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货币形态研究

2022-03-23 10:04赵曼曼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铸币朝贡高句丽

赵曼曼 马 迪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中国人民银行双阳支行,吉林九台 130600)

一、引言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汉唐时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存在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作为一个存续达七个世纪之久的地方民族政权,诸多学者在其政治制度(如刘炬(2008)、刘洪峰(2013)、董健(2018)等)、朝贡外交(刘子敏(1 9 9 6)、刘炬(2000)等)、文物历史(耿铁华(1986)、李爽(2008)、华阳(2010)、祝立业(2016)、耿黎(2017)、孙炜冉(2017)等)、考古发现(古兵(1964)、刘哓钟(1993)等)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高句丽货币经济相关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货币形态方面更是凤毛麟角。本文以史料文献为依据,以考古发现为佐证,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整合碎片资料,深入分析高句丽货币的发展形态,以期弥补和完善现有文献的研究空白,为中国货币发展史研究添砖加瓦。

二、高句丽货币形态演进

货币是交换经济发展的枢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句丽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政权,从立国至灭亡的 700 余年间里几乎从未间断过对中原王朝的互动与交流,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证明,高句丽货币形态的发展也经历了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金属铸币等几个发展阶段。

(一)实物货币

1.关于布帛谷物方面的赋税制度

在经济不太发达的社会中,实物赋税是实物货币经济的缩影。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以绢布为币的习俗。史料记载“赋税绢布及粟,随其所有,量贫富差等输之”,“人税布五匹,谷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匹。租户一石,次七斗,下五斗”。这里的“绢”“布”“谷”等在高句丽的社会经济中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实物货币的功能[9]。

2.关于鱼盐、珍皮方面的相关制度

鱼盐和兽皮等实物货币在高句丽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米粮,鱼、盐也可以视作当时的一般等价物,而被大众所广泛接受。此外,《南齐书·高丽国传》记载“国有银山,采为货,并人参貂皮。重中国彩缬,丈夫衣之。亦重虎皮”,可见高句丽珍皮物产颇丰,时人亦广泛看重。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在高句丽社会生活中,曾广泛使用布帛、谷物、珍皮、鱼盐等实物,进行赋税缴纳和朝贡交易,将其长期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交换,从而赋予其货币属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这些广泛使用的布帛、谷物、珍皮、鱼盐等就是高句丽经济生活中的实物货币。

(二)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及其制品

1.关于金银方面的史料记载

虽然金银在当时社会中并未铸成货币,但它在商品交换中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史料多有记载,如“其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饰”[3];“丈夫衣同袖衫……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4];“贵者冠用紫罗,饰以金银”[2]……高句丽贵族服饰、厚葬用金银的记载颇多,可不具论。此外,高句丽常以金银为贡品,见诸《魏书·高句丽传》“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可见其金银产量颇丰。高句丽王将黄金作为赏赐,奖励有功之臣,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黄金执行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功能。

2.关于金银条块及其制品的考古发现

金、银作为一种稀有贵金属被高句丽人所认识并被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考古发现中得到的大量的金、银饰品以及鎏金制品可以佐证。据《集安县文物志》记载,在集安石庙四队出土一件金坠饰,净重12克,含金量80%;集安禹山三队出土一件金坠饰,净重5.56克,含金量80%;集安板岔岭出土一件金手镯,净重66.3克,含金量80%;集安通沟八队出土一件金头钗,净重48克,含金量80%。[4]丰富的金银随葬品以及高超的冶金技术和鎏金工艺,说明金银及其制品具有较高价值,在高句丽人生活中被广泛接受且具有重要地位,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金属铸币

1.关于金属铸币的史料记载

在涉及高句丽的史料中,有关货币或钱币的概念,曾多有出现。《通志·高句丽》在言及高句丽婚姻状况时亦载,“女父母乃听使就小屋中宿,停顿钱帛……’。这里“钱帛”中“钱”指铸币,“帛”指布匹等实物财礼。《通志·高句丽》又言,“(明太后)……遣近臣送币至境……”。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原铸币与高句丽之间是流通的,而高句丽本身并没有铸币,因此可以推定高句丽使用的是中原王朝的铸币。

2.金属铸币的主要来源——朝贡贸易

高句丽使用的中原金属铸币,主要来源于与中原王朝的朝贡贸易。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公元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累计朝贡205次。据统计,东汉时期高句丽曾7次遣使诣阙朝贡,北魏时期,高句丽朝贡69次;东魏时期,高句丽纳贡13次,可谓“讫于武定末,其贡无岁不至”[9]。通过与中原王朝的朝贡交换,高句丽得以与中原先进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关于金属铸币的考古发现

(1)刀币、布币、圆钱(圜钱)

战国时期燕国货币曾在高句丽早期族人聚居区广泛使用,关于刀币、布币、圆钱(圜钱)等货币的考古发现也非常之多,大量的燕国货币出土,足以说明明刀币、布币、圆钱等燕国货币曾广泛参与了高句丽货币流通。

(2)秦半两、五铢钱、新莽钱、开元通宝

高句丽作为地方附属政权,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曾与历代中原王朝之间发生多次朝贡贸易、战争摩擦以及民族融合活动,中原历代王朝的货币也不断流入高句丽,成为当地的一般等价物,用以交换和互通往来。基于价值属性,货币在高句丽贵族陵墓中成为重要随葬品,且出现大量跨朝代的货币同时出现在同一墓葬之中的现象,如战国时代的圜钱及汉代的半两、五铢钱、新莽钱等,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高句丽社会中可能存在多种货币并行的混乱现象。

三、主要结论

在高句丽早期,其交换方式停留在以物易物,广泛使用布帛、谷物、鱼盐、珍皮以及金银条块等实物货币。中期广泛使用中原王朝的金属铸币进行交换,如明刀币、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开元通宝等。从出土文物来看,髙句丽的社会经济存在中原历代王朝的金属铸币并行的现象。我们可以推定高句丽王朝认为高句丽货币形态演变过程经历了实物货币(布帛、谷物等)、贵金属货币(金银条块等)、金属铸币(明刀币、汉五铢、开元通宝等)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其形态演变的边界并不清晰,存在实物货币和金属铸币并存、多种不同时代的金属铸币通行的现象。

猜你喜欢
铸币朝贡高句丽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南京博物院藏近代铸币钢模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铸币收益
转轨时期我国财税铸币税效应内生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