2022年,我省省级财政安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1亿元,以各县(市、区)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数为核心因素,加大对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较多县(市、区)的支持,推动各地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奖励资金包括落户人口奖励资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奖励资金和工作努力程度奖励资金。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实际进城落户、提供公共服务情况、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测算分配,并由各县(市、区)统筹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省财政厅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区)给予倾斜,缩小县域间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上的差距。考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成本差异,对跨省落户、省内落户和本市落户实行差异化的奖励标准。
一是提早谋划,争取债券项目“最大化”。结合忻州市实际和政府债务限额,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债券资金。会同项目单位做实资金平衡方案,确保专项债券收益与偿债自求平衡,严控偿债风险。2022年,谋划储备了125个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省两级财政、发改审核的项目有89个,其中对准备充分、成熟度高且符合发行条件的63个项目,予以支持并成功发行,共新增专债限额41.86亿元,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最大力度的债券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市县两级财政短期支出压力,为忻州市发展赢得了空间。
二是突出重点,推动申报发行“快速化”。加强与市发改委的协调联动,聚焦专项债券投向九大领域,围绕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依托“四库”审核机制,严格项目的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优先支持成熟度较高的项目。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加快手续办理,从严从紧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以“项目快推进”促进“资金快使用”,把好债券发行“提速关”。
三是使用增效,推动项目建设“优质化”。进一步规范债券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资金支出用途,强化资金使用台账管理。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单位座谈会,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推进情况,督促项目单位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建立债券资金支付进度和项目推进情况月报机制,强化定期通报结果运用。2022年,忻州市专项债券项目覆盖铁路、市政建设、保障性住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林水利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31.17亿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0.69亿元,有效发挥了专项债券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
四是绩效监控,推动资金监管“精准化”。建立健全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推动事前绩效评估报告与项目资金需求同步审核,将绩效理念融入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依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对新增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实现债券信息全生命周期动态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提高债券资金的配置使用效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层培训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促基层治理提升能力工作,近年来,运城市财政局不断健全财政基层培训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培训方式,组织举办农村会计制度培训班、师资培训班、支农惠农绩效培训班、财政支持政策业务专题培训班等共138期,培训农村财会人员33593人次,有效增强了农村财务人员素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先后选派多批财政基层优秀教师,对《农村扶贫政策解读》《村集体组织会计制度》等内容进行授课辅导和详细解读,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财务人员对涉农优惠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为全面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办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业务专题培训班,聘请扶贫、农业等领域专家,详细解读《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脱贫县统筹整合工作和资金绩效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扶贫资金闭环监管机制,实现所有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滴管、靶向发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三是拓展网络培训渠道。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面授培训的影响,积极探索培训模式,聘请顶级教师录播精品课程,实现培训学习、考试测评和课堂效果评价“线上+线下”培训同步进行,消除了疫情传染的风险。建立培训班微信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辟问题解答窗口,及时解答学员提问,有效增强了学习的实效。
四是严格落实考核评比。坚持效果导向,严格落实考核评比、奖优罚劣,对每位学员实行“百分制”考核评比,即考勤占20分、笔记占20分、考试成绩占60分,综合成绩在70分以上的为合格,督促参训学员在考勤、学习、笔记等方面严格落实培训要求,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的预期效果。
阳泉市财政局强化举措积极推进,直达机制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直达机制落实提供坚实保障。在落实直达资金机制上,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强化责任担当,把做好直达资金各项工作上升到政治高度来抓。从预算指标下达、直达资金标识到资金的分配、支出、系统关联各方面强化科室间的协调配合,确保直达资金使用精准、管理规范。
二是深入学习,吃透政策,准确把握直达资金各项要求。全市各级财政干部对直达资金制度和办法反复研读、认真学习,力求精准掌握政策要求,做到直达资金准确无误地落细落实。市财政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做好直达资金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明确直达资金支出范围和支出要求。
三是强化协调,快速分配,及时发挥直达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强化同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采取提前下达、预拨加结算等方式,及早将直达资金分配到位。定期向各县(区)、市直各部门通报支出进度情况,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完善监管,提升效能,确保直达资金规范安全高效。通过对直达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注、单独核算,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全流程“掌控”。要求直达资金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确保资金直达基层受益群众和市场主体。强化直达监控预警,对疑似违规收款方账户等疑点信息,通过下达关注函等方式要求用款单位进行整改,提升直达资金使用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