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琼英
习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直播经济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和生活,居家办公的生活方式更是让直播经济驶入快速车道,成为数字经济最有生气和活力的新业态。直播产业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链条式的改造而产生的经济活动,能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比如最近在抖音直播健身的艺人刘畊宏就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据统计,目前刘畊宏每天直播同时在线50多万人,2个月抖音粉丝数量已经突破660万,自直播以来,粉丝数量增加了近500万,当前居家办公模式成常态化,推动了“云经济”发展,云健身也搭上便车成为了新的流量风口,直播产业展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直播经济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讲,直播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网络传播,同时制作和发布直播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双向流通过程中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即与互联网直播相关的经济活动总和;狭义上的直播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直播的内容直播和“直播+”产业。流行的理解是“互联网+各种传统产业”。直播经济就是诞生在“互联网+”下的创新型经济形式,对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相关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数量将达到约6.6亿,市场规模将超过4800亿美元。直播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空间广阔、前景可期,它促进了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主要的影响有:
直播经济有利于主播和商家建立更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商家在供应链基地搭建货品专柜让主播选择,主播可以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直观的感受到产品的生产、包装流通等深度的价值服务,实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这不仅省去了商家重复送样的麻烦,也让主播有足够的商品资源作为后盾,有效地将“货找人”的低效模式转化为“人找货”的高效模式。
直播的形式比较新颖,它与传统的传播媒介有很大的不同,在于观众可以视频动态地看到产品,与主播可以交流沟通,甚至可以指定全方位的展示某个产品,与其他观众一起沟通交流。这种实时互动交流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更能了解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确保产品的各种信息更加准确和便捷,刺激观众的购买欲。直播主播的介绍方式、个人知名度和形象等都影响着观众的消费心理,能有效刺激消费。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商家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也是商家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的一种方式。传统电商模式依附于各大电商平台的店铺,侧重于各平台的流量获取。例如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接受平台规则,进行平台获取的数据分析,打造优质店铺进行销售获取盈利。但随着电商法的实行,平台规则的完善,个人从平台分到的市场微乎其微。直播作为独立的新型营销工作,它不仅停留在产品销量或者流量获取上,而且是通过直播完成品牌认知构建、产品理念输出,对卖出的产品进行“人格化”“社会化”的思维营销和设计,比传统的图文内容,直播更多的将产品与主播融合、与粉丝互动融合,与营销内容融合,“现场+同场+互动”的方式更受新消费力量人群的喜爱。此外,直播具有非常强的跨境能力。无论用户在哪里,只要他们对产品感兴趣,他们都可以与企业实时互动。该功能是实时、交互式、真实和直接的,也创新了销售的服务形态,更好地为商业服务。
直播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形势,它极大地改变了目前的就业形势,还增加了许多新类型工作,如主播、互联网信息审核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但也因为是新兴产业,它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直播主播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只要有产品、有手机、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联网直播,没有学历、职业方面的严格具体要求,缺乏系统培训。因疫情的推动,很多人被动地涌入直播,无法真正长远且稳定。
虽然目前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人们对网络并不陌生,直播经济也改变了大家的消费方式和社交。但是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严重不足,比较随意地模仿、篡改别人文字、图片及音乐等,原作者也缺乏保护意识,特别是直播具有实时性和随意性、娱乐性,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并不在意个人直播过程中形成的风格、知识产出方面的保护,因此并不会对侵权行为过分追究。
虽然目前已经实行了电商法,但直播是一个比较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它与各行各业都能迅速融合,需不断研究、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直播发展和管理的现行法规及政策规定,才能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得到更好地监管。
2021年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文件,对互联网领域人才培养作出了部署。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工程,为更好地培养电商直播人才,应该规范直播人才的培养渠道,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早布局、拉长“战线”,鼓励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和相应课程,掌握直播行业的规律和发展态势,培养搜索、销售和销售商品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直播人才和传统行业人才双向流动,鼓励社会为入行人员提供互联网知识、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和技能培训,促进产教融合。
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要加快知识产权新型基层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以此为契机,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建设,提升公共云服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和覆盖宽带建设及运行维护能力,在强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建立“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可及性和普惠性,加强对直播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的保护。
在立法方面,可以加快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反垄断法配套规则等,也可成立跨部门的协调小组,把目前正在修订的法律,与准备出台的法律,进行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立法。在法律宣传方面,加大对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宣讲,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来强化大众的保护意识。在行政监管方面,对直播平台、主播和直播产品进行严格监管。国家文旅、公安、工商等部门要配合对直播网络内容的监管,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对主播及网络直播平台均要进行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