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对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的影响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2022-03-23 03:33肖玉然
西北人口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高学历户口

胡 磊,肖玉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北京 100070)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外来人口因无法获得凭常住户口才能享受的权利和资源而对未来感到茫然[3],可以推断,高学历外来人口获得这些权利和资源的可能性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4]。许多学者主张,通过城市管理制度改革以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从而留住高学历外来人口[5],因为努力提高居民生活期望值的城市政策有利于打消部分人群从城市迁离的意图[6]。北京市于2018年4月正式实施积分落户政策,为外来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一个获取城市户口的渠道。“积分落户”是指通过设置一套指标体系,对外来人员落户本地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当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即可申请落户②详见国务院于2014年7月30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相对于学历较低的人群而言,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通过积分落户获取北京市户口,因为学历、贡献和素质是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内容中的重要标准和条件[7]。那么,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能改变高学历人才的生活预期吗?若答案是肯定的,其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对北京市高学历人才的访谈资料,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积分落户政策对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影响的理论模型,以期望为北京市积分落户以及人才服务保障的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为论述方便,参照Florida et al.(2010)[8]对“人才”的定义,本文将“高学历人才”界定为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如前所述,本文关注的高学历人才没有北京市本地户口。

二、文献述评

生活预期中的“生活条件”除了涉及未来的居住地之外,还包括工作、婚姻、生活的物质标准、休闲、朋友关系和健康等方面[4]。西方学者对移民生活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Watkins et al.(2003)[9]发现,在迁入澳大利亚之前,学历较高的移民的个人机会与职业机会对未来预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机会越大,预期越高。其中,个人机会的预期受到许多环境的影响,包括健康因素和社会人口因素。Mckelvey&Webb(1996)[10]研究发现,美亚裔混血儿童迁回美国时,心理特征从美好的生活期待到抑郁症状的转变是受到陌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美国政策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移民政策影响移民对迁入国的生活预期及迁移决策。Blos et al.(1997)对比分析瑞士和瑞典的移民政策对移民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政策对劳动力工作表现的影响存在差异[11]。Garni&Miller(2008)[12]指出,美墨西哥裔移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受移民政策影响,一些限制性措施会制造焦虑,这些都影响他们对迁移的判断。Wang&Collins(2020)[13]研究指出,国际移民对迁移的预期受到宏观制度时期(institutional times)的影响,外部的城市政策会增加或降低未来移民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西方文献关注重点人群的生活预期。Thompson&Zuroff(2010)[14]从心理角度探寻影响青少年对未来生活预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我批评对预期有很强的影响。自我批评预示着对未来结果的更高预期,而依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偶尔会出现,且程度有限。Landale et al.(2011)[15]指出,由于移民家庭中子女的教育影响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应将更多的政策资源投向移民家庭。

我国学者关于户籍制度与农民工生活预期关系的代表性观点是:中国农民被长久以来的户籍制度所塑造的生活预期和生活目标并不因短暂的户籍改革而发生变化,户籍制度对生活预期和生活目标的作用最大[16]。一些文献从整体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生活预期进行研究。胡茂(2009)[17]发现,大城市的公共福利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者未来的工作预期。“北京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课题组调查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来到城市。84.6%的流动人口希望子女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70.2%的人希望子女将来能在北京定居[18]。杨江澜等(2016)[19]研究不同城市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发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的户口迁入、长期居住预期的指标值高于二、三、四线城市。Hu et al.(2020)[4]发现超大城市外来人口的生活预期一共有三种类型,他们构建了超大城市外来人口生活预期模型并揭示了生活预期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大城市普遍实施积分落户政策,积分落户对外来人口的影响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李飞和杜云素(2016)[20]对广东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调查发现,入围人员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普遍较高),有80%以上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此外,他们还发现,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实施落户行为的重要因素。李竞博等(2018)[21]研究天津市实施积分落户政策前后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

