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宇欣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迎来了历史机遇,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地方非遗文创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一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指出非遗的地域性特征[1],注重非遗文化的地域性,聚焦于地方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打造,不仅有助于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表达,推动非遗的原真性与活态传承,同时能打造地方文旅特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地方非遗文创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地方高校地处非物质遗产文化圈,长期受非遗辐射,更易理解和挖掘非遗的内涵和底蕴。同时地方高校可以通过输出非遗创意设计并联合企业使产品落地以推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再者,地方高校是创意人才和多学科人才的聚集地,将地方非遗融入高校文创课堂,有利于文创设计创新突破,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下地方非遗文创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品重“形”轻“意”、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设计人员对文化内涵理解不足,因此在非遗文创中重视非遗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创意”是基于某种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及其由内而外化生的张力构成的创造意识与力量。这是以文化正面价值观引导的创造性思维活动[2]。而在非遗文创设计中,设计只是方法,如同一个容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便是这容器中所承载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注入设计之中,亦是为设计注入具有本土精神的灵性与魅力[3]。故而文化在文创产品特别是有地域性、历史感以及民族文化积淀的非遗创意设计中就占驻着重要地位。对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分析是非遗文创的首要环节。
文中讨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包含无形的非遗,还包括将非遗的文化概念进行物化的产品、相关的文化空间、以制作技艺形成的工艺美术品等。不论是有形还是物化的遗产都包含文化底蕴和内涵。文化分析既可以从有形无形等方面详尽罗列,还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对非遗进行梳理、涵盖和总结。后者需要设计师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等方式对非遗有准确且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设计师的文学基础和归纳能力有一定要求。文化内涵关键词的提取,需要透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挖掘潜在内涵,透过“形”提炼其深层次的“意”,以在设计中能突破“传形”达到“传神”与“传意”,产生“形外有形”“意外有意”的感觉,使文化元素与载体的结合浑然一体,最终得到简洁现代而又不失原有规制和文化内涵的产品[4]。
如笔者指导的乐平古戏台文创设计案例。学生以家乡乐平古戏台为设计对象,对乐平古戏台这一“物”所承载的历史及文化进行详尽了解。学生通过阅读和调研,挖掘出乐平古戏台文化在戏台载体之下隐藏的中国宗族制度,以及从祠堂到古戏台形式变迁过程中所内藏的、中国礼法制度与民间世俗娱乐长期的抗衡和妥协。故而把乐平古戏台的文化从礼和乐的角度阐释,最后总结出血缘、精神和休闲3个关于乐平古戏台文化的关键词(图1)。
图1 关键词提取
文化关键词的提取既与设计师的前期资料积累阅读相关,也与设计师的文学功力息息相关。文学功力扎实的设计师更能精准地提取文化关键词,这既是非遗设计的难点,也是多学科融合的创新点。在此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广为借鉴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以达到精准的文化分析与定位。
系统性思维,即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各要素的关系,并在具体的“事系统”里动态地反映人、物之间的“显性关系”和“隐性逻辑”,继而展开思考。其中,“事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空下,人与人或物之间发生的行为互动与信息交换。构成“事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行为、信息、意义等[5]。非遗组成的“事系统”纷杂多元,如何思路清晰地梳理出与设计相关的元素,这成为了系统性思维模式的要点。通过参阅文献并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较为推崇“音、形、色、行为”分析法,即从声音、造型、色彩以及文化行为4个角度对非遗元素进行提炼。“音”是具有当地民俗特征的语言、词汇、曲艺以及声音。“形”即造型、形态、图形,包括了非遗中最为核心的立体形态和平面图案。“色”指非遗中各种形态所具有的标志性色彩以及色彩特征。“行为”是对非遗中标志性行为、动作、技艺的提炼与描述。如学生对萍乡湘东傩文化的分析,将萍乡湘东傩文化梳理为:音——傩乐声音;形——傩面具及傩舞造型;色——傩面具、服饰的相关色彩;行为——傩舞行为及其寓意等。
需要补充的是,文化的元素分析并非把各元素孤立割裂开来,而是在统一的文化语境之下先梳理后整合。利用系统性思维将组成非遗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提炼整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显性关系”和“隐性逻辑”,从而确立能够服务于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文化元素。
在对非遗庞杂的物质和非物质元素进行详尽罗列之后,需要引用设计评价因子来对文化元素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价因子系统兼具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帮助设计师从众多元素中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市场性和设计潜力的设计元素。
评价因子的设定最初要客观地收集设计师筛选文化元素所考虑的设计因素,再将设计因素进行权重打分,得出不同层次下影响文化素材选择的设计因素词汇。在评价因子设定过程中,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师参与。同时在进行权重打分时应当接受消费者的观点,进行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才能保证设计因素的相对客观。在评价因子确定之后,进行文化素材评分表的制定和投放。文化素材评分表将非遗的各项文化元素罗列在表格纵向中,横向为各项评价因子。分值可引用李斯特量表的5分等级:很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符合、很符合,由低到高分别为1-5分。文化素材评分表分别投放给设计师和消费者打分[6]。
