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证融合”的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2022-03-22 06:40张春蓉
科技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智能

张春蓉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扩大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目前,在大力推行扩招政策的背景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任重而道远。

“书证融合”,正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一种制度设计。“书”是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证”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合”,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及指导精神,2019年吉林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实施扩招人才招生计划。面对这样特殊的教育群体,为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必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本研究基于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书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在国家推行扩招专业背景下,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为例,尝试探索“岗位导向、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面向社会人员扩招专业,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为例,吸纳相关企业专家建议,共同完成方案的研究和实践。对与“书证融合”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形成具有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特色、全新的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培养目标

面向吉林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下的产业需求,培养掌握智能网联基本理论、环境感知技术、线控技术、程序设计、整车测试等基础知识,具备智能驾驶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感知传感器、底盘线控系统、智能终端的装调与标定,自动驾驶软件系统、道路安全测试,智能车辆升级、运维,技术支持与服务[1]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 职业面向

就业岗位:汽车机电维修工、设备检测与维护、智能网联汽车辅助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辅助测试;

发展岗位:汽车机电维修技术主管、产品质检员、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服务主管;

拓展岗位:汽车机电维修总监、车载电控产品经理、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经理。

3 培养规格

3.1 素质要求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适应力,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具有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环保意识。

3.2 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企业工作流程和安全、环保等相关知识;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电子装配、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单片机技术、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ADAS高级辅助驾驶技术、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技术等专业核心知识;掌握车载网络技术、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等专业拓展知识。

3.3 能力要求

3.3.1 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基础开发能力,能够进行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的检测、安装、调试和标定;能够完成智能驾驶软件系统、道路安全测试;能够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设备装调、升级、运维等工作任务;具备智能驾驶安全操控能力,能够进行智能网联车辆检测调试工作。

3.2.2 职业迁移能力

具备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V2X与车路协网系统[3]、人工智能技术等相关基本知识;能进行汽车智能驾驶软件系统的调试,车路协同系统部署、维护与应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处理与应用等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应用。

3.2.3 职业基础能力

具备计算机操作、专业资料及信息阅读处理能力;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能够看懂汽车基本构造、线控系统、电气原理及接线图;熟练操作各种工具、仪器设备。

3.2.4 职业技术能力

具备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定位、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的整体认知能力;对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底盘线控系统、电气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拆装、集成、测试及性能检测的能力[5]。

4 课程设置

4.1 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4.1.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的入门课程,课程全面介绍了智能化技术、网联化技术、智能汽车传感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知识,也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前沿技术、整车结构、法规标准等内容[2]。

4.1.2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

本课程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能力模块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授传统车用传感器和智能感知传感器二部分。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拆装实训和工学交替的现代教育学习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传感器的分类、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4]进行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正确安装、调试汽车的各个传感器,并有测试、维修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4.1.3 车联网和物联网技术

本课程是车联网技术能力模块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车联网的概念、组成、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车联网在无人驾驶技术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车联网的基本概念,熟悉车联网集成应用技术,掌握车联网路侧端与云平台的信号控制基础,了解车联网系统集成常用调试方法及特点。

4.1.4 汽车无人驾驶综合设计

本课程为智能网联整车测试方向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无人驾驶核心概念,智能车辆定位、感知、预测、规划与控制,利用仿真平台,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完整的无人驾驶系统。

课程设计结合“1+X”证书考核标准,对接岗位能力要求,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采用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智能网联测试装调模块课程: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技术。

车联网模块课程:车载网络技术、车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智能控制模块课程:PLC应用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EDA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

整车测试模块课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无人驾驶综合实训。

5 教学组织与评价

5.1 教学组织

5.1.1 教学组织模式

共设6个学期,一年级2个,二年级2个、三年级2个,每学期分别在期初、期末进行集中授课,错峰教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执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学生可采取半工半读方式,在2.5~5年内修满学分,即可毕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企业资源及学校资源,共同完成专业教学。

5.1.2 教学方法

灵活采用教学做一体法、课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动画视频直观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灵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以达成各课程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5.2 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由理论+实操+评价组成,实行百分制。总评成绩=理论测试×30%+实操考核×30%+过程评价×40%。

理论采用试题库并通过上机考试完成,机考50分钟,从试题库中随机组单项选择题40道,多项选择题20道,判断题40道,共计100道题。每道题1分,共计100分。

实操通过模块内课程实操考核项目,学生至少自选一个项目完成考核,每个考核项目100分,取学生考核项目的最高分作为模块中各课程的实操成绩。

过程评价由主讲教师以学生学习态度、出勤表现、参与度、项目完成度、团队意识等为依据随堂跟踪记录。

6 毕业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总学分达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取得技能类荣誉,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均可转换为相应学分,冲抵或免修相关课程。具体标准详见《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分认定与成果转换办法》。建议学生至少考取1~2个技能证书,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7 教学意义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改革适合生源和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便扩招社会人员选择最佳方式完成学业。比如:“以在校脱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节假日集中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等。集中安排教学时数,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智能网联测试工程师等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确定了专业的核心能力及其相关支撑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经过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意义。

7.1 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提高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效率

将高职院校扩招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有机融合,避免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教育教学内容重叠、多次考试的弊病,避免和学校普招的学生发生教学设施、场地等的冲突与浪费,有效提高扩招专业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效益。

7.2 突出职业岗位导向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引入高职教育之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及职业能力,学以致用。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距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3 探索国职业标准与高职扩招专业课程的对接方法,构建扩招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中所规定的职业功能即是高职课程的“行动领域”,将这些“行动领域”转化到教学中,则形成了高职教育的若干“学习领域”,即课程。但是针对扩招人才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适用,需要创新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

7.4 提升高职教育扩招专业的社会地位

高职扩招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现了高职扩招学生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文和职业素养,同时又具有很实用的操作技能,显著提升了高职扩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高职扩招专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这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扩招方式报考,从而促进高职扩招教育的良性发展。

总之,基于“岗位导向、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吉林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围绕职业能力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针对扩招社会人员特点与实际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使扩招专业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扩招专业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智能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