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策略

2022-03-22 05:20许慧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志愿心理健康

许慧芳

【基金项目】北海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教育类专业师生团队服务乡村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之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建或扩建,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教育资源上仍然存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因此,在振兴乡村的社会前景下,教育类师生团队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应运而生。在振兴乡村教育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不容忽视、不可跨越的一项重要工程。经过对北海市三区一县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有着一定的独立优势,但更多的是情感和教养空缺带来的各种显性或隐性心理问题,这成为摆在高校师生志愿服务团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较集中

大多数留守儿童展现出独立性强的优势,但他们多由隔代亲人进行教养。教养人普遍精力缺乏或者教养方式不当,留守儿童与父母又难以形成安全的依恋。因此,留守儿童与他人形成安全亲密的情感联结比较困难,也缺乏与老师、同学友好交流的技巧。出现矛盾时,他们缺乏外界尤其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和引导,难以应对和妥善处理矛盾,造成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孤独、抑郁、焦虑、自卑、人际交往不畅、学习兴趣不浓等在留守儿童中比较集中和常见。一些留守儿童与他人易发生冲突,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方面表现差,不良社会行为时有发生。

(二)乡村缺乏专业心理机构和专业人员

在乡村,目前缺乏具备专业水平的心理机构和人员,难以识别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城市的社会心理机构远离乡村,家庭的认知、距离和费用都是困难和阻碍。社会心理机构偶尔的活动与关爱由于缺乏持续性,也难以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学校重视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力

广西大部分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短板,北海也不例外。学校缺乏健全的教育制度,并未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课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加上一些留守儿童敏感、内向或叛逆的性格,使他们在学校经常处于边缘位置,不受教师的重视,出现问题时学校也没有恰当的配套措施进行管理。

二、乡村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志愿帮扶合作机制

在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工作中,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特色及资源优势,选拔出优秀的心理工作志愿者教师和学生团队,到定点合作的乡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多专业的关爱。高校发挥心理教育和咨询的资源优势,充分对接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上的心理健康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工作机制的有效化发展,实现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乡村学校互动合作的机构管理一体化,更好地服务乡村基础教育,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

(二)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服务团队通过访谈、走访、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乡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父母情况、监护人情况、个性特点、学习表现等,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行“一留守儿童一档案”,协同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关注其成长变化,为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提供有效便捷的依据。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借助“互联网+”优势,借助线上资源开展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实现“空中面对面”,精准实施“一对一”心理疏导,既考虑到留守儿童性别、年龄、经历、性格等差异性,也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全覆盖。

(三)运用高校学科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

高校的学科优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面可以发挥出意料之外的效果。比如,北海职业学院的奥尔夫音乐教学,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让孩子们享受音乐,尽情体会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在其志愿服务的乡村小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发挥其魅力,引导留守儿童突破自己孤僻的内心世界,融入集体的欢乐中。

多项研究证明,运动干预对改善认知、减轻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质,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北海职业学院体能训练专业具备专业的师生志愿服务团队,用科学、有效、新颖多样的运动形式帮助留守儿童增强体质,缓解压力,调节不良情绪,重拾自信,留守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改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积极促进。

(四)帮助乡村教师提升心育水平

乡村教师作为留守儿童除了父母之外最为信赖和敬重的人,在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乡村教师在工作中能真正关爱留守儿童,在日常的言语和行为上,对留守儿童尤其是心理有障碍和缺陷的孩子给予耐心的学业指导和心理支持,体贴呵护,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则能很大程度上改变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高校利用专业的心理师资资源,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培训,提升乡村一线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及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儿童。同时通过面对面或者借助便捷的“互联网+”,乡村一线教师能随时随地向高校心理教师请教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工作的精准帮扶。

(五)组建“家长心理学校”,强化父母育儿责任意识

留守分离状态和大部分父母的学识教养水平不够导致乡村留守家庭的育儿责任弱化,高校志愿服务心理团队帮助组建“家长心理学校”,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充分认识到,即便为家庭外出谋生也不能忽略作为儿童第一监护人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引导父母除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外,还需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品性的培养,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教会父母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互动,减少孩子的孤独感,以关爱行动提升孩子自尊、自信感和幸福感,弥补亲子陪伴的缺失,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帮助家长在遇到孩子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找到有效解决途径。

(六)建立跟蹤反馈机制,形成长期效应

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每学期不定期与乡村教师、留守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了解留守儿童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习表现等,从而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和追踪制度。每名高校心理工作志愿者结对一到两个留守儿童,定期到帮扶的乡村学校及其家庭进行回访,情况追踪和反馈到位,形成长期的关爱和正向效应。

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的政策下,高校师生志愿服务团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心理需求,关注留守儿童不同群体的差别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资源支持,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和积极参与,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志愿心理健康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我志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