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国文 樊亚丽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和实现绿色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新路。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作出包括实现“双碳”目标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当代世界绿色发展的前途命运,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与中国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传统生态哲学之精华,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哲学之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结晶。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绿色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离开自然将一事无成,因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的产物,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生态世界及其文明属性的前提。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自然的看法,在承认人对自然的本源性依赖的前提下,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共生,从而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统一的基础上,更加鲜明地呈现出辩证的一面。
另一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分强调人民群众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作用。唯物史观不仅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生态观的中国化为基础,始终站在人民寻求环境幸福的立场上,优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倡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观,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重要思想理论。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所包含的自然为本之精神、人文化成之观念等,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源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之基在其理论内涵的科学论断上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认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结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之源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国传统生态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与生态智慧。秉持着敬畏自然、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态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一脉相承,其哲学之源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念阐发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回归。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可见,化为内在情感的生态信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自然之知、天地之情与生态之意”层面依归于中华传统生态哲学的支撑,尊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的传统信仰,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次,在重视人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探讨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融汇贯通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此的哲学论述。孟子将仁推广到了自然界,提出了“仁民爱物”,标志着儒家“仁”的思想更全面朝向自然界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向自然而行,而未摒弃人之存在的观念,它也体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非常重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紧扣民心这股最强大的力量,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之源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至高点,不仅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全面系统完整地从环境、能源、生物等多方面阐述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目标,是面向美丽世界构建的生态文明思想;而且其回归本源、引经据典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通过汲取“天人合一”“仁人”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智慧,对其进行有的放矢地创造性转化,形塑了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指引和强大思想武器。
生态之美,美美与共;思想之合,天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核心要义,创造性提出了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思想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批判》中也提到自然资源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具有积极意义,这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是相呼应的。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著名的“两山论”理念生动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何者优先的难题。美丽中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海纳百川的思想融汇,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善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中寻找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内涵及其制度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之道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其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其源泉是中国优秀传统生态哲学,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新思路、新理念与新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希望各方加强合作,在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同时提到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温室效应等问题依然严峻。面对突出的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之基、哲学之源和哲学之道层面深刻领悟其哲学内涵,博大厚重,系统精深,蕴意深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地球家园的重要理论根基和实践源泉。其中,要实现绿色家园目标,“双碳”行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内涵,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山水林田湖草之生命共同体的观念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它要求用辩证思维来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自然场域’中万物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内涵所阐释的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实现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等内容的丰富内涵,在环境哲学层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之中国化的发展及成熟,赋予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更深层次的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之精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并对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中华优秀生态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其中哲学内涵所体现的时代性、世界性和实践性智慧,都超越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思潮,升华到了高屋建瓴的哲学境界,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与世界取向的生态文明思想之经典、对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