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课程思政指的是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中,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道德教育的有效结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体系,充分体现和落实树人与育才的教育目标[1]。近些年,国家大力强调高校思政教育,高校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重任,也要履行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需要培养新时代智育、德育并重的创新性人才。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外来新鲜事物蜂拥进入、网络信息飞速发展,这对新时代、新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智育工作提出更大挑战,且德更重于才。除了专门的思政课、辅导员管理等形式外,高校更需要创新大学生德育培养方法。因此,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专业课程讲授中是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3]。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其稳步发展关乎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人民“幸福梦”。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型人才。如在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禽生产一直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学生本科大三和专科大二学习。面对即将进行职业选择的大学生,在禽生产这类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思政知识点,可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大学生“强农、兴农”意识,提高大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以禽生产课程为例,探索了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法,为专业课程的思政课堂或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禽生产课程教学目标中除了智育目标外,又增加了德育目标,设置专业知识教学与德育考核双重的教学目标。 挖掘了在课程理论知识讲授中可融入的思政结合点,在教学中自然引出,具体可用的思政结合点见表1[4]。
表1 禽生产课程思政结合点
制作毕业生调查问卷,对某学院300名2020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结果分析:参与调研的300名毕业生中女生占比32.5%,男生占比67.5%。其中45%在养殖企业,20%在宠物医院,15%在饲料兽药生产销售企业,13%在公开招考的事业单位,4.5%自主创业,2.5%为其他情况。毕业生在工作中普遍认为,除了专业知识,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诚实守信、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等。毕业生对在校期间中的实训课和顶岗实习认可度较高,表明该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创新能力。毕业生认为在人才培养模式或教学改革上重点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是加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人际关系交往与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质。毕业生提出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让课程与企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对接;学习形式应多样化,课程内容生动、有趣,信息量大,且要通俗易懂。另外,还需加强网络电商类课程的学习。毕业生普遍认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良好[5]。
制作企业调查问卷,对畜牧兽医企业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不同企业有多种岗位,需要毕业生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如养禽业要求毕业生懂得禽类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对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和一些简单的技术操作,如人工授精、疫苗接种等。这些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可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调研结果为:①企业对毕业生目前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部分毕业生存在不能吃苦,眼高手低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性质了解不够,不能长时间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岗位上安心工作。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加强定向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增强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责任心与爱心;希望学校建立真正合适的课程体系,避免学生所学非所用,改变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希望学校以学生能力作为毕业标准。③企业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毕业生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前适应社会;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及团队精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④企业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希望学校加强实操训练,可将体力、技能培训制定在人才培训计划之内,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给予一定建议,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从上述毕业生和企业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因此,学校要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课程中涉及的技术技能训练与企业调研、养殖场实践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校内动物养殖基地实践锻炼,学习生产程序和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企业参观和深入养殖户调查,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6]。
此外,在某些教学环节中,邀请行业专家作一些专题讲座,如肉鸡生产、蛋鸡生产、禽场防疫制度等。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并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教师严谨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教风,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的讲授,对学生严格的考评等方法和手段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思政隐性渗透素材。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都会潜移默化转移到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因此,将课堂讲授显性教育与教师师德师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可达到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的[7]。
课程思政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而是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因此,在课堂研讨或专题研讨后,都要求学生联系自身情况,思考“打算怎么做”。灵活根据课堂所讲思政元素进行自我反思,并写下来,发送到课程微信群。例如,在营养与饲料这一章,说明抗生素虽然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力,但使用不当会造成食品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养殖者牺牲部分个人利益,保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利益。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要求学生课后列举出2个体现个人主义行为和集体主义行为的例子,用于自我提醒与警示。
将德育考核纳入专业课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渗入效果作出评价[8]。首先,打破只以闭卷考试作为考核方式的单一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增加实践教学考核比例。其次,增加课程思政考核比例,即德育考核[9]。针对禽生产课程的特点,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理论课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除了学生平时表现占一定比例外,教师结合思政元素,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等内容加入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思政专题研讨、课后自我反思及汇报等。这样,课程评价体系包含专业考核和德育考核两方面。不仅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也能获得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作出改进。
1)平时成绩包括3方面,共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
(2)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占总成绩的10%。
(3)课堂教学后布置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关的自我反思题,内容发课程微信群,占总成绩的10%。
2)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3)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永攀高峰、吃苦耐劳的新时代精神,培养合格的人才。并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有意识地督促学生自我反思,思考自身该如何行动。重点指出,在对学习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10]。因此,在禽生产这类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教育学生,也能大大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拓宽专业课程的思政课堂或课程建设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