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莲,朱光平,袁广宇,蓝 澜,梁 霞,李德川①
(1.淮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固态照明技术的发展,以紫外LED作为激发光源的稀土荧光材料逐步得到重视.由于固态激发光源具有便携性强、体积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光线检测、照明、装饰和防伪等方面[1-3].稀土发光基质材料由于化学性质不同,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温和中低温2个方面.在高温应用中,稀土发光材料多被用于照明,例如,采用紫外LED芯片激发三基色稀土荧光粉,可以获得有效的白光发射[4-6].在中低温应用方面,荧光粉主要应用于紫外线检测、防伪和装饰等领域.
在稀土发光离子中,Tb3+和Ce3+离子作为常见激活剂,可在不同的基质中实现绿光和蓝光发射[7-10].Tb3+离子作为常用的绿光发射激活离子,其绿光发射主要归属于Tb3+的5D4→7FJ(J=6,5,4,3)能级跃迁[7].然而,由于电偶作用引起Tb3+离子的4f-4f跃迁属于禁戒跃迁,使其在近紫外光区的激发强度较弱,导致以Tb3+离子为激发中心的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区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1-12].若提高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吸收强度,则可以有效匹配近紫外LED,拓展Tb3+的在装饰和防伪等领域内的应用范围.针对Tb3+在近紫外区激发强度相对较弱的问题,解决方法有2种.1)能量传递.利用不同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实现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吸收增强[7,13].2)寻找合适的稀土发光基质,提高Tb3+的掺杂浓度.在常规基质的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中,通过对晶格的掺杂改性,有效地提高Tb3+在晶格中的含量,但无法避免Tb3+浓度增加带来的浓度猝灭现象[14-16].
在稀土Ce3+离子中,因4f-5d轨道跃迁具有较宽的激发带,可以有效地吸收紫外光,并且在Ce3+和Tb3+共掺时,可以将吸收到的光子能量传递给Tb3+[17-18],实现Tb3+发射增强.在稀土碳酸盐的研究中,KY(CO3)2材料可采用水热法制备,且材料不潮解,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紫外双折射光学材料[19],但目前尚未被应用于稀土发光基质.因此,本文拟采用水热法制备以新型KY(CO3)2为基质的KY(CO3)2:Tb3+和Ce3+增强的KY(CO3)2:Tb3+稀土发光材料,研究通过Tb3+高浓度掺杂和Ce/Tb共掺杂2种方式,提高稀土发光材料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光谱特性和稀土离子能量传递过程.
通过水热法制备KY1-x-y(CO3)2:xCe3+,yTb3+(标记为KYC:xCe3+,yTb3+)样品.首先,称量一定量的原料K2CO3·1.5H2O放于烧杯中,并加入20 mL的去离子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待用.然后,逐次称取一定化学计量比的Y(NO3)3·6H2O(99.99%)、Ce(NO3)3·6H2O(99.99%)、Tb(NO3)3·6H2O(99.99%),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逐滴滴入至K2CO3溶液中,持续搅拌30 min后,用硝酸调其pH值至9.5,搅拌均匀后倒入反应釜中.最后,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加热至200℃,保温12 h.待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各3次,80℃烘干2 h,得Ce3+和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
采用荷兰帕纳公司X射线衍射仪,角度为10~70o,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采用热重差热分析仪(STA449F3,Netzsch,Germany)对基质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升温速率为10oC/min,升温范围为室温至800℃.采用FLS-920(Edinburg Instrument)荧光光谱仪,以氙灯作为光源,测量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扫描范围为200~870 nm,激发光栅狭缝宽度为0.5 nm,发射光栅狭缝宽度为0.2 nm.
图1给出的是样品KYC、KYC:1Tb3+和KYC:0.1Tb3+0.005Ce3+的X射线衍射图谱.从图1中可以看出,3个样品的XRD图谱在形状和衍射峰的位置上基本相同,在峰值强度上略有差异.所有样品衍射峰的峰位和标准卡片(PDF:1-88-1419)上的衍射特征峰完全一致,没有出现多余的杂峰.结果表明,当Ce3+和Tb3+离子掺杂KYC时,Ce3+和Tb3+完全融入到KYC基质的晶格中,离子掺杂并没有改变基体单斜项的晶体结构.这主要是因为Ce3+、Tb3+和Y3+都是正3价离子,并且离子半径相似,Ce3+和Tb3+离子容易取代基体中Y3+的格位,生成纯相的KYC:Tb3+和KYC:Ce3+,Tb3+.