综上所述,国内文献侧重于研究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预期的影响,尚未发现针对超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对高学历外来人口生活预期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并且,尽管目前国内不少文献研究城市外来人口的居留意愿,通常将“居留意愿”定义为“个体对是否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生活预期”的内涵与“居留意愿”不同。生活预期是个体对未来生活条件的预先判断或估计,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长远规划,这里的“生活条件”不仅包括未来的居住地还包括婚姻、工作、生活的物质标准、休闲、朋友关系和健康等方面[4]。另外,现有人口迁移领域的研究基础表明,超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影响高学历人才的生活预期,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明朗。下文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我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大同市为例,近年来,大同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全面落实项目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逐步推动农业经济向产业化、特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以未来的居住地为主线来演绎生活预期这个概念,生活预期以未来生活地点的选择来划分。这样做的原因是,未来的居住地是生活预期的核心构件,婚姻、工作、生活的物质标准、休闲、朋友关系和健康等其他生活预期构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地理附着性(geographically attached)或地点特定性(place-specific)。例如,一些工作岗位仅在北京有,在其他城市不存在,或者说,其他城市和北京虽然都有某种产业,但北京的平均生产率更高。还有,北京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普通义务教育资源的质量一般比其他城市的要高,北京的商品房价格通常要远高于其他城市,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只有北京才有。高学历人才对这些对象的生活预期实质上包含着对未来生活居住地的选择。再比如,中国社会中,婚姻通常以自有产权住房等物质条件为基础,并且还涉及双方的工作选择,而在北京还是外地购房、在哪里工作等也都关涉对生活居住地的选择。事实上,国外已有文献指出,能人夫妻(power couple)(指双方都拥有职业文凭及以上学历的夫妻)之所以更倾向于留在超特大城市而不去其他城市,除了当前居住地在某些条件上有优势外,夫妻另一方在其他城市需要重新找工作也是一个障碍因素[22]。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方法研究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实施对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的影响。选择该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模型来刻画人们生活预期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广泛收集受访者的想法、观点以及生活体验,为深入揭示积分落户政策相关因素对生活预期的作用机制提供原始资料。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最早由Glaser和Strauss提出。该方法主要是从原始资料中通过逐层分析概括出理论结构,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这三个步骤[23]。本文的编码任务由两名作者共同完成。为了保证编码的一致性,在试编码阶段,两名编码人员对有分歧的编码结果充分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得到的编码准则应用到实际编码中。在实际编码阶段,两名编码人员都对对方的结果进行核查以达成一致。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没有北京户口、已在北京工作和居住6个月及以上且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个体。由于申报北京积分落户需要有在京连续缴纳7年及以上社会保险且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基本条件,因此将访谈对象的年龄限定在27~60岁。由于没有现成的抽样框,本文采用偶遇抽样和方便抽样获取访谈样本。偶遇抽样的实施是课题组成员到国家图书馆阅览室随机邀请符合条件的对象参加访谈。尽管大部分被询问的人拒绝接受访谈,最后仍成功访谈14人。其中,有1个和2个访谈分别在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大厅和咖啡厅完成,其余的11个访谈在后期通过电话完成。方便抽样是指通过熟人和朋友介绍进行电话访谈,共访谈13人。

本调查从2019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持续到2021年2月结束(因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调查工作一度中断)。访谈采用半结构化问卷收集高学历外来人口的社会人口信息、在京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未来生活设想以及落户渠道等情况。受访者全部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方式,每个访谈持续40~60分钟,直至访谈对象提供的原始资料饱和为止。在访谈方法上,主要采用提问方式引导个体陈述具体情况。本研究最终共收集27个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资料。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一览表

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每个访谈都进行录音。这些录音以访谈个人为单元在后期被整理成文字资料。在文字资料整理、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验证过程中,根据需要联系受访者核实资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调查共得到11万余字的访谈文字记录。

四、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是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客观的态度、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或主观想象,将原始资料打散、赋予概念,逐字逐句地对每一条语句进行编码[23]。在编码时,我们尽量选择受访者回答问题时的原话作为标签来发掘初始概念,整理得到共615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数量非常庞杂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复,因此需要进一步概括、提炼出对应的概念类属,进行概念范畴化。在进行范畴化时,剔除重复频次较低(小于2次)的初始概念,仅选择重复3次及以上的初始概念。表2显示得到的初始概念和若干范畴。为节省篇幅,仅选择3条原始语句作为对应范畴的访谈资料。

表2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续表

续表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关联式登录)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各范畴之间的潜在联系,具体步骤为分析资料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将各个范畴联系联结起来[23]。通过对以上各个范畴的观察、分析,我们发现范畴之间确实存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依据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对其分类,共归纳出8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及对应的开放式编码中的副范畴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核心式登录)是从已发现的主范畴中选择一个核心范畴,该核心范畴能够统领其他范畴,具有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并能以“故事线”的形式描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23]。相应地,我们总结出“北京市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这一核心范畴,基于此,得到“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理论模型。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模型建立后,我们使用7个样本的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中的主范畴已发展至饱和状态,没有发现新的主范畴。模型中8个主范畴(生命历程阶段、资源质量感知、感知户口重要性、积分落户涉己程度、申报积分落户情况、获得户口可能性、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生活预期)内部都没有发现新的构成成分。并且,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未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认为,上述“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理论模型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五、理论模型阐释

综上分析,用“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理论模型可以清晰地阐释积分落户政策如何影响高学历人才的生活预期。按照未来留在北京生活的可能性大小,生活预期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先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将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第二层是目前先在北京生活,以后再决定在哪个地方生活;第三层是未来将留在北京生活[4]。如图1所示,除生命历程阶段外,其余7个主范畴之间的联结关系互不相同,下面进一步加以阐释。

