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娅娜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丝网版画是将油墨(色浆)施于感光制版(或镂空)的网版上,通过刮印使所需的图形漏印在承印物上的版印方式[1]。这种印刷方式属于孔版印刷,它是从古代镂空版(型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国印刷通史》的记载,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漏版布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型版文物[2]。可见在这个时期的孔版印刷技术主要使用在印染领域,而后逐渐从印染领域拓展到印刷领域,从而形成了多种形式和多种艺术风格的孔版印刷。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丝网版画在当代艺术中逐渐破除版画身份,其漏印原理在文创设计作品、装置设计作品、广告作品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延伸。得益于丝网版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社会根基,进入现代社会,丝网版画技法课程被许多高等院校列为选修或者必修课程,同时作为创作内容的民族传统图案也成为丝网版画教学中丰富的教学素材[3]。
湖湘传统图形是指从湖南历史上传承下来、现在仍起着作用的艺术图形,涉及湖南本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流传甚广的传统图式。这些图式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广泛存在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中,体现出民众生活对于“美”的理解和定义,具备典型性的本土文化特点[4]。针对具有典型性的湖湘传统图形进行梳理,分析其在内容、形式、意境中体现的强大美感,结合丝网版画课程教学将其应用到各类现代设计领域,进行设计可行性的探索,既有利于课程进行文化内容活化使用的教学探索,又有利于通过设计中提炼的湖湘传统图形宣传湖湘民俗生活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版画艺术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社会根基。传统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在当代已被更具经济性、便捷性的石膏版画和丝网版画等取代,但作为创作内容素材的民族传统图形并未随之过时,因为这些图式不仅是民族美术的样式模板,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美术教育可从中汲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在中国丝网版画回顾展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的罗一平教授曾经说过:“丝网版画家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丝网版画和当代文化形态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这种距离使得丝网版画更像是在自言自语。[5]”这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丝网版画想要创新发展到一个新方向,需要抓住本土传统视觉艺术符号并加以研究,再将其跟现代的艺术手段进行融合,产生出新的元素。
在我国绘画创作的历史中存在大量以民族地域性元素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这也从根本上形成了我国绘画的独特视觉符号。在版画的发展中也不难发现从早期雕版印刷的刊印佛经深入民间,发展到百姓阅读的历书插图、小说绣像,真正发展鼎盛是受到民族年节风俗推动的年画、门神元素在版画艺术中的表现,可见民间艺术对于版画发展的推动。丝网版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大胆吸收了现代丝网感光技术,是欧美艺术家将其从印刷中分离出来,成为版画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方式,而这种方式正是与我国传统的漏印技术相吻合。2014年,上海车墩镇的农民丝网版画囊括了全国农民画国家级评选十项大奖,并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泥味”十足的农民丝网版画是以江南农村生活元素为创作背景、运用现代丝网感光技术、采用历史悠久的蓝印花布孔板和丝印孔板、绘印、刻印结合的民间绘画。凭着一些农民对美术的爱好,1985年开始,在松江文化馆的培训下,丝网版画便在车墩镇这块沃土上生根、传承,并绽放出农民版画的独特异彩。2018年7月,在四川美术馆举行“使徒行传Ⅱ——四川历届全国美展版画获奖作品展”中展出的多件历届全国美展上的获奖、入选丝网版画作品大多是与四川地域性文化相关的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题材。丝网版画艺术要在民族文化的浪潮中进行现代绘画语言形式的转换,就必须根植地域性的文化形成能代表这种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6]。