图1 Ce3+,Tb3+掺杂KY(CO3)2的XRD图
图2给出的是KY(CO3)2:0.05Tb3+的热重差热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从室温升高至200℃的过程中,质量损失仅为1.4%,且在差热曲线上没有明显的拐点,说明这一过程对应着样品表面游离水和吸附气体的脱附.当温度升高至451℃附近时,差热曲线上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说明该温度下KY(CO3)2:0.05Tb3+开始分解为K2CO3和Tb2O3,并释放出CO2,对应的质量损失为26.1%,如式(1)所示.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522℃附近时,差热曲线变化明显,但是质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在该温度区域内,Y2O3(和Tb2O3)发生相位转变,由式(2)可知,该产物为YO1.81(和TbO1.81).当温度继续升高时,K2CO3开始分解,总体质量进一步缓慢减少.热分解过程可以表示为:
图2 KY(CO3)2:0.05Tb3+的热重-差热曲线
其中,Re为Y3+和Tb3+.
在KYC基质中直接改变Tb3+的掺杂浓度,研究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Tb3+离子绿光发射的增强作用.图3(a)给出的是发光材料在543 nm监测波长下得到的KYC:xTb3+激发光谱.当Tb离子浓度较低时,Tb3+在200~300 nm范围内的f-d跃迁效率高于300~390 nm范围的f-f跃迁效率.当Tb3+浓度增加时,300~390 nm近紫外范围内Tb3+的f-f跃迁效率明显提高.激发光谱中284 nm处的增强主要归因于Tb3+离子浓度的增加增强Tb3+-O2-间能量转移效率.
图3(b)给出的是KY1-xC:xTb在351 nm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在Tb3+掺杂KYC:Tb3+的发射光谱中,有4个发射带:493 nm的蓝光发射、543 nm的绿光发射、583 nm和623 nm的红光发射,这些发射波段对应于Tb3+的5D4→7FJ(J=6,5,4,3)跃迁[17].在351 nm近紫外光的作用下,Tb3+的发射强度随着Tb3+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强.当Tb3+完全取代Y3+时,KY0C:1Tb的发射强度最大.在同等激发条件下,从图3(b)的内嵌图中可以看出,KY0C:1Tb在543 nm处的发射强度是KY0.9C:0.1Tb的29.7倍.此时,虽然Tb3+完全取代Y3+,但没有发现Tb3+的5D4能级跃迁有浓度猝灭现象,说明KY(CO3)2基质非常适合高浓度Tb3+的掺杂,可以有效匹配近紫外LED固态激发光源,实现高强度绿光发射.
图3 KY1-x C:x Tb的(a)激发光谱;(b)发射光谱
在KYC:Tb中引入少量的Ce3+,研究Ce3+对Tb3+离子绿光发射的增强作用.图4(a)给出的是KY0.9-xC:0.1Tb,xCe的激发光谱.在监测波长543 nm的作用下,KYC:0.002Ce3+的激发光谱中激发峰的峰值分别位于245、284、342、351、368、376和487 nm处.除342 nm宽带激发峰对应于Ce3+离子的4f1→5d1的能级跃迁以外[7],其他窄带激发峰位均为Tb3+的特征能级跃迁.其中,245 nm的激发峰归因于Tb3+的自旋允许的4f8→4f75d跃迁,而位于284 nm的激发峰来自于Tb3+的自旋禁戒的4f8→4f75d跃迁[20].320~390 nm范围内的吸收带对应于Tb3+的f-f跃迁,特征激发波长为351、368和376 nm.在激发光谱中,当Ce3+的掺杂浓度从0变化到0.005时,Tb3+在351 nm处的电子跃迁有所增强,在284 nm处的跃迁强度明显减弱,其他Tb3+激发强度基本保持不变.Ce3+在342 nm处的跃迁强度明显增强,此时的监测波长为543 nm,该现象表明:Ce3+和Tb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由于Ce3+与Tb3+间能量传递的存在,使得通过Tb3+-O2-电荷转移实现能量传递的比例有所减小,导致Tb3+在284 nm处的激发强度有所减弱.
