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婷,宋 妍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7)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世界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无疑是比重最大的两个存在,为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后人带来了无数经典、艺术价值极高的音乐作品。从古典到浪漫的转变之中,很多音乐家都在这些时期中熠熠生辉。古典时期的贝多芬、海顿;浪漫时期的肖邦、李斯特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勃拉姆斯在其中则算是非常独树一帜的一位音乐家。受成长经历、接受的音乐思想、个人性格等因素影响,让他虽身处浪漫时期却仍坚持古典音乐的创作,被称之为“浪漫的古典者”。为此,笔者就古典主义风格在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奏鸣曲》中的体现这一角度进行了研究。
《第二钢琴奏鸣曲》由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所作。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33 年出生于汉堡,1897 逝于维也纳,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大部分音乐作品在维也纳时所作,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与巴赫、贝多芬一起,被称为“三B”。勃拉姆斯在青年时代受姚阿幸引荐,师从舒曼,早期作品深受舒曼的影响,使得他三十岁时,作品已具有倔强、勇猛有力等特点。他的音乐创作是浪漫主义高峰时期一个奇特的艺术现象,在当时盛行浪漫派音乐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古典主义形式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处处能体现出他对深刻表现内在感情的追求,风格质朴严峻,富有哲理性。这首奏鸣曲是勃拉姆斯在1853 年所作,而他正处于青年时代,且当时德国国内战乱不断,革命和王朝战争频频爆发,尽管时代和阶级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但他依然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写出这首极具创造性的、表达了强烈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的优秀作品。
接下来,笔者就选用的体裁、调性、音乐整体风格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在浪漫主义时期,古典的奏鸣曲式已开始衰落,浪漫音乐艺术随之流行,而勃拉姆斯虽处于浪漫主义时期,仍坚持古典主义创作,使得他依然采用奏鸣曲式的体裁来开始音乐创作之路,而这三首奏鸣曲中最早完成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就是勃拉姆斯古典主义的最好体现。
在古典奏鸣曲中时时体现出戏剧性,勃拉姆斯十分注重主题创作。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以厚重的琶音作为开端,断奏的八度搭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增强了贝多芬式的不屈精神,不断上行的分解八度促进情感的升温,以坚定有力的双音结束主题,给人一种震撼激昂的共鸣效果。而呈示部副部主题的抒情柔软与主部主题的强烈对比,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戏剧性,富于变化。副部主题中,以力度p(弱)开始,不断的三连音增强了旋律流动性,流畅的线条和整体偏高的音域使得旋律明朗化,使得副部主题整体柔软流畅。
在这部作品中使用统一的小调式,呈示部主部主题使用#f 小调,通过连接部的发展,使副部转为#c 小调,在再现部中,主部主题依然使用#f 小调,副部主题调性转回#f 小调,至尾声以#f 小调结束。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主调为#f 小调,整体调性和谐不冲突,副部主题转调也是转在了#f 小调的属调上,并未作大幅改动。从调性的整体布局上来看,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大部分遵循了传统的调性布局,大部分按照了传统的以五度为主的调性关系来布局,再现部的两个主题调也都统一回归到了主调上。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就是交响乐的发展,而勃拉姆斯完美地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一生虽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之一。而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的交响性也充分显现了出来。在主部主题中,厚重的织体、复杂缜密的伴奏音型、连续不断的浑厚进行;副部主题中,由开始的渐强渐弱逐渐发展成为突强突弱的快速转换,不同的力度和快慢造就了音色的丰富变化,带来了丰富的音响效果,使情绪千变万化,这都表明了这首作品体现了勃拉姆斯所继承的古典主义交响性。
笔者已对作品中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作了研究分析,理论分析要落实到对作品的演奏中,因此,笔者以对不同主题的演奏、调性转变时连接部和展开部的风格把握和对交响色彩的体现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谱例1 为第一乐章中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这部分力度强弱对比明显、切换频繁,术语标记复杂多变,ma energico(精力充沛地)奠定了主部的整体音乐风格,但力度却变化多端,把握强奏和弱奏时的声音控制使得音色表现完美,从而体现出情绪的变化,是弹奏的一大难点。在这部分中,左右手都是一直持续的强力度八度演奏,在练习时不要为了确保声音力量大就让手从高处落下砸到琴键,只需稍稍抬起,用上半身的力量将八度推到琴键底将力量释放掉即可,这样,在强奏时的声音就是圆润有力的。在主题刚开始时,左右手都是p(弱),练习时要按到琴键底部,手型撑住,用手掌和手指连接的关节发力,这样,在弱奏时就是柔软却集中的声音。
谱例1
在副部主题的部分中是连奏型八度,以谱例2 为例,它是旋律线条的体现,要突出旋律的流畅度以及情感的抒发。为了确保突出旋律,就需要把上方的旋律线和下方的拇指部分分开练习。首先对最上方的旋律线按照指法进行练习,拇指不参与演奏,直至可以稳定地弹出流畅不间断的旋律。然后练习下方拇指时,需要轻快地弹过,比原速稍快一点,来达成一种轻盈地触键。这部分不需要八度快速跑动,右手指法建议用15 指、14 指交换,尽量达到连奏,同时借助踏板,达到一种连奏的效果,还要借助对时间的掌控和弹奏旋律时的语调,使得旋律抒情流畅。
谱例2
在铿锵有力的主部主题的连接部分中,有很多不和谐的和弦连接以及很多变音来打造一种不稳定的音响效果。在呈示部连接段中,开头处力度要求pp(很弱)、mezza voce(半声),在没有渐强渐弱的过渡下,要凸显两种音乐风格的明显对比,在这里建议使用左踏板将效果达到最大化。
在第一乐章的再现部的副部部分,谱例3 这个主题通过左右手的渐强处理一步步推动旋律的进行,将情绪逐渐酝酿推到高潮,充满交响色彩。刚开始的左手八度做小幅度渐强处理,手型要撑住,利用手腕力量将力度一点点加大,到副部第2 小节的高音F 达到ff(最强),在弹奏这个音时,可以稍作停顿将手腕放松,手腕不要提太高,而是贴着琴键摁到底,在第3小节时左手渐强而右手从ff(最强)转为了mf(稍强),此时左手的三度双音要清楚简洁,而右手要充分突出旋律,利用连线把握好旋律的连接和空隙。
谱例3
从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分析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这首奏鸣曲既有着浑厚的音乐风格,也有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首作品有着勃拉姆斯对于自身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从这首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得到他复杂又隐晦的内心世界。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牢牢把握住勃拉姆斯的个人特点,对不同主题的演奏、调性间的连接以及交响性的色彩都要把握好,多加以自身的思考,将实践和理论连接起来,投入感情表达,将这首作品中的古典特色最大化发挥,尽可能创造完美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