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
我们从出生到老去,这一生都是需要用到语文,我们通过语言文字和人进行沟通交流,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学习期间,语文始终贯穿着我们学习的整个生涯和学习历程。小学的语文学习比较基础,只是简单的一些基础文字和写作练习,初中语文教学是相对于之后的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在这个阶段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积累知识,拓展开自己的视野,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可以做出一个好的开端。
一、初中生阅读现状
小学刚过去,学生进入到初中学习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的,初中的学习和小学的学习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课程的增加,难度的加深,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小学的学习模式主要是边玩边学,初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而且还要求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知识面,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成绩相差比较大。家长和老师在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后,更多的是对学生和孩子进行一种放养式的培养,这就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以外的课余时间,玩手机、电脑或者从事一些其他娱乐活动放松自己的,导致语文的学习更加困难,成绩也是逐渐的下降,只有老师和家长的双重配合下,才能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明白,什么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二、优秀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他们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是有着重大的帮助,好的阅读习惯在他们初中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阅读一些课外书目,是可以直接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道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学习初中课文的时候,例如鲁迅的《少年闰土》,我们大家都知道鲁迅的文笔和文章都是特别难懂的,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点。然而,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他们在课外会通过阅读初中生必读科目,阅读到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们再学习到鲁迅的文章时,就没有太多的语言学习障碍。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帮他们了解到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学习到的。此外阅读还可以让读者学会平静,这对他们的语文成绩有着显著的提升。
阅读习惯的培养还能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做一个深入的了解,这种习惯能帮助他们树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虽然我国历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已经消失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他们原先的辉煌。当初中生培养出了阅读习惯,他们会主动地学习我们古代的优秀文化,通过阅读传统文化,对自己有一些阅读心得,这在文化传承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生在学习《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可以了解到一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以及那时候的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除了这些外,学生拥有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减轻老师在上课时的压力和负担,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能够讲授的也仅仅是考试时需要考到的知识点和难点,基本上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课文以外的知识,教师很难有时间去传授。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所要学习到的知识不仅是在课本上,还有很多课外的知识需要他们学习。他们只有通过课外的阅读不断地进行知识积累,获得书本中学不到的经验和道理,才能在初中的学习中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他们如果拥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对人物生平经历可以跳过,有更多的时间讲解一些他们不懂的知识点。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
(一)教师和家长双向配合
在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时,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技巧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中带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更多地还是需要家长对孩子教学,学生在学校,教师可以督促着孩子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然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家中的时候,家长有义务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在家中可以摆放一些初中生必读书籍,寻找一些名著,每天陪伴着孩子去挑选一些名著默读,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初中生都是处于一个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三观的树立和人生信念都是在悄然建立的。父母在家中陪伴着孩子阅读,既可以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一个爱读书的形象,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多的是需要父母为他们讲解。像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初中生必读书目,也是他们考试
中需要考到的地方,书中很多情节是他们难以理解的,父母陪伴着他们阅读和沟通,这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教会学生情景交融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地了解到这些文字表达的含义,更多的是将这种文字表达的情境能够通过大脑的转换,给自己的有所描绘。这些文字实际上描绘的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在学生阅读到这些地方时,不仅是要学会考试,了解到考试的重点,更多的是能够让他们可以根据作者笔下的文字,去进入到作者描绘的那个世界,去体会作者在写作中,自己是带着一种怎么的情感去创作的。这对于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教会他们学着怎么联想,怎么运用想象,去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像教师在讲解《桃花源记》时,我们从作者的文字当中可以了解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土。
然而这种净土,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不存在的,很难从现实中找到像作者写的那个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述的时候,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在大脑中描绘作者表达的那个世界,当学生产生画面感,无论是对他们背诵还是对于他们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时候,都是十分容易和简单的。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必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情境交融,这是他们在学习阅读技巧的时候必须掌握的,这种方法不但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能力中,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可以让他们更早地喜欢阅读,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和发展自己。
(三)布置阅读任务,养成阅读习惯
初中本身来说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没有持久的专注力,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都缺乏一定的自制力,这就需要教师去督促他们。初中生由于自身的自控性不足,教师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阅读压力,将阅读作为一项作业和学习任务,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学习,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鞭策是尤为重要的。
结束语
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更多是考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光是在语文上需要阅读,在其他学科上也是一样的,只有当学生明白了题的真正意义,他才知道从何处入手。初中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繁忙的,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更好地放松一下自己,此外,初中生在这个阶段,也是他们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烈的阶段,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有时候很难给他们作答,或者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况且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多进行阅读能够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学会语文阅读对于初中生是特别重要的。
200550170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