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浩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院,云南 芒市 67840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综合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综合竞争取决于教育培养。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时代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研究被提出来并且得到了广泛认可。核心素养是多种学科、多个领域综合研究得出的教育概念,重点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开展“素养界定与选择(De Se Co)”的跨国研究项目,在实践结合理论的基础上,为全球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关“核心素养”概念的组织构架。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框架的构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先后相继发布了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文件,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至此,核心素养成为推动人才高质量、综合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学校教学开始由传统的单一化转向针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国际对核心素养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引发了对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改革的热潮,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重点议题,引领教育活动开展的主流趋势。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关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才首次将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原概念的提出为“核心素养体系”,该意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学会必要的课本知识外,更应该强调学校适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教学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思想品德纳入教学体系。2016年9月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将学生文化基础、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三个角度纳入新的教育体系,为学校关于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当下我国教育变革的关键,是教学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能让教育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提升更加专业化和正规化。放眼世界教育,各国教育领域的发展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快速社会发展背景下,单一文化知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工作能力的胜任,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外,更应该朝多学科知识融合、统一的教学目标发展
综上所述,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和发展。在具体的培养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能力需求,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道德品格,加强个人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精神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开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实施解决办法的能力。核心素养指引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各项素质和能力,让学生成为专业强、素质高、素养综合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
就当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现状来看,从2022 级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官方公布的文件来看,可以把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具备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的能力,从事舞蹈演员和文化艺术工作和管理。从该目标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学校、文化事业单位、培训机构、专业艺术团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的工作。想要跳好一段舞蹈、做规范一个舞蹈动作、完成舞蹈情感的表达、提升舞蹈作品的文化高度,就必须要求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例如,就民族舞蹈来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形成,都是受到民族、地域、历史等特定因素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了民族、地域、自然环境等,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舞蹈动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形成的,从而达到由内而外地使用肢体语言将动作连贯起来形成舞蹈作品。通过当前德宏师专舞蹈专业学生综合考核来看,学生存在舞蹈理论的学习层次不够,文化功底不强,虽然少部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巧很好,但是只会跳舞不会传达舞蹈的精气神,只能将舞蹈组合机械地串联起来,对舞蹈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性理解浮于表面;更有学生纸上谈兵,舞蹈理论知识掌握较强,但是专业技术技巧较弱,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相对于当下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自身发展的水平,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提升,以满足国家对理论和实践并存的高素质、综合性舞蹈人才的需求。
核心素养的应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全面提高了舞蹈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协调运用。核心素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系统性的,不同的核心素养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重要意义,需要根据学生现状的不同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训练,不可以单一地进行效果对比。高校舞蹈专业对人才培养日益重视,核心素养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佳手段,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应用中,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在全面发展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更明显的具体化特征,因为舞蹈类专业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高理论要求,社会对舞蹈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统一,这就需要舞蹈类专业学生在掌握舞蹈专业理论课同时,要全面均衡、综合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进行深化,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素养的应用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性舞蹈人才。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2017年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要紧紧围绕教育树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培养身心素质兼具的全面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从历届党的会议内容方面不难看出,国家对现代化教育的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方向朝着素质教育发展。时代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在全球范围内的实际教育中,都对“核心素养”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以核心素养推动教育课程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素养从理论研究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各环节中,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转变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从一门学科角度而言并不是所有素养、要点机械化叠加,而是各方面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目前高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发展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这一现象近年来更加凸显,尤其是高校学生对于核心素养教育开展的课程,明显存在很大问题。高校为了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而“核心素养”体系已经成为“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能够实现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也受到学术界、教育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培养身心素质兼备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趋势。就眼下我国高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虽然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素质扎实的优良舞蹈人才。但是,这部分舞蹈类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对问题思考的独立性、对问题研究的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其长远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综上所述,舞蹈专业在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独立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在传统的教育形式影响下,当前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单一和片面,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欠佳。第二,在高校针对舞蹈类专业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学生对舞蹈专业技能的训练,对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开展薄弱,未形成综合素质教育完整、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第三,高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并未采用因材施教,而是采用了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能力差距,导致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第四,舞蹈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较为缺乏,这离国家需要的综合性素质人才还有很大的差距,毕业生最后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人才和国家需求的脱节。