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晶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而课堂教学是一般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途径[1]。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灵魂工作,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基础。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高职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学校、政府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质量主要由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的满意度来体现[2]。
课堂满意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课堂满意度的评价,很多学生参考的是学生评教系统的打分结果。学生评教系统一般由学生在结课时对该门课程教师的授课表现进行打分,有利于教学主管部门掌握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评价指标一般侧重教师的表现,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不同学生打分标准差别较大,对于评分细则的理解很难统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对待评教,评分随意,导致评分结果不够真实,很难如实反映课堂的满意度。本研究首先优化目前的课堂满意度评价,重新设计课堂满意度评价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各类便携电子设备已经成为高校师生的必需品。作为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大学生,他们已经习惯并善于用网络获取资源及信息。但与此同时,国内高校课堂上“手机族”“低头族”盛行。不少教师反映,手机的吸引力远超教师的课堂吸引力,课堂上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3]。
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很多传统行业,打破了原来的运营模式。“互联网+教育”的产品应运而生,出现了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和以微助教、学习通、雨课堂为主的移动信息教学工具。关于新出现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传统课堂是否有帮助,是目前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满意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堂满意度的评价因素很多,其设置是否恰当决定着评价的质量。笔者根据自己的长期从教经验,将教师授课水平、教师执教素养、教学环境、课程因素、学生因素作为课堂满意度评价的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教师授课水平一般和备课情况、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所采用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充实程度和重难点、课件制作水平、是否注重师生互动、授课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教师因材施教等因素相关;教师执教素养一般和教师教学态度、言语表达能力、教师仪容仪态、管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相关;课程相关的影响因素有课程对于学生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的实用性;教学环境一般和学校的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学习氛围有关;和学生相关的因素有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愿意参与课堂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4]。
根据影响课堂满意度的因素,提取如表1所示的19个影响课堂满意度的变量。
表1 课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首先,根据课堂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设计有关课堂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本问卷的设计问题包括表1中影响课堂满意度的因素,共设计19个问题,对于每一项打分采用5分制,即5分对应非常满意,4分对应比较满意,3分对应稍微满意,2分对应不太满意,1分对应非常不满意。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从江西省某高校2019级、2020级经管类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的245名学生。本次发放245份调查问卷,收回245份问卷,剔除7份数据不全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38份。
从调查对象年级分布来看,大二年级有183人,占比76.89%;大一年级有55人,占比23.11%。从调查对象专业来看,大数据会计专业有118人,占比49.58%;金融管理专业有120人,占比50.42%。
从被评价的课程分布来看,理论课有“基础会计”“货币银行学”“成本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和公共课,占比55.46%;实践课有“证券投资实务”“‘1+X’数字管理化会计”,占比44.54%,如表2所示。
表2 被评价的课程分布
对江西省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的238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X1~X19共19个变量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分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描述统计量
从表3可知,变量X1~X19满意度的均值为4.3~4.7,整体满意度较高;标准差均小于1,整体波动范围不是很大。
由于影响课堂满意度的因素较多,直接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变量较多,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为了减少变量数量,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变量进行降维操作,同时可以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的思路:主成分分析是把p个随机变量进行正交处理,然后把正交处理后的p个随机变量的总方差分解为p个不相关的随机变量的方差之和。各个主成分的方差即相应的特征根值,表明了该主成分的方差,方差的值越大,表明该主成分对综合原始变量的能力越强。
本研究将变量主成分分析的思路引入江西省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的研究中。对于江西省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的238份样本数据,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首先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效度分析,符合条件的做主成分分析[5]。
在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之前,需要采用Cronbach's alpha 系数来检验某高校学生课堂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根据量表测量的要求,信度系数达到0.70以上即可以进行分析。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977,表明该问卷是可靠和有效的。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对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结果为0.951,说明其很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5809.761,自由度为171,说明问卷调查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对江西省某高校课堂满意度调查的238份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变量X1~X19进行标准化处理,变量的解释总方差如表4所示。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4可知,根据提取主成分的要求,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两个,两者累计贡献解释总方差为77.681%。可知提取的主成分有两个,成分1和成分2满足条件。
对变量X1~X19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新的变量Z1~Z19,由表4可知提取的主成分有两个,即成分1和成分2。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通过应用Varimax旋转方法后得到的即旋转成分矩阵,表示变量Z1~Z19在成分1和成分2中的系数大小,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成分1的系数大于0.5有变量Z1、Z2、Z3、Z4、Z5、Z6、Z7、Z8、Z9、Z10、Z11、Z12、Z13,成分2的系数大于0.5有变量Z3、Z8、Z9、Z14、Z15、Z16、Z17、Z18、Z19。
表5 旋转成分矩阵
针对提取的主成分F1、F2,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算成分转换矩阵(如表6所示)。
表6 成分转换矩阵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构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7所示。其中变量Z1、Z2、Z4、Z5、Z6、Z7、Z8、Z9、Z10、Z11、Z12、Z13在主成分1(变量F1)中系数为正,Z2、Z3、Z7、Z8、Z9、Z14、Z15、Z16、Z17、Z18、Z19由主成分2(变量F2)中系数为正。
表7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由表7可知,变量Z1、Z2、Z4、Z5、Z6、Z7、Z8、Z9、Z10、Z11、Z12、Z13由主成分1(变量F1)来解释,这几个变量主要反映的是教师因素对课堂满意度的影响;Z3、Z14、Z15、Z16、Z17、Z18、Z19由主成分2(变量F2)来解释,这几个因素主要反映的是课程因素、教学环境、学生因素对课程满意度的影响。
各因子的表达式:
利用SPSS 17.0软件,将原始样本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后,代入式1、式2计算F1、F2值。
移动信息化教学是将现代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新式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发展[6]。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依托,基于现代化技术开展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教学工具在移动的学习场所进行教学,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脑、手机、平板设备都是其载体[7]。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课堂不足的情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所采用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慕课、微课等以及微助教、雨课堂、学习通等软件,部分软件仍然在试用阶段,没有大范围推广[8]。本研究中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微助教、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工具的应用。
假设: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升课堂满意度。
以综合满意度评价分数(Y)为因变量,以主成分F1、F2为自变量,以是否采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虚拟变量F3,即采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F3取值为1;没有采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F3取值为0,建立课堂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式3中,α、β1、β2、β3为参数,ε为残差。
将F1、F2、F3以及Y的值代入式3中,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回归模型及检验结果如表8、表9所示。各个变量t检验的结果为|t|>2,通过t检验;变量F1、F2、F3的伴随概率为0.00、0.00、0.10,说明变量F1、F2、F3分别在0%、0%、1%的概率下显著。变量F检验结果为38157.125,通过0.05置信度的检验,说明接受原假设。R2=0.998,说明模型的回归效果较好。DW=2,说明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8 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9 模型回归检验结果
由回归方差式4可知,变量F3的系数为0.216,可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课堂满意度影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对于课堂满意度提升有以下作用: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模块化、系统化;教师通过移动信息化教学App上的发布教学任务、课程资源、讨论与互动、成果展示等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让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信息化教学App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案例法、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更加灵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移动信息化教学App使师生互动更加便捷,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联系。
同时也应该看到,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课堂满意度提升的影响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是一部分教师在应用移动信息化教学App时,只用到简单的签到、发布作业等功能,只是把这些App作为一个学习的载体,没有将移动信息化教学App和课堂内容有机结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希望教师能够把课堂和移动信息化教学App有机结合起来,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