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建设创造新纪录

2022-03-23 05:19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彭海燕国网江西建设公司习雨同江西送变电公司钟家斌
江西电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高压南昌江西

文_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彭海燕 国网江西建设公司 习雨同 江西送变电公司 钟家斌

赣湘手牵手,能源空中走。2021年12月26日,国家重点工程——南昌至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从此,江西、湖南电网实现互联互通,来自西北的风电光伏与西南的水电互补互济,为华中电网注入强大的动力。

南昌—长沙工程的投运,进一步加强了华中电网和湘赣两省网架结构,对于提升江西电网接受外电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升级,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昌—长沙工程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打造了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创造了了不起的建设纪录。

科学管理 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江西与湖南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人文相近。近年来.两省全面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经济平稳持续增长,用电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对提升两省区外受电和电力资源互济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

南昌—长沙工程于2020年12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明确“尽最大努力争取2021年底建成投产”的建设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将工程定为今年特高压“一号工程”,全力保障最优资源。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公司迅速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协调各方,形成最大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现场督导,鼓励大家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而战,为品牌而战,为荣誉而战,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南昌—长沙工程线路三分之二的建设任务落在江西,线路部分长2×227.13公里,新建铁塔531基,新建一座1000千伏南昌变电站。

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工期紧、任务重,难点多、风险大,挑战前所未有。

线路方面,五家施工单位4000余名作业人员,百余家生产厂家高速运转,资源统筹难;涉及高铁、高速、通航河流等跨越多达26处,施工风险高;穿越军用机场限飞区、采矿探矿区、迁改电力线路等30余处,协调难度大。

“工程的迫切性、重要性、复杂性对传统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科学提速,又要保障安全、质量、技术、造价等管理工作不掉队,推动管理升级、提升管理质效,探索新型省级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打造出精品优质工程。”业主项目经理胡戈飚表示。

工程首先积极争取江西省委、省政府支持,实施“容缺审批+承诺制”,高位推动加速工程行政审批速度,打破“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政策壁垒,大大缩短施工前置手续办理时间。同时建立与线路沿线市、县、乡三级政府的联动机制,7个县(市)均成立特高压工程协调专项小组,30个乡(镇)专人负责协调占地补偿、青苗赔偿、房屋拆迁、阻工纠纷等问题,确保工程施工畅通无阻。

施工4标跨越浩吉铁路,由于是混改铁路,内部关系复杂,跨越手续难办,业主项目部副经理杨玎早早筹备,跑遍了浩吉北京总部、湘赣分公司、武汉铁路局,踏遍了现场适合跨越的每一块土地,反复沟通,严谨论证,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此,特高压建设公司、湖北公司、湖南公司等兄弟单位多次来电咨询江西的典型经验。

建设过程中,借助资源投入的沙盘推演,提前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网络计划、物资供应计划、停电计划、验收计划等多级神经网络计划,明确每一个点的施工前后顺序、周边关系、工序衔接、队伍穿插等问题,应用日管控、周分析、月考核的管理机制,重点跟踪、监控关键路径上的相关节点,出现节点偏差及时干预、纠正,确保施工进度偏差早预测、发现、早解决,将计划偏差度、资源投入度完全掌控。

赣江、抚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4-7月,南昌—长沙工程有四基铁塔位于两条河流的河滩上,“我们在编制网络计划周边关系时发现,按照正常工序组塔时正好赶在汛期,根本无法组塔。”发现问题的业主项目部迅速展开纠偏,积极向国网总部报告,最终准予特事特办,提前锁定了施工力量和物资设备,赶在汛期前完成了铁塔组立,确保了后续工程有效推进。

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采取“网格化”管理,把场地分成四个区域,各区域由专人负责,所有作业面“能开尽开”、所有工序“应并行尽并行”。最高峰时,站内有800余人同时作业,确保不浪费能施工的每一天,也不浪费能施工的每一处地方。

南昌变电站所在地土质易吸水,如遇雨水浸泡,大型设备进场施工会受到较大影响。施工项目部反复研究,多次改进工序,从设计源头优化施工方案。先设计出主排水管和过道路段施工图,赶在雨季前完成了主排水管和道路施工,还购置了移动可收缩式防雨作业棚。因为预防措施得当,站内排水顺畅,即便在梅雨期以及强降雨时段,现场也能持续施工。

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探索出一条江西特高压工程管理之路,建设公司《以打造新时代样板为目标的“五新一融合”特高压工程建设》项目荣获国网公司管理创新成果奖。

科技助力 提速提质保安全有底气

特高压工程,国家“新基建”项目的一张名牌!

