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性别差异语用特征分析

2022-03-23 10:16:51侯倩楠田琪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男女语言表达

侯倩楠 田琪琪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引言

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在人类发展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语言的使用反映了人们思维的进步程度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人是社会的主体,男女在语言的使用的差异是近年来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男女语言使用中的差异原因分析也有利于两性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发展。

男女在语言的使用中在选用词语和语法的使用中存在着差异现象,这种差异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性别化语言”。语言和性别的关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实践或主题,两性所使用的语音、词汇和句法都是不同的。这种现象在语言的使用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表达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固化在人脑中,使得我们在阅读小说或其他文学作品时可以快速辨别相应语言使用者的性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为性别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时代背景,语言学领域也开始将语言研究方法运用到性别差异的语言研究中。这一时期,社会语言学也快速发展,因此社会中的性别因素和语言的研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一、性别差异下语言对比分析

人类有性别之分,语言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性别特征。语言的使用和发展除了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也和法律道德等因素相关。两性对语言的使用差异反映了男女对社会、文化、历史等诸方面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使得两性在语言使用的语法、语用和词汇表现出差异。

通过语言的使用可以观察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人们能从语言使用中了解到对方的家庭环境、三观和受教育程度等。将男女的语言进行静态分析,就可以发现双方在话题和语言表达选择和语用策略运用中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话题选择差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和男性的话题是不同的。大多数男性对于体育、经济、历时的等主题比较偏爱,而女性往往会针对生活和情感和同伴展开交流。这一差异是由于传统观念下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差异造成的:男性在工作中有较多的应酬和公务,而且对于股票、体育、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女性的话语结构中常常会和孩子、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女性能够占据绝对的话语权并在言语社团占据有利地位,从而拉近和其他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也获得相应的尊重。

(二)语用差异

说话者双方在进行交谈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默契,达成双方的共同目的即合作原则,也同时体现出语用原则中的礼貌原则。在交际中为了促成双方共同利益的达成和交流的正常进行,女性比较注重礼貌原则,愿意达成合作。但是男性则和女性相反,往往忽视或者故意违背礼貌原则。例如:

(1)元春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曹雪芹《红楼梦》

(2)周朴园: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话剧《雷雨》

在上边的例子中,例(1)中,从前文可看出,元春作为权势很高的娘娘,当时在场的人中并没有人比元春地位高,她不需要去遵循礼貌原则,但是按照礼教,元春还是按照旧例,唤各位姐妹“愚”,顺带还夸奖了薛宝钗和林黛玉。可见在交流时女性能够顾及到更多人的心情,利用礼貌原则使交谈顺利进行,表达效果事半功倍。但是在例(2)中,对话者鲁侍萍并不是底下人而是周朴园之前的妻子,但是周朴园还是没有顾及往日的情分,用“指使”这种词说出了一番羞辱鲁侍萍的话。这里的周朴园虽然没有遵守礼貌原则,但是鲁侍萍仍然按照礼貌原则对于周朴园的询问进行答话。这一段话中礼貌原则的违背和遵守其实也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说明了鲁侍萍内心的痛苦。

(三)语言表达差异

1.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

在言语交际中,男性和女性的词汇选择不同,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种特征:

(1)首先是对于颜色类词语的使用,女性对于颜色差异的区分比较准确,能够用更加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比如绯红、橘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更加准确的颜色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女性比较注重外在,用精致的外表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美。这也能从女性在口红色号中的敏感度中得以证实。

(2)其次,在话题的转化中,男性常常用到相应表达态度的语气词,例如:啊,嗯,哎等。但是女性则运用逻辑性较高的连词来转换话题,例如:但是、然后、反而等。这一点差异可以从一些活跃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中的评论中看出来。

(3)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表示委婉态度的词语。更加注重对他人面子的维护,但是男性说话时不会多加注意他人的情绪。这也是一些异性在交谈时觉得不舒服的重要因素之一。

2.语法层面的性别差异

(1)性范畴。“性范畴”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文化现象。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在语言中体现。在印欧语中的语言中大多都有这种语法范畴。法语中有有阴性和阳性之分。俄语和德语有阳性、阴性和中性。在这些语言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2)男性和女性在交际中在句法结构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女性会经常使用疑问语气词,男性则更多使用陈述句。这一点在英语中比较明显。比如女性经常经常使用“should、would”等单词,女性也普遍使用符合句法规范的语句,但是男性不会刻意遵循语法习惯。在汉语里也经常会使用“我认为、我相信”等表示情感态度的词汇放在句子开头。在感叹句的使用中,女性的使用频率也要远高于男性。女性较为喜欢这种感情外露的特点表明自己的情感。例如:

