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浦集》所见《全宋文》失收文六则

2022-03-22 15:51:14刘健雄
华夏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宋文墓志铭绍兴

□刘健雄

张九成,字子韶,南宋初年著名学者、思想家,《横浦集》为其门人郎晔所编文集,现存古籍版本有宋刻本、明吴惟明刻本、明方士骐刻本、《四库全书》本、张元济影印本,整理本有《全宋诗》、《全宋文》、《张九成集》。《横浦集》收录了张九成的经解著作和诗文,其中张九成转引或误收其他人书信共六则,因《全宋文》不收文中之文的收录原则,未被《全宋文》收录。分别为陈一鹗文四则,侯宪文一则,廖颙文一则,廖颙《全宋文》收文一则,有小传,其他两人《全宋文》未收作品。

一、陈一鹗文四则

陈一鹗,字开祖,永嘉人,宋高宗绍兴二年进士,与状元张九成为同榜,张九成称其为“同年友”,他们之间有诗文唱和和书信往来。今可从《横浦集》中辑佚出陈一鹗致张九成书四封,合计约有二百一十余字。

1.《与张九成书一》(绍兴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

近辟书室,深可数丈,左图右史,相羊其中,且牓之曰“静胜”。盖欲居闲守静,以胜事物之纷纭也。至于人是人非、人富人贵、人荣人辱,皆无足以动其心者。子其为我记之。

按:此文为笔者从《横浦集》卷十七《静胜斋记》所辑,《静胜斋记》:“同年友陈开祖绍兴癸酉二月十八日遗余书,凡数纸,其一曰。”从书信内容来看,是陈一鹗建了静胜斋,想让张九成为其作记。在书信中陈一鹗提出了通过“居闲守静”来“胜事物之纷纭”的“胜物之说”,而张九成针对陈一鹗的“胜物”说提出“自胜”说,“自胜”的方法是“克己”“三省”“谨独”。

2.《与张九成书二》(绍兴二十一年)

《音释》补学者非不少矣,且蒙许以详书,岂特衰朽之幸也,亦天下后世之幸也。

按:此文为笔者从《横浦集》卷十八《与陈开祖书四》所辑。在《与陈开祖书》十二封里面,与《书四》文意相似的有《书一》、《书六》。这三封书信,都是说自己年老患有眼病,“目疾增剧,老态转深”(《书一》)“老态百出,障目日甚,健忘昏塞”(《书四》)“目疾弥剧,老态日益”(《书六》)。而所谓“平生北窗活计不复料理”(《书一》)“平生辛苦而仅有之者,索索空矣”(《书四》)指的都是自己因年老目疾而无法读书。《书一》、《书六》的结尾“何时把手,论此勤渠”(《书一》)“何由复款言笑如异时乎,临纸不胜瞻望”(《书六》)与《书四》“《音释》……幸也”之上的“何时把臂,得尽所怀”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期待与陈一鹗再次相会,讨论学问及家事。故从文意来看,“何时把臂,得尽所怀”应为书信结尾。《书四》中的《音释》与《书八》中的《韩柳释音》当为一书,该书并非陈一鹗著作,考证内容见下文。《书一》中提到“视六十以前行己是非”(第208页),此书应作于张九成六十岁(虚岁)前后,即1151年前后。《书五》(第209页)中张九成将自己所作《竹轩记》寄给了陈一鹗,《竹轩记》中提到竹轩之成是在张九成贬谪横浦七年后,也即1150年,《书五》的写作时间同样应当不早于1151年。《书一》到《书五》可能是同一年所写。陈一鹗此文写作时间当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前后。

3.《与张九成书三》(绍兴二十二年)

前此拜书,欲求所注《论语》及《韩柳释音》,不蒙见教。

按:此文为笔者从《横浦集》卷十八《与陈开祖书八》所辑。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清光绪《永嘉县志》将《书八》提及的《论语》注和《韩柳释音》归为陈一鹗著作。孙诒让根据“其著述则府县志皆未载”“宋以来书目并未著录”判断“其佚久矣”。“拜书”是自己写信给别人的敬辞,“见教”,是指自己受到别人的指点。从文意上看似乎是张九成向陈一鹗求陈所著《论语》注和《韩柳释音》,但从下文文意和其他书信来看,应当并非如此。

关于求书,除了《书八》外,又见于《书七》(第210页)和《书九》(第211页),分别是陈一鹗向张九成求其所注《大学》和《论语》。《书七》、《书八》、《书九》下文皆解释了自己未借给陈的原因,并非是自己吝惜借书,这一点张九成强调了多次,“岂敢于吾开祖吝”(《书七》),“以后岂敢为吾开祖惜”(《书八》),“《论语》岂敢于老兄惜”(《书九》),而是因为这些著作是“随手记录”(《书七》),“随手乱写”(《书九》),加上“此地荒僻”(《书九》),“远方无师友及无书籍引证”(《书八》),所以必然存在“缪悠”(《书七》)“疎脱”(《书八》),只有等自己结束谪居返回故乡,“从容求琢磨,精点窜”,然后才能取正于长者(陈一鹗)。《书七》开头是“某区区乱道”,而《书八》“不蒙见教”下即是“某区区乱道”,与《书七》一致。照此推断,《书八》中“前此拜书”至“不蒙见教”应为陈一鹗致张九成书,为集的编者误编入。《书四》:“且蒙许以详书”,详书的对象当是《音释》,但按《书八》,陈并未得到《韩柳释音(音释)》一书,陈也就不可能补学《音释》并详书给张九成。《书四》中的“《音释》……幸也”当即是《书八》中“前此拜书”之书,从《书五》、《书六》来看,张九成在信中对此并未提及,故陈再次致书相求。

