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预防

2022-03-23 13:59郝振江杨秀娟刘昌杨立刚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牛场结节性皮肤病

郝振江,杨秀娟,刘昌,杨立刚

(1.汉沽管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2.汉沽管理区动物卫生监督所;3.藁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名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疹,是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牛结节性皮肤病最早于1929年在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牛群中被发现,随后非洲东部和南部传播,2015年俄罗斯、希腊等国家出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疫病。2019年我国在新疆伊犁暴发牛结节性皮肤病,随后在内蒙古、海南、宁夏、云南等共计14个省市的牛群中发现该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导致病牛发热,黏膜、皮肤和器官表面出现结节,导致病牛极度消瘦、产奶量下降、皮革质量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病牛死亡,对牛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对牛养殖和国际贸易危害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必须报告的疫病,我国也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下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综述,并根据当前国内的流行特点提出防控建议,希望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同属成员还有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三种病毒之间有交叉中和反应。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粒子大小为350nm×300nm,有囊膜,但无凝血活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因组为双股DNA,大小为151kb。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仅有一种血清型,未发现存在其他的血清型。牛结节性皮肤病可在多种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中增殖,如牛肾细胞、绵羊胚胎肾细胞、鸡成纤维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并且可导致细胞出现病变,使用苏木素-伊红或苏木素-玫瑰红染色可见培养细胞内的包涵体,但该病变产生的速度较慢。牛结节性皮肤病还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并可引起痘斑,但不会导致鸡胚死亡。牛结节性皮肤病对外界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能力较强,在细胞培养物中可存活4~6月,在病牛干燥的痂皮中可存活1个月以上,-80℃的环境中可存活10年以上。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在pH6.6~6.8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对强酸和强碱较为敏感,对乙醚和氯仿也表现敏感。牛结节性皮肤病在55℃温度下2h、65℃30min即可灭活[2]。

2 流行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自然宿主为牛,各品系、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发病,绵羊、山羊、兔等动物人工感染后可出现局部病变,部分动物感染后可出现全身症状。牛群中,患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皮肤结节、唾液、乳汁、肌肉、内脏、淋巴结、精液等均可含有大量病毒,当上述带病毒的污染物污染饲料、饮水后被易感牛摄入即可感染。易感牛和病牛直接接触也可感染该病毒。此外,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途径中,节肢动物发挥着重要作用,蚊、蠓、蜱等吸血性节肢动物可传播该病毒,并且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夏季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虽然牛精液中可带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但目前未见有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导致该病传播的病例,患病公牛在接种疫苗后精液中病毒的扩散会受到抑制。患病牛自然康复后仍可带毒21d以上,并可向牛舍环境中排出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一年四季可发,但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夏季发病率较高。不同地区和牛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差异率较高,通常为发病率为2%~20%,但最高可达80%以上,死亡率通常为10%~20%,但部分牛场的病死率可高达75%,这可能与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病牛免疫状态、毒株毒性等因素有关。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牛潜伏期一般为14~35d。患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呈高热稽留,发热可持续7d左右。在患病初期,病牛可出现鼻炎、结膜炎,随病情发展病牛眼、鼻可流出脓性分泌物,随后病牛出现角膜炎。病牛体表皮肤变硬,形成圆形隆起,大结节,常见于头、颈、胸、四肢、会阴等部位。皮肤结节大小不等,可聚集形成肿块,最后导致皮肤坏死。病变的皮肤可存在较长的时间,但时间不等,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坏死的皮肤还可遭受蚊虫叮咬,最后形成硬痂,脱落后形成深洞,有时也会继发感染细菌或蝇蛆。病牛体表淋巴结肿大,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股外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病牛胸、乳房、四肢可出现水肿,眼结膜、口腔黏膜、消化道、直肠黏膜、外生殖器和乳房均可出现溃疡,肺脏出现溃疡后还可继发肺炎。泌乳牛泌乳量显著降低,并可出现乳房炎。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后牛繁殖能力受到影响,妊娠母牛可流产,公牛可出现睾丸炎,严重时可导致终生不育。患病严重的牛恢复较慢,并常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病牛康复后再次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还可引起滑膜炎和腱鞘炎,导致病牛跛行。

4 病理变化

病牛剖检后的病变以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黏膜为主,其中口、鼻、咽、气管、皱胃、阴道、子宫壁等部位病变明显。在患病初期,病牛的皮肤出现水肿,表皮增生,上皮细胞浸润,随后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纤维细胞出现。随病情发展,病牛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形成栓塞,随后出现血管炎、血管皱胃炎和淋巴管炎,血管周围细胞聚集呈套状。皮肤结节内有干酪样坏死组织,结节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出现出血、充血、水肿或坏死,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病牛的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患滑膜炎和腱鞘炎的病牛关节液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公牛睾丸和膀胱也可出现病理性损伤。病牛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皮腺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出现圆形的胞浆内包涵体。

5 诊断方法

根据病牛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疾病的流行特点综合性分析,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蚊虫叮咬、牛疱疹病毒病进行区分。为了确诊该病,仍需采集病牛的结节或出现结节的组织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将病牛结节组织进行研磨,之后用制成切片进行染色,若在胞质内发现嗜酸性包涵体即可确诊。也可使用投射电镜或荧光抗体技术观察组织内是否存在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也可将病料组织接种于牛肾细胞、绵羊肾细胞、鸡成纤维细胞,经培养后接种处理后的病料组织,若出现病变,经染色观察出现嗜酸性包涵体,或经间接免疫荧光、PCR、电镜观察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也可确诊。也可进行动物试验,将病牛结节接种于易感牛的皮下或皮内,若牛痛痒出现皮肤结节、淋巴结肿大,可确诊。也可采集病牛的血液,离心后取血清,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型检测试验进行检测。但由于不同感染时期病牛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不同,因此导致血清学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常用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辅助诊断。此外,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常用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的优势,但应注意采集样品时间在病牛产生中和抗体后(即出现症状1周后)检出率较高。

6 预防措施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可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病牛结节溃疡可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随后涂抹碘甘油;为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发现病牛应及时上报兽医主管部门,在确诊后对发病牛场划定疫点、疫区,封锁,消毒,区分易感动物、患病动物和假定健康动物,对患病动物采取无害化处理,易感动物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假定健康动物进行病原和血清学检测。

国内目前无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主要使用的是山羊痘减毒活疫苗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牛接种山羊痘疫苗同样采用皮内接种,剂量为山羊剂量的5倍。但由于牛皮内接种操作复杂,山羊痘疫苗接种后免疫保护效果差异较大,因此还需要研制以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为种毒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目前,国际上已有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弱毒活疫苗,但由于疫苗毒株与野毒株可重组成新的病毒进而可诱发新的疫情,因此还需研制出其他类型的疫苗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3]。

除疫苗接种外,还应加强牛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通过引种、人员操作引入、虫媒传播等途径传入牛群。对于流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地区或牛场还应做好病原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疫情。

7 结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对肉牛和奶牛养殖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疫病,为了降低该病对牛养殖造成的影响,牛场应做好牛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采取加强饲养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管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牛场结节性皮肤病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