新在哪?新在科技含量高,新在智能化程度高!

面对“两年工期,一年完成”的建设使命,如何破题、如何起步,至关重要。

公司意识到必须前端发力、科技助力。2021年2月2日,南昌1000千伏变电站工程场平工程拉开序幕;2月23日,“战斗”48天,比合同工期提前41天完成,就连一线工作人员直言“起初想都不敢想。”

场平是变电建设部分首当其冲的第一工序。早完工一天,就能为场站主体工程建设赢得宝贵时间。这其中,科技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人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春节还没结束,220多亩的场平现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场平施工常务项目经理张斐正操作无人机查看现场的挖填情况,“通过无人机可以及时调整机械分布,确保施工效率。我们尽量做到运距最短,不出现二次倒运。”张斐说。

在线路工程上,一场与雨季比拼速度的战役也悄然打响。今年三四月份,江西迎来了超长雨期,为基础掏挖带来重重困难。

通往各个桩号的道路,泥路难行,人都进不去,何况机器!那就租钢板!整个宜春的钢板都租完了。铺上碎渣石、垫上大钢板,大型设备终于可以进场,为后续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提供了条件。

“路修好了,旋挖机进场了,心里才有底。”南长特高压线路工程四标项目经理刘小光舒了一口气。旋挖机是基础开挖、机械化程度高的重要装备。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南长特高压工程的基坑普遍在10米以上,按照传统的基础掏挖方法估算,基础掏挖需要半个月,钢筋绑扎要三至四天,浇筑要一至两天。整个流程下来,近20天。

利用旋挖机,在提前绑扎好钢筋笼、联系好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情况下,只有1天左右时间,便可高效完成。工效提高近20倍!

江西送变电公司工程四标,还在省内首次使用4吨重型货运索道。四标主要途径万载、宜丰一带,山高林密。平均一基塔重达185吨,而且塔材多是超长的钢管塔,运输上山,十分困难。

近直线状态修路上山,坡度过大、危险性高,不可取;修盘山路上去,成本高、环保压力大。这个时候,重型货物索道派上了大用场,解了燃眉之急。

这种情况,在江西省内其他标段同样存在。为此,江西境内共搭设40余条重型索道,运送塔材约8000吨。塔材到位后,高效组立成为关键。工程现场租来了“大型吊车”。这是一种臂长120米的400吨流动式起重机,属特种装备,在省内数量极少,租金每天高达五万元。在组塔过程中,它发出了“惊天力量”,将地面人员组装成“面”的塔材送到百米高空,由塔上的作业人员接应对位,进行组装、融为一体。

凭借机械化施工,借助科技力量,工程四标仅用3个月完成全线140基铁塔组立,平均每天完成252吨吊重,其中单日最大完成吊装741.4吨,相当于完成一条普通220千伏线路铁塔组立工作。

从基础开挖、铁塔组立再到导线展放,江西公司坚持“因地制宜、应用尽用”,积极应用机械化施工技术,实现“机械换人”“机械减人”“减人减负减风险”。高峰期投入落地抱杆达101副,大型吊车14组,规模空前。

“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机械化施工现场,各施工单位纷纷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机械,那段时间全国90%的落地抱杆都集中到了江西。”线路总监罗传辉感慨道。

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变电工程,智能化助力。

保住了安全,才能真正保住进度。在南昌变电站电气安装高峰期,土建施工也在全面推进。为避免作业面交叉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项目部全面应用高空作业升降车,建立安全防控系统,通过实时在线智慧管控手段保障现场安全。“人员、物资从进场到离场,以及现场的机械化作业,我们都能实时监控。”工程项目经理魏春华说。

工程建设期间,无论哪一处施工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随处可见。电网建设者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落地式抱杆及移动式起重机组立铁塔,同时借助旋挖钻机、可视化自动垂直及回位系统开展流水作业,智能化实时监控系统保障每一个作业安全推进,让科技的力量在特高压新基建现场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不舍昼夜 千人会战汇聚磅礴力量

国家“十四五”第一个特高压工程落在江西,是机遇,也是挑战。江西电建人胸怀大局,为尊严而战,为荣誉而战,凭着不怕苦不怕难不退缩的顽强精神,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跑出江西速度,创造我国特高压建设的新纪录!广大电力建设者们从中也收获了自信、喜悦和感动!

