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墨学
——元墨学纲领*

2022-03-21 08:13
关键词:墨家墨子研究

孙 中 原

一、新元墨学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1862~1943)的元数学纲领,提出理论研究的分层论,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研究对象理论所用的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的方法,从事墨学研究的理想期待,是构建新墨学与元墨学,简称新元墨学,元墨学。墨学元研究,是墨学的超越、总体研究;墨学元研究的成果,是元墨学。

现代墨学,即墨学的现代化,墨学的现代性转化,是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其研究成果,是新墨学与元墨学。墨学现代化、新墨学与元墨学范畴,是现代墨学研究的重点、难点、焦点,亮点与学术增长点。

现代学者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把古墨学创新转化为新墨学,乃是势之必至,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原因、途径、行为与实践。新墨学创立,是墨学现代化的目的、结果、宗旨、动机与理想。

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实质,是奔向现代化的目标,乃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命运与必然。任继愈等主编《墨子大全》(1)任继愈主编:《墨子大全》,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0册,汇集古今墨学论著。以梁启超为界,古墨学论著占25册(48种),今墨学论著占75册(161种)。古今墨学论著之比是一比三,今超古三倍,呈加速变化的趋势。台湾严灵峰编《墨子集成》(2)严灵峰编:《墨子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46册,古墨学论著占17册35种,今墨学论著占29册56种,比例与大陆相同。

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必然性,是墨学的现代性转变,贯穿于墨学现代化的全过程。墨学现代化趋势的理论渊源(内因、根据与直接因素),是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与生命力。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富科学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化遗产,蕴涵施诸四海而皆准,行诸百世而不悖的普遍真理,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与生命力,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必然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墨学现代化趋势的历史渊源(外因、条件与间接因素),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地球村意识的冲击,中华民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驱动。

墨学现代化的趋势,是墨学自身的内在张力、生命力与时代需要的因缘和合。现代学者在新时代,面对新课题,从墨学中借鉴丰富的哲学资源,汲取深湛的哲理智慧,墨学现代化的趋势应运而生。

墨学元研究的目的、结果,是创立元墨学。元墨学的理论层次,高于古墨学,揭示古墨学的元性质,是新墨学的中枢与灵魂,主导与统帅因素。古今墨学元性质,是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揭示古今墨学的整体性质,分研究主体、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方法等类目。墨学元性质,见表1。

表1 墨学元性质

古墨学研究的主体,是先秦墨家。古墨学是先秦墨家一家之言,适应战国时代需要,代表从手工业者上升的士人知识分子心声,有派别与时代的局限,需要今日学人批判继承、发挥发展与总体超越。

今墨学研究的主体,是现代学者。梁启超是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弘扬中华学术为己任,倡导中华民族文化的再次复兴。梁氏顺应中华民族发扬传统文化,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需要,揭开墨学现代研究的序幕。

受梁氏影响,胡适激发墨学现代研究的兴趣,用英文撰博士论文,称墨翟是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是名为《墨子》的53篇论文集。墨者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与哲学家,是高度发展的科学方法的创始人,是发展归纳和演绎科学逻辑的中国学派,为中国贡献逻辑方法最系统的发达学说。胡适用西方逻辑概念,创造性解释墨家“故理类”范畴与“譬侔援推”等论辩方法,与梁启超同为墨学现代研究的开拓者,领军人。

沈有鼎以精深的国学与西学素养,精确解释墨学精华,是墨学现代研究的质变与新高度,由此使墨家逻辑成为学人常识,影响遍及所有重要的逻辑哲学论著,使长期埋没沉沦的墨家逻辑,喜获新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沈氏墨辩现代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亚于墨辩的原创,若无沈氏确解墨辩的成果,学人至今可能仍不知墨家逻辑为何物。

古墨学研究的主题,是战国课题的墨学应对,成果是战国课题的墨学答案。《鲁问》载墨子说:“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囗;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这是墨子面临的战国课题,是当时社会、政治、伦理、宇宙人生的终极难题,当务之急。墨子提出十大难题,作为墨学研究的主题,着力论证《尚贤》《非命》十大论题,凸显墨学产生的深刻历史渊源与强烈的科学人文精神。