张九成著有《论语解》,又名《论语说》,即是此处的《论语》注,此书作于张九成贬谪横浦期间,生前并未刊刻,《与陈开祖书八》:“《雍也》以前已为人传播作笑”,张九成写此信时传播出去的抄本只有《雍也》以前的篇章。胡寅也曾向张九成写信求睹《论语解》全书,见《斐然集》卷十八《答张子韶侍郎》:“何时得睹全书,并《尚书》《大学》《中庸》《孟子》诸《说》,渴饥莫喻也。”无论是陈一鹗还是胡寅所见的只是一部分,所以陈一鹗才向张九成求全书来读。据《五百家注柳先生集·附录》卷二所载的南宋张敦颐绍兴丙子《韩柳音释序》,称张九成的老师沈晦曾经根据诸本校定过韩柳集,但张氏所见的四明刊本“《音释》未有传焉”,这说明沈本原应有《音释》,《书四》中的“《音释》”,很有可能是沈晦所撰《韩柳音释》,因张九成是沈晦门人,所以陈一鹗向张九成求沈晦所撰《韩柳音释》。《书八》、《书九》中皆提及《论语》注,但并未提及《韩柳释音(音释)》,大概是张九成本人也未见过沈晦所著《音释》。《书十》(第211页)中张九成将自己所作《静胜斋记》寄给陈一鹗,《静胜斋记》所作时间是1153年,《书十》的写作时间应不早于1153年,陈一鹗此书的写作时间当在绍兴二十二年(1152)前后。

4.《与张九成书四》(绍兴二十五年六月二十有二日)

一鹗不孝,慈母弃诸孤,日月有时,将葬矣。呜呼!尚忍言之耶?吾母有贤行,应铭法,愿先生铭之。一鹗不孝,早失所怙,未铭也,敢并以请。先生知我深,今辄以行状闻诸下执事。惟先生悲哀之,使吾考妣受先生赐,而不肖嗣如一鹗等所以受赐于先生者,亦岂有纪哉?

按:此文为笔者从卷二十《陈氏考妣墓志铭》所辑。《陈氏考妣墓志铭》:“绍兴二十五年六月二十有二日,余同年友陈开祖有书来,余甚喜,及阅,其封缄曰:‘孤哀子’……洒涕开缄,曰。”这年十月秦桧死去,朝廷召回张九成,陈一鹗给张九成写信是六月,此时张九成尚未结束贬谪。从书信内容来看,是陈一鹗母亲去世,即将下葬,因为自己父亲去世的早,并无墓志铭,希望张九成为其父母写墓志铭。

二、侯宪文一则

侯宪,《宋史》无传,仅见于《横浦集》、《江西通志》。《横浦集》卷十九《侯宪奇石赞》:“高安守侯仲平”,《江西通志》卷四十六:“侯宪右朝奉郎绍兴十三年任。”《瑞州府志》卷七《秩官·文职》亦载其是绍兴十三年任。绍兴十三年(1143年),筠州改名高安郡,五年后复名筠州。侯宪为高安郡守,非高安县令。仲平当是其字。

1.《与张九成书》(绍兴十三年)

吾居嗜好,其终老于是乎?幸为我作数语,将刻于其侧。

按:此文为笔者从《横浦集》卷十八《侯宪奇石赞》所辑,《侯宪奇石赞》:“高安守侯仲平蓄奇石三,其一霏霏若阴山雪,其一洋洋若五虎鱼,又其一粲粲若蜀江锦,皆希世宝也。作书抵予,曰。”侯宪有三方奇石,写信给张九成希望张为这三方奇石作文。侯宪担任高安郡守是在绍兴十三年,此书当是作于绍兴十三年及之后。

三、廖颙文一则

廖颙,《全宋文》收文一则,并附有人物小传“廖颙,字季卬,连州(治今广东连州)人,绍兴五年进士。历知化州、滕州等。乾道间提举广东路茶盐,后改广南西路提刑,卒。”《全宋诗》收廖颙诗两首,亦附有小传,较《全宋文》详细。

《广西通志》记载其在绍兴末知藤州,滕州最早为金代所设,宋代为腾阳郡,《全宋文》小传有误。《宋史》卷三十三《本纪第三十三》记载:“辛卯,广西贼王宣破藤州,守臣廖颙弃城遁。是岁,诸路断大辟四十一人。隆兴元年。”《广东通志》记载其在乾道八年担任提举广东路茶盐

1.《与张九成书》(绍兴乙亥四月朔)

颙不孝,先考故新州太守也,有贤行,应书法。不肖嗣钦闻先生,谨许可,其言足以信今传后,敢以叶大任大夫所书行实以请。愿先生叙而为铭,岂惟不肖嗣之幸,抑亦先太守之幸。愿先生哀怜之。

按:此文为笔者从《横浦集》卷二十《廖守墓志铭》所辑。《廖守墓志铭》:“绍兴乙亥四月朔,有持书扣叩门者,其书题曰‘孤子廖颙’。余启封疾读,曰。”廖颙与张九成的交往不知始于何时,《墓志铭》记载“颙前年谒余于大庾岭下”,前年指的是廖颙写信的前两年,即绍兴二十三年(1153)。廖颙写此信是希望张九成为其父作墓志铭。

猜你喜欢
宋文墓志铭绍兴
绍兴
幼儿画刊(2022年9期)2022-09-14 02:52:30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8:42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金桥(2021年5期)2021-07-28 06:37:44
绍兴大闯关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54
墓志铭
诗潮(2018年10期)2018-10-17 06:50:36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
劳鬼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