核心素养在新的高校教学体系中,为高校舞蹈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科学的、规范化的指导,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彻底改革,做到符合教育本质的教育。作为高校艺术大类专业中综合素质较为薄弱的舞蹈专业学生,更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才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德宏是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地理位置具有国际化优势,并且作为毗邻缅甸的最重要城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带一路”距离印度洋最近的城市,在对外交流方面占据着“桥头堡”的重要地位。德宏州共有两所高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德宏职业学院,开设有舞蹈专业是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师范类高等院校。德宏州有世居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是我国研究跨境民族艺术的肥沃之地。德宏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巨大挑战,而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最重要的举措是通过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德宏州唯一一所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面对传承和保护德宏民族民间舞蹈的现实需求,肩负重任,需要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核心素养过硬的综合性舞蹈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根据一定的培养标准和目的,按照科学的教学形式,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管理体系、考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总结。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评测系统。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学校性质、教学任务提出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不同院校之间性质的差异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到来,我国与社会强化了对学生体质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视,由传统的文化课培养向全面综合类培养转变。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直接关系到我国舞蹈类后备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我国舞蹈事业未来的长久发展。
德宏师专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具备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的能力,从事舞蹈演员和文化艺术工作和管理。从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型人才,并且注重于舞蹈表演和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选择报考舞蹈专业的艺术生日益增多,毕业季来临之时,舞蹈专业学生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舞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片面性,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仍有很大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培养制度主要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设置的要求,因各高校性质、教育目的不同,人才培养制度与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德宏师专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是:1.素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2.知识:了解知晓公共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舞蹈技能知识、3.能力:具备较强的舞蹈功底能力、具备能演、能教能力;具有自身专业发展能力。从培养制度分析来看,德宏师专舞蹈表演专业注重学生的政治、职业、身心素质,对公共基础知识了解即可,着重掌握舞蹈技能知识。在未来的舞蹈人才培养,国家需要高校充分了解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全面熟悉和掌握舞蹈艺术悠久的历史、文化、理论知识,分析舞蹈学科相关学术知识,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掌握舞蹈作品的分析、探讨方式,具备从事舞蹈专业表演、教学和编导等方面的知识,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培养的过程主要通过课程设置实现。德宏师专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44 学分,专业技能课70 学分,实践教学课14学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128。公共基础课主要设置有:军事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育基础课、综合素养课程、健康教育课程、公共外语课程、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等。专业技能课程主要设置有:音乐欣赏(舞蹈方向)、舞蹈技术技巧、乐理基础、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简史、舞蹈解剖基础、艺术概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基本功训练、舞蹈剧目、现代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德宏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编舞技法基础等。实践课程主要设置有:专业见习、下乡采风、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虽然目前课程设置类别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部分课程学分设置分配比例失衡现象,比如中外舞蹈史2 个学分,32 个课时,在这么短的课时内,根本无法完成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的教学内容,最多只能完成中国舞蹈史四分之三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导致上课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和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教材。舞蹈解剖基础1 学分16 个课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舞蹈解剖知识的掌握,关系到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和高难度动作的掌握。大部分的课程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是以舞蹈实践为主,很少有专门的理论讲解。
在人才培养中,评价方式和内容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的现状。德宏师专舞蹈专业的评价内容是:1.出勤情况与态度。2.舞蹈水平。3.对舞蹈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4.对舞蹈学专业要求的掌握。从评价内容可以看出仍然是以传统的学生出勤与态度、舞蹈专业技能知识和学生对舞蹈专业掌握程度进行的评价,该评价内容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评价的束缚。德宏师专舞蹈专业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期末考核)、教师评价。从评价方式来看,仍然不够全面,如果加入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则评价方式会更加科学和全面。
1.应用方法缺乏创新性
通过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核心素养在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用方法缺乏创新,方式传统。在当前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是为就业、专业性人才做好准备,运用核心素养对舞蹈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能够完善培养制度体系,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核心素养在德宏师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基本能够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与用人需求,虽然目前应用方法仍然单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宏州高校相对于省内、国内其他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德宏师专舞蹈专业应该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在培养目标上体现地域、学校的特色和亮点。
2.课程缺乏整合而弱于素养培养的系统性
从教学课程设置实施角度来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落实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应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课程整合是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在应用核心素养过程中,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体系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整体上缺乏主体性的整合,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虽然在对核心素养进行掌握时,能够结合本校舞蹈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但是各阶段的核心素养尚未与各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整合和连贯。
3.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精神实质认识比较表层化
随着二十一世纪对教育的更高要求,素质教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核心素养理念应运而生,核心素养理念为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将育人工作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充分使学生得到全面、自由地发展。从调查分析来看,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不够深入,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无法将核心素养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融会贯通,缺乏更为科学的实践认知。舞蹈专业教师在理念上非常认同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但是具体化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难转化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和训练。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有较为深入的学习,但是在后续的课程教学、整合中,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缺乏具体和深入的实践。
1.学生因素
