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家贤,赵耀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举措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阻碍,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高水平。而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高”,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多元参与的市场经济治理体系、依法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道德与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生态文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等七个方面,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可从这七个方面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涵之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收入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等多重因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坚持发挥制度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发挥二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应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一方面应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大做优国有经济;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二是坚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应通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等手段提升企业数量与质量;同时重视商业人才的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队伍,鼓励技术创新和勤劳致富,从而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3]。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收入分配保障体系,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分配公平、民生公平、社会公平。具体而言,一是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多劳多得,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让经济发展的益处惠及广大劳动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通过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调节分配比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等其他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市场经济各方面参与者的积极性,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扎实迈进。
当前,我们已经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要求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具体来说,一是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一方面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走共同富裕道路;另一方面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继续推动社会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蛋糕”做大;一方面努力缩小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的收入与财富差距,把“蛋糕”分好,努力走出一条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之路。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继续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源配置方式合理有效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用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通过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让竞争、供求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要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高水平要素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以新发展格局为着眼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路径之一。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重点。要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一,应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公平有序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这要求我们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规则,以市场规则保障要素、商品的自由流动,力求以最合理的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平不断提高增加新的活力和动力。其二,应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可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激励企业发展创新,提升市场整体竞争水平;通过建立现代化竞争机制,完善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发展更加规范;通过促进市场经济中的良性竞争,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三,应建立高水平的市场监管制度。近年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平台垄断、无序竞争、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这要求我们以监管手段坚决反对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证市场运行公平、有序、高效,形成开放、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经济在统一、公平、规范的制度框架内有序运行,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构建规范、完善、开放的高水平要素市场可以解决要素市场化不充分、要素流动不畅、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手段。构建规范、完善、开放的高水平要素市场,其一,应推动要素市场化进程,使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减少行政手段在要素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其二,应实现城乡要素市场的统一。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顺畅流转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为促进城乡要素市场的统一,应缩小城乡市场经济发展差距,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城乡要素的无差别流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技术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三,应完善要素市场的制度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通过制度保障要素市场的有序发展,保护市场主体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要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要求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一是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应在市场准入机制、市场行为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对接,积极参与国际宏观政策制定和国际经济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市场运行准则。同时,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机制,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引领能力。二是完善外资的准入和监管制度。一方面,确保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市场活动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保障各种资本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实现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外资准入规则和监管体系,对外资进行有效监管,用完备的制度框架来约束外资在我国的市场行为。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合作。习近平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互利共赢,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作出的重要论断。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涵之一。习近平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6]。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创新。市场和政府是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没有独立于政府存在的市场经济,也没有不参与市场活动的政府。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都是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平的重要手段,政府与市场都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这要求我们重新定位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以有为政府保障市场更加有效、以有效市场促进政府更加有为。同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秩序问题、规则问题、竞争问题等要求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由“有权”向“有为”转变。习近平指出,“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市场办不了的事”[7]。这要求我们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不断深化改革,保障市场运行更加规范,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沿着高效、开放的方向不断前进。为此,政府应从如下方面发力:一是提高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政府治理、宏观调控等保障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应简政放权,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二是保证宏观调控科学有效、落到实处。如在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方面对国内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在需求侧推动形成有效需求,用需求引导有效供给;在供给侧提升供给质量,扩大消费规模,以消费提振市场经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在推动国内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充分融合,将国内市场的巨大规模转变为国际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形成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建立、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做事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同时对于懒政怠政、贪污腐败等问题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更好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加快构建制度规则一致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资源的更高效配置。二是加快市场的数字化建设,推动市场线上与线下的双重发展,培育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网络新平台、商业新模式。三是推动城乡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城乡差距是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突出短板。这要求我们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以城带乡、以市带乡,盘活乡村闲置要素与资源,鼓励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为乡村发展增加强大的内生动力。四是更好地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构建有效市场要求我们在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全球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培育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当中的新优势,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权,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政府、市场二者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在政府该管的领域不强调市场的作用,在市场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增加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监督、引导、调节作用。二是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密切配合。在发挥市场自主调节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政府稳定经济大局、化解经济危机的重要功能。三是建立制度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责任与义务,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实践,以制度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各方面诉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建立多元参与的市场经济治理体系是解决市场矛盾、维护市场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都应参与到市场经济治理活动中。为此,应多措并举建立并完善多元参与的市场经济治理体系。
