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最高的教学要求,即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数学。而“智趣课堂”的建设正好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也实现了知识的单向传授。本文将主要从“智趣课堂”的内涵出发,来探索“智趣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智趣课堂”的内涵
“智趣课堂”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它是一次创新、一次改革。创新是由于它与传统课堂不同,将智慧课堂与趣味课堂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主。在智趣课堂上,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方式来引出教学核心内容,以对话的形式来构建思维结构,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合作、自主成为学生的新标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
“智趣课堂”包含了五个方面:自主探究、情境激发、互动助学、检测反馈、总结梳理等。首先,自主探究是在引导环节中开展前置性地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其次,情境激发是让学生通过将趣味知识和生活创造联系,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参与教学环节。互动助学是让学生的思维以及合作得到双重提高的环节,即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检测反馈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来充实自身的知识库。总结梳理是应用环节,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自身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的“智趣课堂”应以趣为基础,以体验为途径,以自主为核心,以生成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基于此我们尝试数学“智趣课堂”的基本模式:“情境激趣一合作探究一意义建构一实践创新”四个环节。
“激趣”的目的在于: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有些知识及思想方法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能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數学的学习中,可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解决生活问题的本质、通过有趣的数学现象、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等创设一个个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境,以趣开启数学课堂。
“探究”的目的在于:数学的学习本质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我们认为这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也是为社会尽责。当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后,怎么学就成了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尝试有目的的发现、有价值的思考、有意义的探究,为最终的归纳、总结、提炼奠定基础。此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的方法、途径和探索精神,并强调合作分享,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建构”的含义在于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知识体系,意识到知识的逻辑关系,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进行知识(方法)间的对比与类比,使数学学习完整而非支离破碎。
“创新”作为智慧的重要标志,在智趣课堂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也曾说过:“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习得知识,而是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数学智趣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创新理念,启发学生智慧
数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且学生经常运用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发现这种联系,不断强化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抽象,教师应该以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处罚,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的智慧不断激发出来。其实,小学数学的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方式创设出来,在身边故事的感知下,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更强,更容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提供自主互助机会,扩展学生思维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多提供给学生自主互助的机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并适当扩展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优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结构。
(三)渗透数学思想,探究中求智
在小学数学中蕴涵着包括数形结合、化归、分类、建模、类比、极限、对应、集合、统计等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其呈现形态不十分明晰,其本身也抽象。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应是相统一的,“知识”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知识的教学相结合,抓住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一课通过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体现了建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如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分类、比较、转化、建模、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或浅显的数学知识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丰富,只要教师上课时稍加点拨,相信学生会领会。像这样以知识为载体,明讲知识暗讲思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地获取思想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显然,创新是“智趣课堂”开展的关键,不仅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在真正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开拓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增强,可以依靠自身的知识体系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性,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智趣课堂”包含五个具体的教学环节,本文研究有限,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智趣课堂”从不同角度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整体素养得到提升。
18265017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