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筱琴
摘要:心理护理是指代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尤其是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能有效改变其心理状态,纠正其日常紊乱行为。对完整治愈精神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就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临床护理模式也在不斷得到完善。在既往的临床护理中,患者往往为被动接受护理,且护理内容多是以疾病为基础,缺乏全方面考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因素产生心理障碍,继而引发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整体预后效果。因此,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来说,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精神科心理护理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一、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现状
精神科是医院中重要科室,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将其从内科中独立出来,患者由于存在精神障碍,因此多表现出行为或心理活动紊乱,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等,且该类疾病患者通常无法自查,能持续较长时间,如未对其心理状态彻底纠正,则很有很高的复发几率[1]。同时由于家庭的不理解、外界的异样眼光,导致该类患者更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等心理障碍,推动精神疾病的进展。因此,对精神科患者进行独立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目前,精神科心理护理的现状有以下几种:
其一,药物为主,心理护理为辅。在多数护理人员的认知中,疾病的主要治愈方式还是使用药物,心理护理只作为辅助手段。因此,在当下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更注重对患者的日常行为和病情进行观察,同时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打针等基础护理服务,而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关注较少。其二,存在部分敷衍情况。虽然当下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较高,能认真履行患者的病情监测、行为监管等护理措施,但未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往往只按照护理模板对每位患者进行同样的心理护理措施,未根据患者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的护理方案,难以发挥心理护理的真正作用。其三,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认知不足。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判断存在主观性,如单纯认为是病情、外界看法、家人态度等单方面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从而只对患者单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缺乏整体认知。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及时简单的心理问题也能放大其精神疾病症状,因此当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不够,观察不够细致。
二、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进展措施
2.1 基础因素改善
在既往的护理专业培训中,临床疾病护理作是护理专业的主要教育内容,缺乏专业的心理学护理课程,进而导致护理人员确定法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能力,往往只因自己的主观判断导致心理护理效果甚微[2]。因此,在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心理学的课程培训,转变其护理观念,提高心理护理的知识储备,对精神疾病患者要做到全方面的心理评估,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变化、行为变化、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表示[3],心理障碍患者对环境因素的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在陌生环境里患者更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心理护理的实施中,根据每位患者的特殊性,构建其利于接受的环境,以提高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
2.2 完善护理环节
首先,只有完善的护理方案才能提高整体护理效率,在入院后,护理人员便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异性建立不同的护理方案。如情绪较低沉的患者在入院时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拒绝入院接受治疗,此时护理人员便要以最热情的服务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每日与患者聊天,带领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介绍病友使其消除恐惧与陌生感,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耐心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举止,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定时鼓励患者的行为,使其能认识到自我价值,提升对生活的期望。
2.3住院及出院的强化延伸护理
住院期间,患者可能因精神状态不同而存在独特的行为及思维习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就需具备耐心,活用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从多方面观察每位患者的情绪类型,根据患者的特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如情绪较为激昂的患者,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严格记录该类患者生活中的特异行为,如破坏妄想症患者可能时刻防备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此时便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工作,如指导患者进食时需自己试吃等,从各方面打消患者的疑虑,使其回到正常人的思维模式。同时,精神疾病患者病程较长,因此在患者治愈出院后很可能因缺乏家庭的关心而胡思乱想,因丢失工作丧失自己的社会归属感而变得沉默、自闭,因此在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开导鼓励患者,同时与家属多沟通,时刻关注患者是否有复发症状,教导患者多参加社团活动,使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生存的价值。
三、总结
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的治愈有极高的作用,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做到全面评估,才能对不同患者的特异心理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只有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整个临床护理中,才能不断提升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其敏,戴露,符丹萍.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中的疗效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32+171.
[2]陈清雅.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人人健康,2020(06):203-204.
[3]刘华.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