墨家各派面临战国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难题,通过俱诵訾应、论说传承的机制,推出奇书《墨经》。《经》《经说》183条,对当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难题,给出简明的答案与解释论证。《大取》是渗透伦理逻辑精义的墨学札记。《小取》是首尾相贯、概括浓缩的逻辑专论。《墨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成果的荟萃检阅,是墨家丰厚科学人文精神的结晶。

《墨经》是一部浓缩的古希腊和古中国。《墨经》留有未来学人说明发挥的广阔空间,是有开端、无终点,有预想、待完善的中华科学化、逻辑化的理想蓝图。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以《墨经》为对象的现代解释发挥与发展,是更有价值的墨学现代化要务,是创立新元墨学的使命目标。

今墨学研究的主题,是现代课题的墨学应对,研究成果是现代课题的墨学答案。今墨学研究的机理,是结合墨学对象与现代需要,达成创立新墨学的结果、目的、宗旨、动机和理想,犹如用画笔色彩与画技的完美结合,展现最新最美的新元墨学图景。

古墨学研究的形态,是古墨学论著,用古汉语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对象资料,犹如冶金需要矿产原料。今墨学研究的形态,是今墨学论著,用现代语言表达,是今墨学研究的成果,犹如冶金熔铸新品。

古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古汉语。古汉语文字简略,惯用缺省,《墨经》更为凝炼浓缩。《墨经》命题省略系词,肯定联结词与全称量词阙如。语句命题,简化浓缩为语词词组。说明论证,简化浓缩为“论题+说在+例证理由”的提示语。

通过专门的分科研究,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其浓缩缺省的文字,创造性地诠释转换,表达为通顺流畅,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墨家各派俱诵的《墨经》原文为先秦古汉语,不适合现代广大读者阅读理解与应用。

《墨经》第98条《说》“黑人”二字,是“所有人都是黑的”句意的浓缩。其上下文义说:“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即我用“有人是黑的”“有人不是黑的”命题制止、反驳对方说“所有人都是黑的”。“爱人”,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句意的浓缩。

“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是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必须肯定命题”。此句意义的一义性、确定性、确指性,由《经》第98条“法异则观其宜”与《经说》“取此择彼,问故观宜,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与以‘有爱于人’、‘有不爱于人’,止‘爱人’,是孰宜”的上下文义,与全部墨学及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语境决定。语境有决定语义,修补完善局部语义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的功能。

今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现代语言。英国逻辑学家罗素说,每一种语言可有另一种处理其结构的语言,这种语言有一种新结构。现代墨学研究的元语言工具,是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现代学人的使命,是在审慎研究,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把墨学所用古汉语,创造性转化为渗透现今人类共同知识的现代语言,让现代广大读者能读懂应用。

古墨学研究的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元研究。墨学,是墨家从战国时代课题升华概括的元理论成果。针对当时社会普遍不相爱导致的乱象,概括“兼爱”的道德义务理想的模态范畴原理。“兼爱”,是墨家依靠集体智慧,费时200年升华概括的第一层次元墨学范畴原理,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今墨学研究的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元研究。以广义模态逻辑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学“兼爱”说施加超越总体的元研究。从概念说,“兼爱”指普遍、平等、无差别地施爱于一切人;施及过去、现在、未来人;不分民族、阶级、阶层、等级、关系亲疏、居住地;包括别人和自己;奴隶、仆人也在内:只要是人,都普遍施爱。墨家“兼爱”,等同“尽爱”“周爱”“俱爱”,贯穿普遍的人文精神。《说文》:“兼,持二禾。”“兼”本意,是一手持二禾,兼顾兼及。墨家将“兼”语义提纯升华为表示整体集合的范畴。

从命题说,“兼爱”是“所有人应该爱所有人”句义的浓缩。其中“应该”是道义(道德、义务、理想、规范)概念,加进“所有人爱所有人”的真值命题,构成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的“必须肯定命题”。这是依据全部墨学和广义模态逻辑语境的理解,创造性诠释的结果,与墨学“兼爱”说全部话语的语义协调一致,切合墨学原意,有助于墨学的现代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今墨学,是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以墨学为研究对象的第二层次元研究,是对墨学的超越总体发展,层次高于墨学的新元墨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与必要组成部分,为当今社会和谐与世界人民的福祉服务。

古墨学研究的方法,是古代哲学方法。方法是方向、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的统称。广义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方向(主题、目的、宗旨,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狭义研究方法,指理论建构的途径、手段、工具和程序(怎样研究)。

