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武刚 严海岸 邓寒松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2021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计划,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中,乡村庭院设计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节点。
目前中国农村住宅大多是自行建造,并未经过专业的规划与设计。经过实地调查,多数农村庭院都是以储存功能和养殖功能为主,地面多为空旷的水泥地面,空间划分随意,导致出现空间浪费和不合理情况,文化与观赏功能较弱,功能单一。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
乡村规划应该在充分了解村落人文特色、产业、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征的情况下,作出二三十年的村落长远规划,这个规划可由乡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来讨论确定并协调相关单位做出,并且在村民的房建风貌上不能自说自话,应该有统一的式样指导。
现阶段,中国乡村庭院存在的问题是:景观风貌丧失、逐步趋同;乡村庭院风貌特征、地域特征不突出;建设中少有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设计展现当地人文风情和习俗,也少有结合“一村一品”的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
一些“宫殿”式样住宅所产生的庄重意向与乡土民居气质不符,与传统民居形象也相去甚远。产生这个现象根本原因是观念问题: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村民长期待在城里打工,认为城里的房子就是美的,赚钱返乡后模仿城市住房的式样来建设自己的房子,而没有认识到自己乡村住宅应有的质朴美。
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民居形式,长久以来备受青睐。古代文献《玉篇》有记载“庭者,堂阶前也”,形容堂前的空间范围;“院者,周坦也”,形容宅前屋后围合范围的空间,即院子。庭院囊括了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建筑或围墙界定范围内自然公共空间的交集[1]。
中国有关庭院的发展历经了岁月的沉淀与传承,孕育了当代人对庭院的浓厚情怀。庭院作为人们群聚生活方式的基本单位,主要表达了“家”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就是“家”与“庭”结合的产物。庭院在古代是一种传统的居住方式,前堂为祭奠祖先、礼拜神灵、商议要事等主要活动的场地,前堂的空旷坪地即庭院,主要以外部活动为主,由内而外满足居者精神与物质的需求。
在中国以往的研究中,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以及刘敦祯先生的《中国住宅概说》里面就全面阐述了庭院民居的形制,同时归纳出中国传统庭院布置深受传统宗教礼法的影响。自2005年起,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乡村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逐步增强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于民居庭院的研究主要有3方面,分别是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乡村庭院经济、乡村庭院绿化[2]。比如于志远的硕士论文《庭院:建筑与景观的交互》就以庭院景观来分析传统庭院的空间特性;赵凯的论文《中国传统庭院构成分析与继承》对乡村庭院设计有参考价值;瞿艳的论文《庭院文化空间与设计元素的研究》整理了现代庭院设计常用的要素和设计手法;乌月野的论文《基于本土文化的庭院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8个要素;李尧对民居庭院空间从文化背景、地域性特征、空间型制和功能4个方面表达了民居设计的价值内涵及对当前民居庭院设计的推动;陈建红从庭院设计内外互动和庭院设计声光方面梳理了徽州民居庭院设计与功能体现方式。
欧美国家的乡村庭院结合花园设计宜人的居住环境,其乡村住宅以独栋别墅为主,占地面积较大,住宅外部环境开敞优美。亚洲国家与西方国家存在地域差异,但对住宅庭院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庭院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民居庭院使用者的体验舒适度出发,分析评价太阳辐射和建筑气候等因素在当地民居庭院中的影响,注重庭院性能与景观的结合,从而营造出更为舒适的庭院环境空间。
国外的乡村庭院主要体现的特点有:美国住宅自然化庭院、欧洲历史传承的乡村庭院、韩国与自然和谐共存庭院以及日本的庭院受到由中国传入的禅宗佛教文化、茶文化和写意文化的影响,具有洗练、素雅、清幽的风格[3]。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乡土性强。费孝通[4]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乡土文化是人与‘土’发生的一种关系,正是这种‘人土关系’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随着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今后乡村庭院将向更具地域性或个性化、呈现乡村美学趋向、使用在地性的材料、环保、生态、宜居、显示乡土文化性等方向发展[5]。乡村美学是人类从村庄经由城市化后被重新发现的一种原始美学。它的审美核心是“自然之美”“淡泊之境”“悠游之乐”。其本质不在形式之美,而重视内心回归,天人合一和物我之美之融合。