首先指出的是,积分落户政策并不是对每一个高学历人才的生活预期都会产生影响。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于2018年4月正式实施,每一个高学历人才都会通过相应的渠道知道这个政策,并且对这个政策的功用、必要性和合理性有整体上的评价。这使得个体形成积分落户政策与自身利益关联程度的判断,即形成积分落户涉己程度的认识。依据积分落户涉己程度划分,涉己程度低的个体认为这个政策跟自己基本没有关系,很可能不会去申报积分落户。换言之,积分落户政策实施前后,这部分群体的生活预期不会受到影响。而涉己程度高的个体则会考虑申报积分落户,那么,积分落户政策实施前后,他们的生活预期很可能发生变化,其中的机制下文将重点阐述。

不论是积分落户还是人才落户、随迁落户等其他渠道,其成功的可能性变大都能增大高学历人才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而获得户口可能性对个体的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能够产生正向作用,后者对提高生活预期层次有正向的影响。具体来说,目标生活效用是个人对完成期望生活目标所获得的幸福感的抽象衡量[4],其达成度可以用个人目前已获得的北京的工作、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与他/她渴望获得的资源的匹配程度来衡量。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越高,生活预期层次越高[4]。接着分析获得户口可能性与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的关系。研究指出,城市户口仍然是享受某些资源的凭证[3]。对高学历外来人口来说,户口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了户口才能享受某种资源。例如,北京的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只对有本地城镇户口的居民开放;二是有了户口能享受更好的同类资源。例如,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很难获得北京某些公立学校的上学机会,但他们可以选择在北京的私立学校上学。本文将这两种情况涉及的资源统称为“优质资源”。那么,若获得了户口,个体现实中就能够获得相应的优质资源,从而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就更高。需要指出的是,获得户口可能性对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的正向作用受个体感知户口重要性的调节。也即,若个体认为北京户口很重要,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对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的作用就大。相反,若个体认为北京户口不重要,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就小。

感知户口重要性受个体对北京的资源质量认知的影响。“资源”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人们一致认为有意义和有用的符号和物体[24]。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财富和象征财富,前者包括土地、房屋、汽车和金钱等,后者包括教育、俱乐部成员资格、受人尊敬的学位、贵族或组织头衔、姓氏、声望和名声等[25]。表2的开放式编码显示,为了获得更大的生活效用,高学历人才致力于获取的资源主要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品质方面。尽管这些资源在中国各个城市都存在,但高学历人才普遍认为北京的这些资源的质量名列前茅。如前所述,户口是获得许多优质资源的凭证,对北京的资源的高感知质量使他们更加认识到拥有户口的重要性。

不过,在不同的生命历程阶段,高学历人才对各方面资源的需求紧迫度是不同的[26],并且,这个需求紧迫度由于相应资源与户口的“黏合”程度而体现在对户口的需求迫切度上。具体来说,初入职场或工作生涯早期的单身年轻人认为北京的职业资源相对更重要,而很多工作机会并不需要本地户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他们对获取北京户口的迫切程度较弱。目前有子女在读幼儿园的个体则对北京户口有所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获得户口以方便子女在北京上学,他们对获取户口的迫切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而目前有子女在念小学或初中的个体对获取户口的迫切程度最高,他们希望子女能在北京上学乃至以后在北京参加高考。年轻的职业群体比较青睐北京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大型博览会等文化资源,家中有儿童的女性外来人口同样看重这些文化资源。不过,有没有户口对享受这些资源的差别不大。处于工作生涯中后期的个体更加关注北京的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随着我国养老保险等制度改革不断取得实效,外来人口与北京本地居民在享受北京基本社会保险上并无太大差异。另外,从资源的横向比较来看,北京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普通义务教育资源的地位在高学历外来人口心目中最为突出,北京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势几乎得到各个生命历程阶段的人群的认同,而教育资源与户口的黏合程度最深。

最后,继续观察高学历人才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理论上讲,其他落户途径对积分落户渠道具有替代效应。也即,若他们都有较大可能性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北京户口,积分落户政策对他们则显得无足轻重。然而,这个替代效应实际上很难发生。因为对整个高学历外来人群来说,这些渠道的覆盖范围和指标数量非常有限。这从本次调查中可见一斑:所有访谈对象都未能通过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方式获得北京户口,且都没有人才引进、家属随迁等其他的落户渠道,因为后者的准入资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难以企及。相对来说,积分落户渠道的准入门槛则要低得多。也就是说,积分落户政策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一个可能获得北京户口的可选途径。概言之,对于绝大多数高学历人才而言,其他渠道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非常小,而积分落户渠道扩大了潜在户口指标申请者的准入范围,后者是他们倚重的渠道。一言以蔽之,个体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积分落户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

