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至暗时刻领导秋收起义,用“枪杆子”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受挫后及时转换思维,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展现了他的远大视野、果敢坚毅和卓越智慧。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那么,为什么他会提出这一著名论断呢?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先后发动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残酷的事实说明,军事武装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农民武装就算人数再多,也敌不过正规的反动军队。所以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
当时能够参加起义的主要有平江、浏阳、安源等地的工农武装,但是缺乏正规军。于是,毛泽东写信给党中央希望能调派两个团来协助秋收起义,可那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当了解到修水有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即卢德铭带领的警卫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仍滞留在那一带时,毛泽东立即决定联合警卫团共同起义。
事实证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极有远见。秋收起义部队虽然攻打长沙失利,但以警卫团为骨干的起义军不仅没有就此溃散,还成了后来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中堅力量,党的革命进程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并作出指示:力争通过举行湖南全省暴动来取得政权。可实际上,秋收起义的暴动范围只是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为什么缩小了范围呢?
8月下旬,湖南省委会议召开,顶着争议与质疑,毛泽东坚决主张缩小暴动范围,他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要量力而行”。因为当时外部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制造马日事变的许克祥逃亡湘南投靠了粤军李济深部,正在河南指挥北伐的唐生智命令在湖南的军队南下围剿,湘南事实上已被隔绝。并且,从当时党的力量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只能制造湘东各县的暴动。
正是因为毛泽东实事求是缩小暴动范围的英明决策,没有贸然发动全省暴动,才避免了可能导致的起义部队重大牺牲或损失。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具体部署秋收暴动,还决定“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萍(乡)安(源),使敌人断绝我们的退路”。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彭公达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9月5日他曾收到毛泽东从安源的来信:万一部队遭受挫折,预定的退却地点是萍乡。
可以看出,当时预想到最好的结果就是分三路成功攻克长沙,建立起工农政权;最坏的情况则是退却萍乡,保存实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9月9日,起义按预定计划进行,三路起义部队全部受挫。这时,毛泽东预设结果留退路的决策起到了重大作用,星星之火得以保存。
(李晓强等/文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36485019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