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詹天佑的几个讹传

2022-03-22 11:43
新传奇 2022年8期
关键词:海战马尾詹天佑

关于詹天佑的误传,有些是研究者因资料不足而判断错误;有些是“合理想象”式的创作被当成史料,以讹传讹扩散了出去;有些则是为诋毁他而编造出的恶意流言。马尾海战是否登舰作战、“万不得已”的“人”字形线路……针对一些讹传,詹天佑的曾孙詹咏进行了纠正。

关于詹天佑的误传,有些是研究者因资料不足而判断错误;有些是“合理想象”式的创作被当成史料,以讹传讹扩散了出去;有些则是为诋毁他而编造出的恶意流言。针对一些讹传,詹天佑的曾孙詹咏进行了纠正。

马尾海战是否登舰作战

清末,上海有一份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上海差报》,因新闻传播得快,文章主题明确,常被中文报纸翻译转载,是当时在沪外籍人士了解国内外新闻的重要渠道,也是国人了解世界局势的重要窗口。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尾海战爆发,该报在8月25日刊登了战事报道,专门提到詹天佑等留学生在战舰上的英勇表现。不久,《申报》翻译转载了这篇报道。

9月8日,《上海差报》刊登了更正启事,表明由于时间仓促,弄错了中国人的姓名,此前关于马尾海战的报道有误。詹天佑当时并未登舰参战。但这篇更正却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曾与詹天佑一起共事的铁道工程专家凌鸿勋,在他1961年编撰出版的《詹天佑先生年谱》和后来发表的研究文章里,都提到詹天佑在马尾海战中曾登舰作战、表现英勇。他的主要依据是友人查到了英文报纸《晋源西字报》当年的战事报道。或受条件所限,或是粗心,友人并没有提供原件照片,只给了中文大意,也未说明《晋源西字报》早在马尾海战爆发前就已更名为《上海差报》,更正内容更未被提及。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使凌鸿勋认定詹天佑在马尾海战中曾登舰作战。虽然后来也有研究者提到过报纸的报道和更正,但因报刊检索本来难度就高,加上没有准确名称,找不到实物佐证,他们的观点说服力不强。

1881年8月,詹天佑、容尚谦等16名留美学生被派往福建船政学堂,作为第八届学员进行 “补习”。容尚谦在其1932年撰写的《创办出洋局及官学生历史》中回忆道:詹天佑被派送福建船政学堂后学堂,毕业后曾在后学堂任教。1884年中法海战爆发后,他被调往广东博学馆任教。容尚谦的回忆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詹天佑确实未在马尾海战中直接登上“扬武号”参加战斗。

火车自动挂钩的发明权归属

“詹天佑发明了火车自动挂钩”这个说法,清末民初时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实际上,火车自动挂钩的发明者应该是美国人伊利·汉弥尔顿·詹内。189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限期要求各铁路公司全部使用“詹内自动挂钩”。截至1902年,全美铁路线上的机车基本完成了挂钩自动化。

詹天佑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主修土木工程和铁路建造专业,回国后还一直汇款到美国,委托同学为他订购科技杂志,始终关注美英等国的前沿科技以及在铁路建设上的专业动态,对“詹内自动挂钩”的情况自然了解。

1905年受命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后,詹天佑慧眼独具,决定在机车上使用自动挂钩,他还建议全国的铁路机车今后都应使用。清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中国机车得以较早且较广泛地使用自动挂钩。为避免世人因中文譯名认为自动挂钩是他的发明,詹天佑特意将“詹内自动挂钩”改译成“姜妮挂钩”。

1915年,詹天佑结合自己的工学经验,编著《新编华英工学字汇》,收编工学词汇万余条,这是首部中英对照的工程领域专业工具书。他在书中将“姜妮挂钩”又改译为“郑氏挂钩”,进一步表明这是他人的发明。詹天佑纪念馆里展出了一件美国制造的“自动挂钩模型”,是詹天佑当年的珍藏。这件藏品也很说明问题了。

“万不得已”的“人”字形线路

京张铁路中采用了“人”字形路线克服了百年前施工技术局限性的难题,并使八达岭山洞长度减少近半,解决了京张铁路通过八达岭的关键问题,还缩短了两年的工期。但这并不是最佳方案,更不是先进之举。詹天佑在1910年5月寄给自己的助手、著名铁路工程师颜德庆的信中明确指出:“人”字形路线总不如环形绕山之套线优越。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如此。除非万不得已,不要采用这种路线。

修筑京张铁路,正是“万不得已”的时刻。极短的时间、有限的资金、翻越关沟天险、克服巨大的山体高差……詹天佑果断决定,采用“人”字形路线,尽管牺牲了部分通车效率,但保证了及时通车。他深知这样的决定很可能受到同行甚至后世的责难,但当时他的唯一目标,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千难万险,尽快修成京张铁路,让列强想通过铁路扼住中国咽喉的阴谋破产,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决心和力量,为民族争光。

的确有人指出,京张铁路不该采用这种路线,因为这会造成行车效率难以提高,并质疑詹天佑的能力。更有甚者说,詹天佑在耶鲁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造铁路并不专业……这些都是无视史实和当时历史条件的过分指责。

从1888年开始参与修筑关内外铁路到1905年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7年间詹天佑既依靠在耶鲁大学学到的知识,又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筑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为后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充分勘察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完善别国的筑路经验,并结合当时的技术条件,创造性地探索出克服施工难题的方法,最大限度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人员的安全。

詹天佑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一心为民族争光,表现出“勇于敢为”的创新精神,是京张铁路的精神价值所在,更是值得后人纪念、崇敬和传承的家国情怀,是永恒的“京张精神”。

詹天佑号“眷诚”,这源于他待人接物的善良与真诚。“诚意正心”是他做人做事的根本。纠偏之举,对家庭而言,是让后人对祖上有更准确的认知;对社会而言,也是尽一份责任。詹天佑不仅是詹氏家族的荣耀,更是国家的光荣、民族的自豪。

(梁衍军荐自《世纪》2022年第1期等)

猜你喜欢
海战马尾詹天佑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人民海军首次海战
打造活力满满的马尾
五行真经(16)
詹天佑还书签
扎马尾
詹天佑还书签
可爱“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