哪里能干哪里干,什么可干干什么。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参建人员化整为零,雨天,着雨披、穿水鞋,灵活巧干;酷暑,早出工、晚收工、抢抓两头。一大批共产党员、青年突击队员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攻坚克难,有的忙到凌晨三四点,有的一连几个月没能休息,他们成为了南长特高压工地一线最亮眼的一抹“风景”。

“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同奋斗,一往无前,一生无悔。”交流常务副经理兼建设公司建设管理部主任吴武清说。“四通一平”那段日子,他白天跑协调,晚上抓执行。他和同事们倡导“春节不放假,工地就是年”,仅用49天就完成全部场平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为了特高压,他已经半年没回家了。暑假时,在西北上大学的孩子要回来,他却叫孩子别回来,说爸爸不在家,妈妈也没法照顾他。今年他的妻子需要做个微创手术,可直到手术那天,他才赶到医院。妻子术后需要陪伴,他第二天却回到了工地参加四季度安委会会议。他一家三口分处三地,成为周长近3000公里的三角形。可因为建设江西第一个交流特高压。全家人的爱意,全向他倾斜。

南昌—长沙工程是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线路铁塔多数呼高达百米,塔重达150吨,相应铁塔基础混凝土方量较大,地方商品混凝土供应时有滞后。为了确保基础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施工、监理人员常常挑灯夜战,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才返回休息。

作为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专责,春来秋往亦或寒冬酷暑,郭勇的瘦小身影无不在115个班组中穿梭显现。2021年7月6日N8132号塔的巡视工作让众人为郭勇捏了一把汗。此时既是“7.1”保电敏感期,也是南长线攻坚的关键期。为了落实好作业风险提级管控要求,郭勇不顾酷暑高温,一心想着能多看几个现场的安全措施布置情况,不知不觉加快了爬山的脚步,虽然身体已感闷热,但仍未停下休息片刻。就在即将到达山头的作业点时,眼前一黑,一头栽了下去。直到被同事唤醒,郭勇才意识到自己是中暑了。然而这已是他第三次在奔波中中暑。

谭子龙,南昌变电站总监,他说:“南昌1000千伏变电站埋件总量超过6000块,相当于常规500千伏变电站埋件数量的6-8倍,每一块埋件的轴线、平整度、标高我们监理都逐一复核。天气高温酷热,每天工作下来监理部同事都要换三套工作衣,回忆当时现在感触很多。”

南昌变电站土建项目部副经理余骁,工程开工之初刚做甲状腺手术,手术康复期过后,便立刻投身项目建设。他直言:“歇在家里不踏实,心里也没底,干工程的就得到一线去。”

刘晓雷是南长特高压线路四标的一名施工队长,今年年初刚从西藏阿里联网工程返回家乡。为了把工程干好,他把年迈的母亲送到广东兄弟那边,也没能陪陪今年参加高考的女儿。每天凌晨五点四十分,刘晓雷便起程前往施工桩号开始巡查。他所负责的区段地势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为能巡查覆盖到所有的作业点,他的午餐就是每天的盒饭。往返驻点及各个施工点之间,坐上汽车每天跑两三百公里。最忙的一个月,他的专车跑了一万一千公里,相当于绕着江西边界跑了四圈半。很多作业点地形险峻,只能靠步行,一天在山里钻行十余公里更是常态。他常说“这是我们家门口的工程,必须干好。”他的愿望很朴素,工程完工后请假去看望母亲。

送变电公司分公司经理高广帅、副经理刘小光负责4标段工程。高广帅和大家分享了他的国网商旅年度总结。14座城市,奔波23168公里,相当于完成一次长征。每天不停的电话、血丝充盈眼眶,工程结束后,36岁的他两鬓也染上了白色,这是属于他的勋章。刚从西藏阿里工程回来的刘小光出现了严重的高血压症状,没来及好好休息,又干上了特高压建设,一米八的北方汉子,项目部办公桌上却被降压药和血压仪塞得满满当当。

从业主单位到施工单位,从调试验收单位到生产准备单位,从本部管理部门到属地协调单位,感动的故事时时涌现,无处不在。

披荆斩棘,敢于胜利。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留下了江西电建人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的铿锵足迹。

经此大战大考,公司不仅树立了品牌形象,而且锻炼了员工队伍。广大参建者们更是在拼搏进取、勇于争先中收获到了自信与自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厚积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特高压南昌江西
江西银行
新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线的设计研究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特高压输电系统电磁环境研究综述
我爱江西奶奶
A Syllabus designed for business English
The rationale for Business English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