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城区河道景观微更新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景观环境整治工程为例

2022-03-22 09:33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5期
关键词:秦淮河老城区中段

陈 苹 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河道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河道逐渐出现渠化、硬化、水质恶化等问题[2]。因此对老城区河道进行整治改造和景观更新,对于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3]。秦淮河中段是位于南京市老城区的一段重要河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主城区的城市绿廊。其交通便利,周边的文化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有利于挖掘文化要素。本文以内秦淮河中段为轴线,以沿河绿地为载体,对其河道进行整治和景观更新,力求打造一条生态之河、人文之河、活力之河。

1 项目概况

1.1 区域范围

内秦淮河中段整治工程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起夫子庙桃叶渡,西至张公桥铁窗棂泵站,河道全长约2.9 km(图1)。河道上口宽20 ~30 m,两侧绿化保护带各5 ~10 m,汇水面积492 hm2。综合整治包括改造局部道路景观节点广场、贯通全线慢行步道、全线绿化景观提升等内容。

图1 改造提升范围

1.2 内秦淮河中段的文化资源

1.2.1 青溪、运渎

青溪开凿于三国孙吴赤乌四年(公元241 年),原名“东渠”,发源于今南京市钟山西南,汇合于前湖(今称燕雀湖),南流入城后,北接潮沟,南入秦淮河,也叫九曲青溪。运渎遗脉从内桥向西,经鸽子桥、笪桥、鼎新桥、仓巷桥、文津桥、张公桥,在铁窗棂入外秦淮河,流经的区域为繁华的老城区。

1.2.2 文保资源分析

内秦淮河中段规划用地及其周边的历史积淀相当丰富,有夫子庙、太平南路商业街、回民街、朝天宫等,可以通过梳理将历史文脉取其意融入景观的主要节点中。同时要充分保护改造范围内的文物,在改造景观节点时注意配景与文脉的点缀,达到人在河边走,水在身边流,历史心中存的效果。

1.3 步道贯通情况

河道蓝线内步道贯通情况主要存在3种形式:一是已贯通路段,即沿河或者二级平台部分贯通的路段;二是有条件贯通路段,即解决好周边小区封闭问题,便可实现贯通的路段;三是特殊贯通路段,即实际使用中退让河道蓝线存在问题的路段。

1.4 水位、驳岸情况分析

秦淮河河道的水位一般为6.5 ~6.8m,最高水位7m 左右,当河道水位达到6.8m时泵站开始工作,自动开启水泵进行机排。现状驳岸均为二级直立式硬质驳岸。

1.5 现状建筑

现状河道两侧蓝线内的非成套建筑,原则上均作拆迁处理,原址或小区内选址尽量按原建筑面积还建。同时可保留景观节点、街头绿地广场上的现有建筑,采用出新和局部改造的方式,使之符合整段河道的文化历史氛围。

1.6 绿化现状分析

现状河道两侧绿化基本完全郁闭,上层乔木树种以构树、泡桐、枫杨、水杉(健康路至中华路段)为主,还有少量的垂柳、楝树、女贞、雪松和合欢。灌木树种主要有迎春(健康路至中华路段的二级平台)、金边黄杨和法青(部分路段的一级平台外侧)。当前绿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绿化郁闭度过高、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不够及整形灌木无法修剪等。

2 内秦淮河中段景观改造的总体规划内容

2.1 改造思路

内秦淮河中段景观改造提升旨在以南京内秦淮河为核心,以河道周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为基础,按照保护、控制、优化、提升的总体要求,完善内秦淮河东段的步行体系,进一步做好河道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整治,实现滨河绿带、亲水步道、景观小品的全面提升。改造提升注重延承内秦淮河的历史风貌,注重处理景观细节,充分利用河道现有水景资源,通过河道蓝线内绿化景观展现一个随四季变化,拥有春季繁花、夏季绿荫、秋季彩林的宜人滨河景观园林环境。滨河步行道结合现状进行合理布置,营造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来提高滨河景观带的整体品质,增强市民对此段内秦淮河道的亲近感。

2.2 设计要点

根据河道现状,通过分段的方式逐步实现全段景观提升、滨河人行步道贯通的目标,并从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及文化继承的基点出发弘扬秦淮河文化,突出秦淮河的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丰富性。

2.3 总体设计景观结构

内秦淮河中段景观改造总体设计景观结构主要为“一轴、三段、多点”,如图2、图3、图4、图5 所示。“一轴”指的是一条城市绿轴——内秦淮河中段河道,主要指东吴从迁都建业到进入兴盛时期再到朝代灭亡的整个历史时期。“三段”指东吴兴起、东吴兴盛和东吴灭亡,新南京崛起。东吴兴起即区域绿廊——桃李桥至中华路,此段河道两边以居住空间为主,景观空间范围较小,景观改造重在营造绿色生态空间,创造绿色、生态、怡人的生活氛围;东吴兴盛即区域展厅——中华路至莫愁路,此段河道两侧主要分布有朝天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市第一中学等极具城市历史文化感的地块,对于此处的景观改造重在强调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与串联,展现具有区域特色的历史文脉和景观氛围;东吴灭亡,新南京崛起即区域客厅——莫愁路至铁窗棂泵站,此段靠近城市快速路,河道两边以商业和住宅及市政用地为主,未来将是地铁出入口,是较为热闹的区域体验空间。“多点”指沿线结合道路交叉口现区域绿廊——桃李桥至中华路,有街头绿地、建邺路沿街绿地等,设多个景观节点。

图2 一轴

图3 三段

图4 多点

图5 改造提升总平面图

3 老城区河道微更新改造提升“五字方针”

3.1 通

针对已贯通路段,应不断增加步行的舒适度;针对不通路段,应考虑如何创造条件使其贯通,贯通后如何解决周边小区的封闭或开放问题等,最终达到沿河步道两侧或单侧全部贯通的目的。在设计内秦淮河中段的慢行系统时,需要考虑慢行空间的舒适度、慢行设施和设施的可行性,慢行系统的可达性要好、慢行空间要有可供休憩的空间和必要的设施,要保证慢行系统的道路循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结合河道及水文情况进行改造,有条件的区段应保留河道两侧的双向慢行步道,条件不允许的区段保留河道一侧的单向慢行步道[4]。

3.2 挡

采用相对封闭式的挡墙遮挡沿河河道保护线周边不佳的现状,采用相对通透的围墙对周边较好的景观进行借景。同时,解决沿河围墙样式统一的问题。

3.3 扩

本次景观更新不再是简单改造,而是通过对河道两侧建筑、小品等的粉饰、有效改造与利用,创造出不一样的景观效果。同时,充分利用河道与道路交叉口的绿地,扩大沿河休闲空间。

3.4 改

对现状景观不佳和占用河道蓝线的建筑,可采取相对统一的风格进行出新以及还建[5]。

3.5 升

第一,坚持老城区河道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采用“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方式,融入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第二,注重对于重点地段、重要景观节点以及沿河绿化空间、绿化植物进行改造。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景观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南京市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改造思路,并创造性地提出老城区河道微更新改造提升“五字方针”。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城市景观规划也应进行同步更新,只有在先进技术、科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城市自身地域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现状等,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改造和景观更新,才能让河道景观成为一座城市的特色和代表地域文化的重要名片。

猜你喜欢
秦淮河老城区中段
日出老城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诗意秦淮
老城区是夜经济的“灵魂”
九江市老城区住区空间形态演变原因研究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夜航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