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成
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深化实践教育及教学改革。特别是要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和现代学徒制等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其办学目标高度一致,有着强大的动力和独特优势。一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二是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三是专业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1-2]。
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和个人创业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优秀专职教师,而且同时具备教学能力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学校有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但由于工学矛盾、培训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多数教师到企业实践机会不多,对行业、企业了解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形式上急功近利,从地方政府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系统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社会实践发展阶段适应性不足。部分职业院校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学生知识技能及创新创业竞争力情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训的现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开发不够,忽视实践活动教学,忽视综合能力培养[3]。
职业院校学生多数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较弱,但是他们思维活跃,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耐心引导。特别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培养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共识,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工作放在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高度进行目标定位,领导认识到位,教师行动到位,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聘请有关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专家到学校开展培训项目或聘为兼职教师,参与各专业相关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制订、教学标准制订、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校本教材编写。二是注重校内培训,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情况。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学术研讨,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四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充实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打好基础,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实践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基础[4]。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及应用效果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创新体系的实践重点又在课堂,因为整个课堂及教学过程效果,即是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体系理念、方法、程度运用及实现效果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建立完善的以创新课堂理念为研究重点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体系。可以说,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长期形成的课堂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1 创新教学模式
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育重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带着目标学习;采取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遵循认知规律,使他们主动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科学性,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提问教学和探究式自主教学三种教学模式[5]。
情境式教学主要是根据情境建构主义课程理论,鼓励学生在某一定社会背景、情境气氛下主动学习,即能从情境教学基本需要问题入手,创设一系列与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结构相适应的特定的具体学习场景气氛和心理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活动体验,提高主动学习效果。
讨论式提问教学是指为实现一定阶段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问题的设计、思考与论证,启发学生就特定学科问题发表独特见解,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探究式自主教学以激发学生开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讨论兴趣为学习前提,以学校生活中实际情况为主要参照,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学习问题的机会。
这些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机械的讲授和学习,而是师生共同思考、研究、质疑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真理,学生在快乐兴趣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扎实的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得以立足之根本,创新创业能力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训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打好专业基础,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条件[6]。
2.2.2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科学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我国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绩和宝贵经验。专业教学体现了学练结合和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性,专业课与创新创业选修课、课外活动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教材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还要积极开展创客教育,这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二课堂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控能力差等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课外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
2.3.1 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突出特点是围绕“创新”展开,学校要挖潜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围绕专业技能,把创新技法与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结合起来;结合专业和个人兴趣,开展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竞赛;参与协助科研、教学、学生管理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达到科教协同育人的目的。
2.3.2 组织开展社团活动
要利用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社会实践内容。所学专业类社团,可利用实训基地,模拟实际场景,增加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艺体育类社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展示兴趣爱好,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公益服务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增强道德情操和社会实践机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素质提高类社团,可以提高交际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处理矛盾能力。学校应积极培育具有高雅情趣且水平较高的专业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任何一个时代民族社会进步的思想灵魂,是发展创新的根本需要,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的需要。职业院校要勇于深化改革,以全面提高课堂与教学环节有效性为工作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