但是,申报积分落户的门槛相对较低并不代表容易获得成功,相反,成功的难度很大。数据显示,2018~2021年通过积分获得落户资格的人数占申报人数的比例分别是4.83%(6 019/124 657)、5.65%(6 007/106 403)、4.91%(6 032/122 852)、4.65%(6 045/130 111)①参见北京市积分落户服务专栏网站,网址为:http://www.bjrbj.gov.cn/jflh/.。在知晓了积分落户政策以及往年的入围情况之后,很多高学历人才都会对自己和(或)家人通过这种渠道获得户口资格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这个预估成功可能性会反映在他们对政策的关注程度上,即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个政策的具体内容。若预估成功可能性较小,个体的投入相对较少,且对现在和未来申报积分落户的打算以及申报准备持较为随性的心态。相反地,若预估成功可能性相对较大,个体会做出较为明晰的申报计划并积极地为提高积分做前期准备,采取的行动可能包括在北京购房和提升学历等。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对后一部分预估成功可能性较大的高学历人群的影响最大。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北京市实施积分落户政策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里程碑事件。自2018年正式实施以来,积分落户政策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高学历外来人口是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北京市的管理者除了聚焦于如何吸引高学历人才之外,另外一个选择是将人才留在城市足够长的时间以增强他们对本地的依恋(attachments),这个依恋能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本网络,从而为增大人力资本的正向溢出效应奠定基础[22]。生活预期是预测北京市高学历人才再迁移决策的一个关键指标。以高学历人才未来生活的居住地为核心关注点,生活预期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4]。本文通过对27个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的访谈,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北京市实施积分落户政策对他们的生活预期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建立“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高学历人才生活预期”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积分落户政策仅对感知涉己程度较高且感知积分落户成功可能性较大的高学历人才的生活预期产生影响。具体影响机制是:由于没有其他落户途径,这些高学历人才积极地申报积分落户以增大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若成功获得了北京户口,个体能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其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更高,从而提高他/她的生活预期层次。获得户口可能性对目标生活效用达成度的正向作用受感知户口重要性的调节。只有感知户口重要性高时,这个作用才明显。感知户口重要性的大小又受资源感知质量的正向影响,而个体具体对北京的哪些资源有紧迫的需求则取决于他/她所在的生命历程阶段。同时,从资源的横向比较来看,北京的普通义务教育资源的地位在高学历人才心目中最为突出,而其与北京户口的黏合程度最深。

有学者指出,中国当前社会背景下,城市户口身份定义的“体制内状态(insider status)”决定个体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城市的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资源[27]。在本研究中,这在高学历外来人口由于没有北京户口而面临子女教育的困境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积分落户为高学历外来人口获取北京户口提供一个途径,能增大他们成功获得本地户口的可能性。从北京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积分落户是筛选城市建设和发展所需人才的一种政策手段。积分落户的实施除了将本地户口资格(实际上是户口连带的社会福利)“奖励”给符合要求的人才之外[28],还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效果[29],即那些在人力资本上有优势的高学历人才获得北京户口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他们有更高层次的生活预期,从而减小了他们在未来迁离北京的可能性。这些都是积分落户政策的实践价值所在。

并且,本研究表明,正是北京在就业、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和文化等资源上的相对优势吸引高学历人才到北京工作和生活。实际上,在当前我国社会福利还不能与户口身份完全剥离的背景下,这个相对优势也是北京能够利用积分落户这个政策手段筛选人才的一个支撑条件。反过来讲,北京若没有相对资源优势,其户口的重要性将降低,那么,是否有本地户口与未来是否在北京生活的关系就不大,积分落户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降低。因此,对于增强积分落户的政策效果来说,北京市政府需要继续提高就业、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和文化等资源的质量,保持这些资源相对于其他城市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发现,许多高学历外来人口会参照积分落户指标提升自身条件以增大落户成功的可能性。这对于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的启示是:北京市可以通过修订积分落户指标的资格条件将潜在的或特定的人群纳入申报的准入范围,吸引他们申报。这也能进一步体现积分落户政策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最后,本调查发现很多高学历人才仍然无法通过积分落户获得北京户口,这直接对他们的子女在北京接受教育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形成在未来迁离北京的生活预期。长远来看,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流失对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不利。因此,北京市政府可以考虑加强针对高精尖产业发展以及“两区”建设和发展紧缺人才的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高学历户口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给失管无名道路上“户口”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户口
八类『黑户』 可登记户口
新时期上海的外来人口与城市发展许璇
八类“黑户”可登记户口
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