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2年可以被称为中国MBTI元年——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自从谷爱凌官宣自己是INTJ后,MBTI一跃成为互联网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四个字母也取代十二星座,成为年轻人最时尚的社交名片。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层出不穷的MBTI测试链接都昭示了一门新生意的诞生,催生出大量连篇累牍的人格分析文章。因此,MBTI衍生的吐槽、梗图、短视频以简洁、直接、快速的特点收获了更多网络拥趸,成为MBTI更为普遍的传播方式。MBTI本身或许不是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但作为一种大热的文化现象,它却可以反映现代人的诸多精神症候与新世纪文化心理的转型。
这三篇文章分别从MBTI的流行成因、内容形式、文化渊源与转型等角度对MBTI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网络时代多元的文化环境致使人们无法清晰地认识自我,于是开始寻求MBTI理论的帮助,其单面向、模糊的特点,使人们可以快速地进入。MBTI使人们拥有了更具浪漫主义和想象性的身份标识。人们通过拼贴、同构和衍生的方式,进一步创造出一个可以充分表达个性、又结合日常生活的话语圈。然而无论MBTI的表现形式如何天花乱坠,它的底层支撑依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心理,继而变成一份心理测试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