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珍
(南召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南召 474650)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以侵染猪的消化道为特征,导致猪只呕吐、腹泻、脱水和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它的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发病猪常常出现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二是发病猪体温不升高,濒死时体温降低。三是所有日龄猪只均可感染,随着日龄增加,死亡率下降。四是该病冬春季节多发。近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病夏季发生也成为“新常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变异株为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猪只感染后常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小猪的死亡率非常高,几乎达到100%。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小肠,小肠表现为鼓气,肠壁变薄,呈透明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消化道引起猪只厌食、呕吐、水样腹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常见多发病,随着日龄的增大,猪只的死亡率会越来越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冬春季节和夏季广泛流行,常常出现大流行和地方流行。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方式感染家猪和野猪,发病猪体温正常,濒死猪体温下降。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成员,目前,报道了7 群抗原性存在差异的轮状病毒的血清型(A-G),其中有4群可以感染猪(A、B、C、E)。根据该病毒的vp7和vp4抗原对病毒进行分型,可分为G型和P型,其中G型有26个血清型,P型有34个血清型。
猪病毒性腹泻病防控的难点主要有五点,一是引起腹泻的病因复杂。猪只腹泻是很多疾病发生时的一种临床表现,它的病因有很多,有传染性的因素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腹泻,非传染性的因素如生产管理和营养因素等引起的腹泻。二是多基因型。尤其是猪轮状病毒,它有很多血清型和基因型,从这一点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该病的多基因型给防控工作带来的困难。三是新的病原出现。如在2014年出现的猪德尔塔新型冠状病毒同样可以引起仔猪发病,发病仔猪表现出来的症状与上面所说的三种病毒引起的仔猪的临床症状相似,这无疑加重了仔猪腹泻病的防控难度。四是病原的致病性弱,免疫原性差。从仔猪发病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看,这些病毒只是感染局部肠道,病毒本身并不能直接造成猪只的死亡,日龄偏大的猪只表现出一过性,由该病毒制备的疫苗的免疫原性也不好。这也就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致病性与免疫原性的正相关关系,致病性不强的病原,其免疫原性也不好。五是免疫缺少最好的免疫途径。从临床试验来看,用这几种病毒制备的疫苗通过口服、滴鼻、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其免疫效果并不好,无论是免疫抗体检测还是免疫保护率均不高。通过肠内、后海穴和滴鼻+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接种,其免疫效果还算可以。
科学防控猪病毒性腹泻病主要抓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病因,这里所说的明确病因主要是要明确由哪一种病毒引起的腹泻,这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二是科学的抗体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决定是否对猪场进行免疫。三是科学的免疫策略。对于哺乳仔猪来讲,主要是靠被动免疫为主,这就要求做好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免疫的工作。
这四大误区如下:一是概念误区,腹泻不等于猪病毒性腹泻,不能望文生义。另外就是病毒性腹泻只发生在冬天,只感染小猪,不感染大猪这样的误区。二是误诊误区。诊断想当然,仅凭临床经验判断,一次实验结果用几年,诊断不全面等的误区。三是疫苗免疫误区。很多猪场常常不把病毒性腹泻当传染病对待,只给母猪免疫,有时候等到发病了才免疫,疫苗当做治疗用,只有流行季节前免疫,平时基本不免疫。四是生物安全误区,不重视生物安全,做不到全进全出,消毒不彻底,不把引种、隔离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