从内容上来说,湖湘传统图形主要有祖神图形、自然图形、民族图形和象征图形几个类别。每个类别都具备代表性的地域元素。如祖神图形,这类图形源自于湖湘先民的民俗信仰,是先民们在抵御多变自然气候和环境过程中所设想出来的各种英雄人物和诸神;自然图形中的代表是太阳、云、龙、凤鸟、蛇、蟾蜍等。这些图形纹饰实际上是古代人们自然崇拜的产物,如太阳纹就是光明生命的象征,当地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出适合于织锦和挑花面料的“八芒太阳纹”;作为多民族省份的湖南,每个生活在这里的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苗族传统图形多是对蚩尤、牛、凤凰、犬形象的描绘;土家族以白虎图形为特色;侗族多是葫芦、蜘蛛、鱼的形象刻画。象征性图形映衬了人们美好的愿景和祝福,多数是组合式图形。如由鹭鸶、莲花和芦草组合的“一路连科”图,就与古代科举考试有关联。共形的“凤穿牡丹”象征着美满幸福的夫妻,构思奇巧,形态复合。
从色彩上来说湖湘传统图形的色彩呈现出热烈浪漫或亮丽绚烂、清新可喜的美感。由于受先民火崇拜意识影响,大量湖南出土的漆器、织绣作品上的图形都是使用红色演绎,热情浪漫的人文气质被红色表现。同时在少数民族土家织锦、苗绣、蓝染上则呈现亮丽绚烂的特色,红、黄、绿、蓝、黑等鲜亮的色彩被大量使用(图1、图2)。
图1 黑地彩绘漆棺纹饰局部
图2 苗绣图案局部
从图形造型特点来看,由于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其纹饰图像的造型旋转律动,带有浪漫之风,尤其是线条是极具特色的板块,湖湘传统图形的线条恣意灵动、轻盈俊逸,以马王堆汉墓图形的装饰线条来看,无论是龙凤纹还是神怪形象主体都是线条为主进行构成,体现了流动翻飞的线条艺术之美(图3、图4)。
图3 朱地彩绘漆棺纹饰局部
图4 各类神兽图案局部
丝网版画教学相关的前置课程主要有三大构成,包括计算机软件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等,这些课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训练模式,对于学生掌握丝网版印刷的技术有很好的铺垫,如计算机基本软件,这是后期图形创作、图形分色的基本技术,构成课程则为创作过程提供形式设计的方法。因此课程之间相互协作、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同时能够在综合的课程训练中将这些课程优势在丝网印刷创作中进行组合使用。
但是课程技能的训练并不能替代人文素养的积淀。传统图案尤其是学生们所在地的地域性传统图案中存在大量鲜活灵动、天马行空的素材,非常适合激发学生自身的原创力,同学们能够在身边看到、接触到这些丰富的素材,设计的感悟会更加真切。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是经典的、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传统图形,越有艺术生命力,探索和使用它们进行实践的过程也成为学生领悟传统审美意境、提升民族审美意识的过程[7]。
前期课程的铺设基础为后期丝网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在后期的丝网版画创作练习中,教师设置湖湘文化主题的单元创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传统图形命题单元的资料搜集和整理,这个过程对于在前期课程只注重技术的学生是文化背景整理和再学习过程。同时藉由老师在课程讲解的时候针对知识传授环节带入这些传统图形的故事传说和文化背景以及人物故事的深入解说,帮助学生从对图形元素的感性视觉感官转移到理性认知和记忆层面,为进一步自由应用实践铺设基础。同时课堂上也启发同学们针对选择的文化点进行文字和书面记录,形式不单纯局限于报告方式,可尝试以提案方式进行生动、形象、准确表达[8]。
以湘西苗族刺绣和蜡染图案为例,在布面上的刺绣和蜡染图案虽然属于不同种类的湖南民间工艺,但是其图案的造型美感却十分相似,线条自由流动,同时还具备神奇、浪漫的风韵。同时由于苗族本身的民族神话内容涉及蝴蝶元素,因此无论在刺绣还是蜡染上都可以大量见到蝴蝶图形的表现(图5、图6)。又因为湖南是近水之地,对于鱼类接触是频繁的,相较北方民间艺术中鱼类的抽象形态而言,在这里的鲤鱼、金鱼等均是以较为真实形象反馈在艺术作品上。通过这些背景资料的收集,学生们慢慢学会区分元素形态,明白南北艺术的差异,了解湖南传统图形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关联性,以便于提取具备文化典型特点的图形素材进行设计创作,而不是随意发挥,只注重外在形式美,对图形进行生硬拼组、任意修改。
图5 蜡染蝴蝶图形