乡村美学源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传统农业社会的村民在基于自然生产而获得生存的情况下,对原生态、质朴的乡村美感的一种原始观照认同,是人们基于自然、然后又回归自然这一轮回心理的体现。乡村美学涵盖了乡村经济、乡村环境、乡村民俗文化,它本质上让人类行为合乎自然,适应生活需要,注入传统文化,如开梯田、依山就势筑院而居等。乡村美学体现在乡村建设上应保持各村各样,风貌传承得更有乡味,而不可穿上“洋装”。因为原汁原味的乡村更接近生活,让人的心灵沉静。此外,庭院空间的场域方式既表达了家的概念又承载了文化[6],也具有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特别是利用景观元素表达了乡村美学价值。
乡村庭院设计从源头上就要从乡村美学的高度来提高村民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采用“乡村美学大课堂”吸引村民来参与学习,村民们认识到相比城市自身环境的优越性,从而认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促进乡村居民与自然、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要保持乡味,一方面,民居庭院可采用废旧生活材料来营造,如在墙上挂斗笠、蓑衣,利用废旧的坛子来做盆栽或小喷泉等(图1)。这种就地取材既方便,又体现了乡味及文化内涵,并且节约了营建成本。在方式上不是采用城市那种大体量用现代材料的建造方法,而是更多地利用乡村现有鹅卵石、块石、木材、砖头、青瓦等质朴材料(图2),既有烟火气,也体现了当地文化[7]。
图1 乡村庭院应该保持乡土味
图2 庭院设计运用地方元素以体现当地文化
另一方面,乡村庭院营建中融合民俗文化,采用叙事性手法,以老物品之形传乡愁之感,呈现“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状态。源于村落文化各异,内容丰富,为了体现农耕文化,可将农具、作物、推车、废旧磨盘、锄头、老井等场景化地运用在庭院小品中(图3)[8]。当然,也可找准特色产业呈现特色产业文化,形成“一村一品”,如新宁县月汉村脐橙文化展示作为设计主题就是成功案例之一。
图3 庭院设计体现民俗及农耕文化
笔者通过现场调研、走访村民及村落、动手营建的方法,来解决乡村庭院建设出现与本土特色文化不相融——所谓标准化的“大搞建设”而出现功能单一、绿化不足、多村一面等乡村美学欠缺的问题。
首先以乡村美学中旧物美学视角作为导引,实现废物利用的审美性,在设计上结合美化庭院实践,可以优化环境、培育及调控乡村生态和传承文化。以乡村庭院改造为出发点,立足于乡村庭院美化及应用推广,将政府、社会、各大高校以及丰富的乡村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着力实现“小庭院”带动“大战略”。
其次,运用美育传播、庭院示范点实践帮助村民在庭院建设过程中改变采用城镇绿化中那种大广场、大草地的典型的建设手法[9],从而帮助村民在庭院建设中实现降低建造成本、改善人居环境、传承乡土文明、促进村民增收和节约社会资源,实际应用价值重大。
最后,成立乡村美育课堂及建立“乡乐庭院套餐”设计素材库,在学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由此看来,循着“探索—分析—实践—创新”的思路,先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庭院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政策利好,再调研基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式分析村民对乡村庭院建设的态度、费用、政策和设计情况,结合实践案例,最后创新性地运用乡村美育传播、庭院示范点实践和“乡乐庭院套餐”设计素材库的方法来推进乡村庭院建设。
在目前乡村庭院设计过程当中,应该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为美育课堂侧重解决认识问题,提升村民审美意识是乡村庭院建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开展线下美育小讲堂、收集乡土情的老物件、参观美丽庭院等系列活动,在与村民互动的过程中传授给村民乡村审美知识、让村民学习乡村美学的设计案例、带领村民发现乡村特色之美、传授制造美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村民的审美水平、美学素养。在以往的乡村庭院设计文献中,少有考虑到庭院的主人,而村民的主观意识非常重要,是需要重点解决的[10]。二是营建示范性庭院,来侧重解决实操问题,例如打造乡村示范性美丽庭院,将乡村特色之美融入庭院设计之中,营造有乡土文化的庭院美景,在本地区形成样板庭院,供村民学习参观,了解庭院的多功能景观。通过建成后示范庭院将美化改造辐射到周边地区,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还提出设计素材库模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同时,该模式复制性强,可进行全国推广。乡村庭院改造途径框架见图4。
图4 乡村庭院改造途径框架
文章侧重调研和实践结合,通过实践试点,再进行研究,首次提出“美丽课堂”和“乡乐庭院套餐”模式,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优化环境、培育家风、调控生态和传承文化的突破口[11]。以庭院改造为出发点助力美丽乡村振兴,将政府、社会、各大高校以及丰富的乡村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以艺术的视角指导庭院改造,实现废旧物品的审美性利用。“乡乐庭院套餐”设计素材库的模式具有数字化、一站式、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创新优势。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国继实现脱贫之后的另一重大举措,美化乡村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环境改造过程中,应考虑庭院设计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因素。环境改造关键的要素还是村民,所以文中提出的设计策略从源头上改变村民的审美思想,从乡村美学高度认知到自身环境的重要性;利用当地农耕文明道具等便利资源打造具有乡土文化、有乡味的庭院环境小品或环境设施,营建新乡村庭院,留住乡愁[12];为了实现低成本改造庭院,居民选用“乡乐庭院套餐”这种已有的设计参照,既便捷又经济。只有乡村环境变美了,才会增强村民的幸福感与环境认同感,最终呈现乡村居民乐居、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