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丽柠
《当世界变成辣椒》绝不是“美食书”三个字就可以概括的。
作者虹影自诩作家兼厨娘。读者好奇,她更看重哪个身份?依我看,两个身份相互缠绕,缺一不可。写作与烧饭对于虹影来说都是天赋禀承,是从小就种在身体里的。
虹影常说自己写作是野路子,我觉得她是为了表达18岁没有去上大学的遗憾。她的笔可真一点也不弱。即便没有特别的故事,就写写吃食,也能写得满书飘香。何况,在虹影的生活经历里,故事多得像数不清列数的火车,写也写不完呢。
英国作家伍尔夫说过,女人要自由得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然而虹影说:“我的人生里必须有间厨房,我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写作。”虹影将书房与厨房合二为一了。
本书是虹影的美食隨笔。显然,对于隐于书后的“厨娘”生活,虹影有话要说。她的美食,必须由辣椒说起,正如她在书中写道:“我希望女儿的美食记忆从辣开始,渐渐认识这个庞大的世界。”
在《中国食辣史》中,作者曹雨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辣椒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深深地改变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面貌。为什么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饮食中被广泛使用,而在其首先传入的东南地区饮食中并不多见?
这个问题倘若让虹影来回答,她一定说是因为饿。虹影认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懂美食,一是最有钱的人,他们有条件吃到世上最贵的美食,二是最穷的人,他们挖空心思想办法把粗饭淡菜吃得美味一些。”虹影属于后者,是个“饥饿的女儿”。
虹影生于1962年,是家里的小女儿,前面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六个孩子属于三个不同的父亲。大姐的父亲是个四川人,是母亲从家乡逃婚出来嫁的第一任丈夫。虹影父亲与母亲非常相爱。因为养父眼疾,母亲又舍不得丢下几个孩子,于是,母亲放弃了离婚。
虹影从不讳忌自己的身份,我想那是因为她知道母亲、养父与生父都是好人,他们都尽最大能力予以虹影最多的爱。虽然,18岁时得知生父另有其人,令虹影痛苦万分。但随着她离开家,万水千山都走遍,她终于明白,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母们究竟向孩子们的味蕾投注了多少爱。
爱,才是一切美食的基础味。吃不到一处的人,就无法相爱。
读了书中第一辑“童年佳肴”,我真恨不得时光倒流,可以去虹影家做客。那样就可以吃到母亲做的西瓜瓤咸菜、饭锅巴萝卜叶、豆花与炒豆渣、烙豆饼,还有冬苋菜稀饭;吃到父亲做的四川泡菜、腌笃鲜、清明粑和清明菜滋饭。
父母的拿手菜,只有在特殊时间才能吃到。因此,记忆便特别深刻。比如在生日时,才能磨豆花吃。清明菜滋饭里要放的金华火腿,只有父亲跑船回来才能带一点。
2006年,母亲去世了,虹影带着女儿回国扫墓的那个晚上,她梦见母亲在搅动米和菜,轻声说:“哎,我的外孙女今天爬山累了,多吃稀饭会睡得实。”尽管虹影曾经对母亲有不解与埋怨,但随着岁月流逝,人生成长,她终于与自己、与母亲和解了。
日本著名作家、编剧坂元裕二说:“爱,就是彼此救赎。”母亲救赎的旅途是一顿又一顿的饭。母亲说:“做菜时最好安安静静,把心交给食物,食物不会成为负心人,你会收到惊喜。”这便是下厨的人悟出的饮食人生。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
35905019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