图6 刺绣蝴蝶图形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所谓“文化空间”,就是“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方”[9]。地域性传统图案内容依赖于它所传承的文化,并不是碎片化的。也只有在文化整体关联属性中这些图形才具备生命意义。因此在刻画和设计湖湘传统图形的过程中,不能将这些图形与文化割裂表现,而是需要将学生带入图形产生的“文化空间”。这种带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可以是影像资料获取,还可以是书籍或者网络平台获取,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这些方法都可以获取到相应的资料。获取资料的方式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就是实地调查、现场学习交流。学生在现场第一时间了解当地民俗,能够真实、生动地认识文化的整体性,分析其文化原生态的艺术表现规律,从而准确、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例如: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到湖南省博物馆考察后,在丝网版画的原稿创作时,会将漆器、刺绣上流动万变的图像结构,起伏、回转的线条、浪漫明丽的色彩,柔软、灵动的龙凤纹饰进行素材的整体分析,意识到这是楚文化浪漫、绮丽的特点表现,因此在绘制原稿线条时会在描绘、组织、设计过程中基于这类图形特点进行造型设计、色彩选择、疏密安排、组合创作,使得网版原稿设计更富有地域特点[10]。
同时这些图形元素的选取亦可以拓宽范围,可以是在已经存在的具象传统图形上进行变化组织,亦可以是针对抽象图形或者是文化形象进行绘制,如湖南苗族蜡染中太阳羊角几何纹样就属于抽象变化的图形纹样,这种纹样的产生与苗族的先祖蚩尤部落曾在北方居住、而后南迁有很大的关系,是南北文化互通的印证(图7)。因此对这部分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这样的抽象图形中进行设计延展,将这部分历史文化共通的特点重点表现。此外,还有很多湖南民间的非遗工艺,其形象没有明确的书籍进行整理,如浏阳菊花石的天然形态,在描绘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依据工艺作品的图片资料进行艺术品的造型形态整理,而后进行计算机原稿分色、制版、印刷制作作品(图8)。
图7 太阳羊角几何纹样(摄于凤凰扎染体验馆)
图8 菊花石网版课程作品
丝网版画作为版画中的一种,与其他版画种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间接表达方式。它是印刷技术和绘画技术的综合艺术。目前大量丝网版画制版并不像木版、铜版、石版可以直接在版的载体上直接制版,而是需要在胶片上进行绘制或者打印,然后通过感光流程进行漏版制版,在这个过程中“间接性”“绘画性”“漏印”成为它主要的特点。作为孔版印刷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形式,丝网版画具备承印材料丰富、油墨覆盖力强、印面不受局限的优点,但是因为本身的材质局限,灰色层次在网版印刷时很难进行表现,多数采用加网、分时曝光、多次印刷等手段获得。同时由于这类版种将手工制版与数码制版结合便捷,因此数码技术的广泛使用也成为它的主要特点,不会被传统模式所束缚,具备开放、宽广的发展空间[11]。
图10 纸面实验效果
图11 印刷过程
丝网版在进行课程图形设计实践的常用技法有喷墨法、水墨法、绘制法、拓印法。每种技法产生的图形特征并不一样,针对图形的表现要求也可以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技法综合表现。喷墨法是指在计算机上进行分色的图形色样喷绘在菲林或者硫酸纸上。由于数码技术的无限表现性,既可以产生色块明确的图形,也可以通过通道分色产生叠合的色彩,因此较为准确地控制了后期图形印刷效果,特别适合在传统图形再现中色块明确清晰的作品印刷。水墨法是直接使用墨汁绘画于透明涤纶片上,运用沙、盐等材料共同作用出晕染效果,也可以运用水油分离原理(提前将油放置在涤纶片上,墨汁过时产生水墨纹理),这类技法所产生的水墨交融效果有一定的随机性,需要多次实践,才能掌握好材料比例,但是能够增加图形的中国韵味和水墨线条纹理。绘制法是在透明或者毛面的涤纶片使用特种铅笔、油画笔绘制所需图形[12]。这种技法对于营造传统图形的特殊质感有较好表现力度,尤其是线条的流畅感在这种技法的表象下具备较好图形质感。拓印法需要各种实物的协助,如棉纱、网布、树叶等,使用这些实物在涤纶片上拓出各种肌理纹饰。这些灵活的技术形式通过多次课程实践掌握其技巧点后,与地域图形的设计结合,使得图形的设计存在多样的可能性,因此丝网版画的创作并没有固定可参考的样式,课程的创作可以先进行小画面制作,过渡后再实现大尺幅创作。同时由于丝网版承印材料比较丰富,在不同材料上均可以尝试实践,最后才能确认图形承载在哪种物料上实现最佳的视觉展示(图9-图12)。
图9 布面实验效果
图12 印刷小样最终呈现
丝网版画艺术形式具备丰富的可变性,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网版之所以能够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不断前行发展,不仅是其技术在与时俱进的原因,同样也是因其艺术内容在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领域而带来的。湖湘传统图形作为地域化文化的代表不仅是课程教学优秀素材,也是学生创作灵感的来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系统认知和领略湖湘传统图案的历史渊源和审美意境,将其艺术思维和表现规律灵活通过版画技法运用到创作中,不仅为丝网版画艺术语言多元开拓带来新方向,同时对于学生认识文化的关联性和丰富性从而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有推动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