文化元素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在市场、消费者和设计师的综合视角下考量文化元素的方法。在高校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该方法对非遗元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非遗课堂文创设计的市场转化。
物存在于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事系统”中,故而在设计时不能孤立地考虑物本身,而是应该先明确设计目的,建立“情景”进而确定设计的“事系统”,最终再从“事系统”缩小到物的设计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要明确设计目的,确定事系统中“时间、空间、人、物、行为、信息、意义”几大要素。围绕特定人群以及明确的设计目的,考虑环境中“事”的发展赋予情感取向,设计师需要建立事系统存在与发展的“情景”。
“情景”的构建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情景的构建,即围绕特定受众人群确立故事的发展,并最终挖掘出可用于形态创新以及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关键语。这一过程常常要经过关键词的反复推敲和动态情景的反复重构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期间,对目标人群的分析、拓展,对设计目的的分析、挖掘以及相关故事的延展,都可能成为最终动态情景建立的契机。运用动态情景假设的方法可使设计师得到多种能体现“事系统”而非单体“物”的深层次设计成果。最终的设计结论将借由对“动态情景故事”的分析,而得出相应的设计切入点,并最终实现设计与人的更深度交互[7]。
静态情景的模拟,在此借用叙事性研究中“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通过某个单一场景表现出来,以暗示出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让观者在意识中完成一个叙事过程。这是一种以静表动的模拟法,常在文创产品设计的形态设计中出现。设计师借由“形态表达”实现受众对时间流动的感知,重在强调产品未与用户发生深层交互体验的静止形态表达阶段。
地方非遗是存在于特定时间、空间、地域中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多维度整体。为使传统文化坚守正向,重塑活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则可以采用古物今用法进行设计。在此,“物”是物质和非物质的集合,既包括非遗集合成的使用功能,又涵盖了非遗蕴含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
古物今用,即把传统非遗的功用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审美特质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进行文创产品功用的新定位,以实现文化功用的续传。如上文提及的乐平古戏台文创设计案例,学生在对文化内涵进行详尽分析后,将传统古戏台文化提炼出的“血缘”“精神”“休闲”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传统家族在节庆、仪式时的听戏活动,通过“今用”联想融合之后与当代家族节庆聚会时进行的卡牌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再围绕乐平古戏台文化完善游戏内容、人物场景设定等,结合乐平戏曲、戏曲人物形象配色、古戏台建筑造型等“音、形、色、行为”元素完善了卡牌设计,最终完成了“上台说戏”——乐平古戏台文创卡牌设计,将传统文化较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图2)。此外,在萍乡傩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中,学生提取了萍乡湘东傩文化中的傩乐元素,将传统傩乐的声感与现代音响产品联系起来,同时运用了傩面具中常胜将军的造型和色彩,完成了傩面音箱文创产品设计(图3)。在同一个主题设计中,另一组同学提取了傩文化中“驱瘟避疫”之精神功用,与当下的防疫口罩、灭蚊灯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甚至有学生将“跳鬼”的精神功用与当下的智能门铃、门锁、监控器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将古人精神中的“鬼”物化成如今的梁上君子),较为合理地从功用角度上把传统非遗与现代产品进行了隐性融合。古物今用法能将束之高阁的文化元素带回当代生活,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赋予产品现代化的人文感受。
图2 上台说戏——乐平古戏台文创产品设计展示效果
图3 傩面音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态为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新机遇。在新媒介传播和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地方性非遗文创的设计也需要积极运用新媒介进行设计创新。新的设计媒介包括移动数字媒体类技术和虚拟展示技术等。数字媒体技术包括手机APP、H5页面、小程序等。将数字媒体技术与地方非遗文创结合,有助于地域文化的推广以及提升用户黏着性,让文创融入人们的互联生活[8]。虚拟展示技术以VR虚拟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和MR混合现实技术为主。虚拟展示技术可以使信息可视化,以三维数字图像直观地展示文字、构想甚至感觉等。在文创设计和传播过程中恰当运用虚拟展示技术,既能丰富文创内容的呈现方式,给予用户较强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又能提高浏览的反馈性,增加趣味性和便捷度[9]。
在地方非遗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高校可以与当地的新媒体企业深度合作,运用新媒介技术打造非遗品牌和亮点。同时地方高校有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等,能为非遗文创运用新媒介设计提供多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人才储备。
在地方非遗文创设计之初需要对文化有详尽了解和元素提取分析。重视文化的关键词提取,能挖掘出文化根本之“意”;运用系统性思维模式能将元素框架化和系统化处理;而元素因子分析法的介入能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设计性和市场潜力的文化元素,有助于促进非遗设计的市场转化。
在设计方法上,情景模拟法能将“物”归置其“事系统”中来进行设计,能促进设计的目的性、情感性、功用性以及物与人的深度交互。而古物今用法能较为合理地从功用角度上把传统非遗与现代产品进行隐性融合。此外,设计媒介是当下非遗传播和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地方非遗若能恰当运用数字媒体类技术和虚拟展示技术当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非遗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故而在地方非遗文创设计过程中,对文化元素的单独提取和文化重塑过程都需要极其谨慎。文化重塑不能嫁接转移与割裂,更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延续。在地方非遗文创设计中,如何平衡文化整体和局部提取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处理非遗形式、功能和内核等问题都值得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