图4(a)KY0.9-xC:0.1Tb,xCe的激发光谱;KY0.9-xC:0.1Tb,xCe发射光谱;(b)激发波长342 nm;(c)激发波长351 nm;(d)日光和365 nm紫外光照射下的KY0.895C:0.1Tb,0.005Ce荧光标签
图4(b)给出的是KY0.9-xC:0.1Tb,xCe在342 nm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当Ce3+的掺杂量从0增加至0.005时,Tb3+在470~640 nm范围内的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增强,而Ce3+在360~450 nm范围内的发射强度稍有增加.在图4(b)的内嵌图中,随着Ce3+掺杂浓度的增加,KY0.895C:0.1Tb,0.005Ce在543 nm处的发射强度是KY0.9C:0.1Tb的12.5倍.该结果表明,Ce3+的掺杂可有效增强KYC中Tb3+的荧光发射强度.然而,Ce3+的掺杂浓度不可过高,否则会引发Tb3+的发光猝灭现象[20-21].
图4(c)给出的是KY0.9-xC:0.1Tb,xCe在351 nm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从图4(c)中可以看出,当KY0.9C:0.1Tb中Ce3+的浓度增加时,Tb3+离子的发射强度不断增强.从图4(c)的内嵌图中可以看出,掺杂0.5%的Ce3+可以使得KY0.895C:0.1Tb,0.005Ce在543 nm处的发射强度增强为KY0.9C:0.1Tb的5.6倍.与342 nm波长的激发光相比,351nm激发下的Ce3+离子对Tb3+离子发射的增强作用略低,这主要是因为在该Ce3+的掺杂浓度范围内342 nm的激发光具有较高的激发效率.
图4(d)给出的是利用KY0.895C:0.1Tb,0.005Ce荧光粉和环氧树脂制作的荧光标签.从图4(d)中可以看出,在日光照射下,苹果形状的荧光标签,其颜色为乳白色.当用365 nm的LED照射时,含有荧光粉的苹果标签,其发光颜色为绿色.结合图4(b)和4(c)可知,含有Ce3+,Tb3+2种稀土离子的KY0.9-xC:0.1Tb,xCe,不仅能够被342 nm和351 nm的紫外光激发,而且也能够被365 nm的紫外光激发,显示出较好的近紫外激发效率,能够有效匹配近紫外固态LED激发光源,可应用于绿光显示、防伪和装饰等领域.
图5给出的是表示Ce3+和Tb3+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342 nm和351 nm的激发光照射样品时,Ce3+吸收的光子,把电子从2F5/2基态激发到5d激发态.一部分被激发的5d能级上的电子跃迁至2F5/2和2F7/2基态,在360~450 nm的范围内形成Ce3+的宽带发射峰[22];另一部分被激发到5d能级上的电子,通过无辐射振动的形式把激发态电子传递给Tb3+的5D4能级,处于5D4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至Tb3+的7F3,4,5,6,辐射出623、583、543和493 nm的光子,从而有效增强Tb3+的荧光发射强度[21-22].
图5 Ce3+和Tb3+的能级图
利用水热法制备KYC:Tb3+和KYC:Ce3+,Tb3+2种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影响荧光粉在近紫外区吸收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KY(CO3)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荧光基质材料,能够通过直接增加Tb3+掺杂浓度和Ce3+/Tb3+共掺2种方式提高荧光粉的绿光发射强度.当Tb3+单独掺杂KY(CO3)2时,随着Tb3+掺杂浓度的提高,KYC:Tb3+在近紫外区的吸收明显增强.KYC:Tb3+荧光粉的绿光发射强度能够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一直增强,且无浓度猝灭效应.当少量的Ce3+掺杂KYC:Tb3+时,KYC:Ce3+,Tb3+在342 nm和351 nm处的光子激发效率明显提高,相应Tb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加.对比2种Tb3+发射增强方式可知,通过提高Tb3+掺杂浓度增强绿光发射的方式,效果明显,但成本偏高,适用于高端定制类产品应用.通过掺杂少量Ce3+增强Tb3+绿光发射的方式,增强效果良好,且价格相对便宜,适用于大规模应用.该新型KY(CO3)2基质的验证,有利于提高含Tb3+绿光荧光粉在近紫外区的吸收效率,推动绿光荧光材料在紫外光检测、防伪和装饰等领域内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