要使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市场经济治理,其中关键在于以制度明确各方的角色和任务,使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从而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其一,通过完善市场治理法规政策、培育和管理各类社会组织等手段,切实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和指导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市场经济治理活动,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转化为市场经济治理效能,使治理的各主体运作更加协调、有效。其二,根据市场经济治理的实际状况,健全各项市场治理体制机制,鼓励民间组织自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市场经济治理的自治性、民间性等多元参与特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发展。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情况日益复杂,这要求作为市场经济领导者的各级政府提高市场经济治理能力,推动多元治理市场经济体制有序发展。其一,提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级政府能很好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而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要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组织、决策。其二,提高正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专业能力。一是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一般内在规律,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经济就能健康快速发展;违背这个规律,就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二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殊规律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制度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中的个体逐利性和生产盲目性等缺陷。其三,提高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保持坚强的战略定力,运用所学知识研判遇到的风险和问题,有效防范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与隐患。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是市场经济治理的对象,同时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力量。过去,市场自治组织有很强的行政化特点,导致其脱离市场经济运行第一线,反应常滞后于市场主体的需求。对此,必须加强市场自治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市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将行政手段与市场自治手段分离,使市场自治真正做到由市场主体共建、共享。二是完善市场自治组织的组织制度和选举制度,使市场自治组织能够真正为最广大市场主体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履行监督、指导的职能。三是优化市场自治组织与其参与者的关系,增强市场自治组织对市场参与者的吸引力,推动市场自治组织与市场参与者的良性互动,使市场自治组织成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四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多元参与市场经济治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对此,应充分发挥各级媒体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研判,从而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加强和完善多元参与市场经济治理体制和机制。
现代市场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8]。依法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具有社会普遍参与的特点,每个人作为市场主体,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依法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应通过法律这一强制手段为市场制定行为准则,确保市场活动的自由与公正,并通过第三方来确保准则得到普遍的遵守,从而规范市场环境。其一,依靠法律手段保护市场主体的产权不受侵害。清晰、明确的产权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应发挥法律在产权保护方面的激励作用,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并约束市场主体行为。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对虚拟经济、数据等产权的保护制度,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更好融合。其二,依靠法律手段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因素,防止市场垄断和行政强制垄断,使市场在要素流动、要素配置和要素交易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依法保护要素定价自主权,使要素流动自由、高效、公平。其三,通过法治手段构建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规则。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这种竞争只有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才能健康发展。应通过法律完善市场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竞争的秩序,引导企业开展良性竞争,通过法治建设,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和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以法治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即通过法治建设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升市场主体的发展意愿。一是通过法治保障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进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法治建设一方面可以保障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可以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规范,使宏观调控科学有效,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二是在法治过程中确立市场主体的独立、平等地位。独立性指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其合法财产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平等性指各市场主体在同样的规则框架内进行活动。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是其参与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这一点需要法治给予保障。
一是推动市场监管由行政监管向法治监管转型。确立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强化市场监督机构的权威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完善市场监管执法机制。通过多部门联通合作,形成健全的执法联动机制。通过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衔接,打击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消费环境。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文化、道德观念作为支撑。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和文化制度,为市场主体和个人的行为形成道德与文化的公共约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一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市场经济发展实践中。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建设,牢牢掌握价值导向的主动权、领导权,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价值观念,实现经济发展和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保障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二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软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情况加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应对,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保障市场经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要求我们巩固和完善全社会团结奋斗的思想和价值观基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道德标准反映着经济发展水平并为经济发展服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市场主体的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包含普遍的市场经济道德,而且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独特目标与理想。具体来说,一是坚持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要求我们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人民立场”。这既有利于市场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既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集体主义观念。辩证看待个体与集体利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之所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实现个体利益带动实现集体利益,以实现个体发展带动实现共同发展,以实现个体富裕带动实现共同富裕。这要求我们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强调集体主义观念,确保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正确方向。三是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优良传统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构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弘扬诚信精神、契约精神,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和时代性。也就是说,应弘扬与建设与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道德观念,使社会道德标准更加适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行为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法律的约束,也需要道德、文化的规范和引导。具体来说,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融入市场经济治理实践过程。二要创新市场治理机制,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形成有效的权益保障制度、矛盾处理制度和利益协调制度,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和道德遵循,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道德水平共同提高,形成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良好风尚。三要加大行业规范和市场公约的执行力度,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行为的约束力与影响力。
生态文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涵之一。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的科学论断,表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是互相促进、彼此成就的关系。只有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才能构建健康发展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0]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具有其特定价值,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市场经济的自然基础的保护。因此,应以制度保障市场经济发展遵循生态文明原则。一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在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完善生态文明奖惩机制,坚持“谁保护谁受益、谁损害谁赔偿”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三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舆论引导制度,建立生态文明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鼓励人民群众依法监督危害生态文明的行为,引导生态保护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市场经济体系。
要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移,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过渡。一是鼓励科技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鼓励开发新能源技术、生态型城市建设和绿色制造业等项目,确保市场经济的生态文明导向。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生态保护型科技的创新,开展生态保护型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让绿色科技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二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保护型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构建可循环、低碳、环保的产业结构。政府一方面应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解决环保型产业研发周期长、成本回收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推动市场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统一。三是培育发展新的生态保护型经济增长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如有机农业、林业、林下经济产业等,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好头、扎好根。
当前,许多地区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犷、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通过市场经济发展推动这些地区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一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资源消耗型地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能力。同时应着力在这些地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二要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双重效能,为资源消耗型地区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保障,如为资源消耗型地区提供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三要完善转型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转型机制。一方面建立民生保障制度,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过程中的民生保障问题;另一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制度来保障转型行之有效,避免做“无用功”,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免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