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翟晓汀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坚定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为我国实现超大规模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为世界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合作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明实现路径,“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双循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关键路径。目前来看,国内大循环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体部分,其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亟需增强。
内生动力哪里来?源自于我国超大规模市场。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面对如此规模的超大市场,只有做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循环畅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在国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国内大循环高效畅通、国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把大市场建设成为强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破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桎梏的关键一招。
统一大市场是在双循环战略的框架内强调内部市场的重要性。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一区域市场,我国GDP稳居世界经济总量第二,有着多元的市场结构和丰富的市场形态,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充分涌流。但也要看到,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够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市场的小封闭、小循环情况依然存在。
坐拥“超大规模市场”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把庞大的市场优势用好用活,进一步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大市场已时不我待。
早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指出,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区域市场建设,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出台,围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个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深入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要素市场决定价格、自主有序流动、统一高效配置新途径。
2021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同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怎样建设统一大市场?《意见》明确: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同时坚持立破并举,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一场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统一大市场”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核心是依靠公开透明的法规来保障,包括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基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调整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关系,在统一的大市场中,各类要素和产品会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这就要求各地不断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吸引要素“强磁场”。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区域战略中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排头兵。9月,2022年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召开,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早在2019年,沪苏浙皖四地市场监管局就联手推动改革创新合作、制定发布政策文件,于多领域先试先行。3年多来,长三角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上线,共归集长三角17类市场主体信息6.8亿条。创新“互联网+窗口”服务模式,50多个市场监管领域事项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培育放心消费单位32万余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25.5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370余家,累计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涉及金额4亿元。长三角6个试点城市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盖率、上传率分别达到100%,接入追溯数据量1.6亿条。
深圳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自2018年以来连续5年推出营商环境1.0至5.0系列改革政策,出台800多项重要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如智慧政务、国际区际商事争议争端解决平台、港澳药械通、一站式港澳跨境服务平台、大湾区组合港、全国首只百亿级别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的通知》,形成了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体现了深圳经济发展和改革示范的引领力。而作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今年8月,广东省正式印发《关于完善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后国内首个省级期货市场发展文件,对于广州期货交易所特色品种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交易、结算、交割完整的配套产业链,统筹场内、场外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协调发展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除了强调市场制度规则统一,统一大市场还注重基础设施的联通。2021年,我国累计物流总费用达到16.7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全年GDP的14.6%,物资运输成本仍有降低空间。同时,目前我国多式联运运量规模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7%左右,我国多式联运行业发展潜力极大。2022年初,《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发,对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等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提出具体指导措施,主要涉及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等。
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随着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建立,以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实施,全社会信用建设意识有所增强,但社会信用建设仍未纳入法治轨道。而地方社会信用立法的步伐正不断加快。2017年3月,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关于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规。3个月后,上海市对社会信用立法也进行了表决……浙江、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天津等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各地的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了实践经验。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社会信用立法迈出重要一步。
梳理政策可以发现,11月以来,部门地方政策频发,可见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紧迫性。一个开放、高效、公平的大市场,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注重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维护市场公平秩序,破除对市场不合法、不合理的禁锢。其中,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关键所在。
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个别地方政府针对某些领域仍存在通过增加行政许可程序,变相收取费用、抬高壁垒的行为,提高了企业运营的难度。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第四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被通报的23件案例中,有15件案例因公开拍卖共享单车特许经营权、滥用职权、变相增设市场准入条件等限制共享单车企业运营被集中通报。反映了共享单车治理、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彰显了严格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的水平。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采购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统一政府采购商品要素市场品目、消除不良地方保护主义,今年9月,财政部修订并颁发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按照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此次修订不仅确保与《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GB/T14885)统一为一套编码体系,而且还进一步细化了品目的分类,保证了与政府采购其他制度和采购实践的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权益维护等监管新难点;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市场监管的新重点。
2013年至2022年6月,全国法院审结垄断一审民事案件916件,审结不正当竞争一审民事案件32075件,为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及配套典型案例,明确“防止将经济纠纷作犯罪处理”“严惩金融领域犯罪”“依法制止垄断行为,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制止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等,统一大市场司法保障体系初见轮廓。
协同监管机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月17日,某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因采用一口价订单、上线“特惠顺路”产品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行为被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约谈,要求平台立即对相关恶意压价竞争行为进行整改,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科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坚决消除违规运营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建设统一大市场,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竞争文化氛围。11月14日至18日,首届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活动启动,主题为“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个开放的大市场,必然是国内和国际密切关联、互为支撑的市场,让全球共享中国市场发展壮大的红利;一个高效的大市场,必然是规则一致、制度统一的市场,让各类要素循环畅通无阻;一个公平的大市场,必然是政府当“裁判”的市场,让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市场主体同台竞逐。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坚定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为我国实现超大规模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为世界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