(3)王仁美夸张地大叫:哎呦,亲娘唻,你把我的腿踢断了!我母亲生气地说:断不了的狗腿!——莫言《蛙》

在前文的语言环境中,踢她是为了不让她多说话。王仁美面对突发状况,对于这一情况心里并不情愿,于是发出了上面的呻吟声,以及母亲的回话也更加证明了二人对于王仁美口无遮拦的讨厌。因此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善于运用符合句调和句法的变换表明自己的情绪变化。

3.语音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先天的生理构造差异,男女的发音器官不同。男女在语音和语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而言,男性的声带比较宽、厚、长,所以说话声音低一些。女性的声带窄、薄、短,因此女子讲话会给人以声音高、尖的感觉。例如:

她冲他晃着拳头,尖声叫唤:“方宝庆,出来,我要跟你算账,就是你!”——老舍《鼓书艺人》

而且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中,女性把“j、q、x”发成“z、c、s”,这种现象在上海江苏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社会中女性的轻声细语更加受到大家的喜欢,这种心理因素是女孩子越来越爱美,说话时也尽量将嘴巴张小,使得发音部位逐渐靠前。于是“j、q、x”的发音越发靠前,逐渐变成了“z、c、s”。

在语调方面,女性的音域变化比较自由,善于运用韵律的变化表现自己的心理变化。因此女性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会利用语调变化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表示惊讶时的、害怕、吃惊和疑问时的升调,表示委屈不满时的降调。而男性的语调变化相对小得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女性的语调也发生了较大差异,在社会中,个性爽朗、语言直接的女孩子也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和异性的青睐。

二、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语言性别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以上使用中的差异并不是由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而是由语言背后的使用主体所造成的。女性对于语言的使用是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导致:女性和男性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女性的话语权出现了偏差。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配论

“支配论”认为女性处于一种丧失权利的社会,因此在语言表达中收到男性的支配而处于被动地位。

语言性别差异离不开对于社会和时代的考察。最早研究语言和性别关系的是Lakoff。他认为使用语言存在的差异是由于二者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性别语言差异也反映出两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地位。Lakoff认为,女性在说话时要受到道德层面的约束:女性需要去学习淑女那样的说话方式,不然就会被批评;也正是因为她在不断学习淑女说话的方式而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被迫接受公认的标准。因此女性的言语行为说明了女性并没有权利去自己决定自己的话语使用。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庸。这一点在语言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例如语言中的一些贱称:娼、妓、婢、姘等。在古代女性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出嫁后要随夫君姓氏。在家里听从父亲,出嫁了听从夫君的安排。这一点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苏童《妻妾成群》,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反映出那个时代男性和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在男权的社会里,男性的讲话方式被视为标准和规范,而女性如果想要有自己的语言使用风格和语言则被视为背叛者。一切都以男性的标准作为衡量女性的标准。

(二)差异论

这一理论和“支配论”不同,它认为造成男性和女性话语差异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对于同一个言语行为,包括建议、询问、夸赞等,二者在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这也跟二者理解世界的方式有关。男性的世界观与女性的世界观有区别,对于男性来说需要不断斗争来获得独立和权势。而女性则需要规约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来实现亲近。在交流过程中,男性的地位意识高,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竞争的倾向,而女性则注重良好关系的维护,也愿意赞同对方的意见。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男女在交往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衡量对方,而这种差异往往是造成语言冲突和误解的原因。

在大多数社会中,男女在言语活动中被认为男性应该谈吐大方,女性应该稳重拘谨,不应该使用一些粗鲁的词语。如果不这样,男性会被认为缺乏男子气概,女性则缺少女人味。其实造成男女两性在语言表达上差异的原因是二者不同的世界观的,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不均衡造成。发展到现代社会,女性的工作机会增加,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再有高低之分,反而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造成如今的语言差异还是男女不平等的历史因素造成。

(三)社会观念

上文中我们讲到男性和女性被强制性贴上标签,认为男性应该儒雅规范,女性则更应该像一个淑女。这些都是由于道德的约束作用,道德对于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有着不同的约束,这种约束也在语言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绝大多数与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要求不同,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服饰和形象,男性则更加粗狂。这些都是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又会对男女以及语言表达表现出不同的制约。

因此两性在语言使用的差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会受到社会的制约,两性的角色也在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塑造。这种制约和塑造在两性语言使用者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三、结语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社会中的历史、文化都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性别因素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以及差异在语言使用中的具体表现。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跟历史中的男女不平等以及亚文化背景有关。随着社会地发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话语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些也能从语言表达中得以显现。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男女语言表达
男女有别
妇女生活(2020年2期)2020-03-27 12:14:11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20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19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