任何的教学,不管是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的教学主体,因此学生自身的因素决定了教学成绩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中,首要需要得到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他们综合素质形成的影响和重要价值,这样才能有利于核心素养在教学培养过程的实现。如果只是单纯简单对学生强调舞蹈专业的学习,对核心素养不重视,必然影响整体培养质量。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样制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核心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身心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身心素质良好的学生会积极主动接受核心素养训练,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教师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教学态度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核心素养应用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包括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文化知识储备、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优秀专业素质能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并将核心素养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的各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如果教师自身素养能力不足,必然影响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良好的责任感和教学态度,也影响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实现。端正的教学态度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在强烈责任心下负责的教学,教师才能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
3.学校因素
学校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施条件对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影响最为突出。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全面,是否有利于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融会贯通,是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问题,只有在全面性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关系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只有教学目标设计中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才能使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发挥价值。为使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应用,需要更为完善的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条件一样是影响核心素养在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4.社会因素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核心素养在社会的普及程度、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一样是关系到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效果优良的重要因素。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需求是制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使得学生能快速满足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求。同样,社会是否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解和关注,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当核心素养普及程度高,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一概念将会成为社会用人和学校育人的追求目标,需要社会对学校育人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有了政策的支持和方针指导,会对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改革进行科学化的考核,政策方面对核心素养高度重视和推广,学校育人环节中才更重视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倡导的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所谓高素质综合性舞蹈人才,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中,教学方法和内容要合理,培养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和素养。从品格方面来说,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豁达的心智,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抵抗社会压力能力更强,更能经得起磨砺,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面临困难也不会退缩和畏惧,教师要以身作则,将良好的品格融入到教学当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品格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从知识方面来说,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注重文化理论与舞蹈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可以增添诸如《民族舞蹈文化概论》课程,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之前,将民族的历史、舞蹈的种类、各舞蹈的特点先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有整体的认识。在学生能力方面,核心素养教学体系更注重对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教、编等能力。例如《舞台表演实训》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之前,观看国内外优秀舞蹈家的优秀舞蹈作品,对作品的舞蹈动作、情景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作品产生共鸣,再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作品所要呈现的感情和意境。《编舞技法基础》这门课,可以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动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原创舞蹈编导大赛,将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单、双、三及群舞进行分组设置相应的奖项,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创新。《舞蹈作品赏析》这门课,让学生学习如何批判式学习鉴赏舞蹈作品,结合一些典型舞蹈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提升学生素养方面来说,要注重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培养,提升舞蹈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文化素养的学习,科学素养的普及,道德素养的提升,从理论课与舞蹈专业技能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舞蹈专业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为了确保核心素养在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顺利应用,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强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能力,可以采用开展培训讲座、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教研室共同备课等方式。教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知识。其次,在舞蹈课程中,全面认清核心素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实处。再次,教师要基于舞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核心素养特征融合,采取多样的应用方法进行教学,改变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创新。例如,在上民族舞蹈课程之前,让学生观看各民族的代表性舞蹈作品,如《阿里郎》《孔雀舞》《塞乃姆》《筷子舞》《弦子舞》等,让学生对比这些舞蹈风格的不同,分析各自民族舞蹈元素独特的魅力。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教师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没有接触过的舞蹈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在课后可以开展第二课堂,重视课后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下乡采风、观看舞会演出、小组讨论等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促进舞蹈专业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核,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结合调查研究可知,当前德宏师专舞蹈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于重视结果性评价,缺乏过程性和全面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十分刻苦,但是因为自身心理素质、原生家庭等一些因素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成绩不理想,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较少努力,呈现成绩优秀,导致付出和成绩不成正比,因此,核心素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中,要注意对评价方式的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转变传统单一成绩考核模式,适当增加额外评分项,将导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人融入到评价制度中。老师根据学生呈现的成绩、平时表现、为人处世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学生互评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平时的社会交际能力,由此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以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考核。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舞蹈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学生不但面临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宏师专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舞蹈人才,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综合性培养。在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制度的时效性,正确梳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完善评价方式,以科学全面培养模式迎接新的教育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