墨家有明确的方法思想。墨子把“依规矩成方圆”的工匠经验,上升为自觉的方法概念。工匠用矩尺量度、制作方物,墨子问:“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天志下》)“方法”原义是“为方之法”,后被普遍化为一般方法。

墨子把“为方以矩”的工匠经验,概括为“天下从事,皆有法”的普遍方法论原则(《法仪》),制定立言“三表”法(建构理论的三条普遍方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从逻辑看,这是寻求立论根据,有演绎、归纳论证和观察、实验萌芽。从认识论看,“三表”法概括理论的历史、现实根源和以应用价值为检验标准三要素的本质。

墨子十大论题的论证,普遍应用“三表”法和《小取》总结的“譬、援、推”法(类比证明与归谬反驳)。《墨经》概括的理论建构方法:辩、名、辞、说、或、假、效、辟、侔、援、推、止等,需用现代方法,进行创造性诠释转换,才有助于当今广大读者阅读理解与应用。

今墨学研究的方法,是现代哲学方法,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学进行超越、总体研究。现代科学,是全球化过程中从域外引进的客观、普遍真理,对全人类实践、认识普遍有效,是墨学研究的犀利工具。

发达的现代科学,是开启墨学之锁的合用钥匙,是剖析墨学元典的最佳方法。《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全球化的世界地球村,从域外引进更为犀利的现代科学工具,选择适当,运用恰合,不再刻意计较其原产地。

用西方方法诠释中国资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法的别名,需对西方方法和中国资料,经过比较、鉴别和消化,真切了解,熟能生巧,得心应手,才能用西方方法,对中国资料进行创造性诠释、研究,推出符合现代需要的新成果。这与对西方方法和中国资料,均无真切了解,形式主义、主观、片面和表面的“比附”,没有实质共同点。

“以西释中”(据西释中),不等同于“比附”。“比附”,是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所“以”(据)西方方法适宜,“释中”恰当,是正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全球化的世界地球村,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融汇贯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墨学现代化,从方法论说,是古今中西哲学互为工具、互相解释的比较研究过程。从本质说,古今中西哲学既有异,又有同,是古今中西哲学时间性、空间性的对立(异)统一(同)和“同异交得”(《经上》)。古今中西哲学的互相解释和比较研究,有助于全球化时代人类不同思想文化传统的对话交流,和谐相处。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代研究者,以各自专业特长和横侧、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观察视角,有可能把同一“墨学全山”看成岭、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假象。这种“不识墨学全山真面目”的方法论根源,是“只缘身在墨山中”,钻牛角尖出不来,误把局部当整体,只知其一不知二。以现代科学眼光,从超越、总体视角进行研究,把局部、分析的认识,组织为整体、综合的认识,才能认识“墨学全山真面目”。

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屹立现代科学的巅峰,才能一览“墨学全山真面目”。以现代科学为工具性元理论,对墨学进行超越、总体研究,是墨学现代化和墨学元研究的最佳方法论选择。

古今墨学研究主体、主题、成果、形态、语言、层次、方法等元性质,是墨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标志与质变关节点。把古今墨学元性质的认识,转化为创建新墨学和元墨学的实际行动,有助于促进墨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科学精神

中华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若论科学精神,唯以墨家为最。《墨经》有科技知识的记录和科技性质的论述,表现《墨经》浓厚精湛的科学精神。墨家的科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相融相通、高度契合,有内在的关联性和本质的同一性,极富借鉴价值。墨子及其后学出身工匠,精通木工技术,兼通百工技巧。墨家总结当时各种工匠技巧,上升为科学理论,涉及数学、物理学和光学等许多学科门类,提出精湛的科学观点方法,启示良多。

墨学在文化轴心时代战国期间,与儒学齐名,同称显学。墨家兴盛于先秦,中衰于汉到清代,但墨家典籍,借《道藏》的收入,犹在人间。墨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称中绝,但作为非主流的异端学说,像纤细的潜流,依然在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中浸润默化。现代世界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潮流澎湃,墨学因具有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的科学意涵,重新焕发生机,迎来蜕变、转型与新生的机遇。

在中华民族复兴、积极参与世界地球村和平发展、合作竞争的现时代,需要汲纳人类业已创造的全部文化精粹,恰当认识自身,准确把握国情,认知变革墨学的精华哲思,在历史既定的基础条件下,理性地继承传统,踏实地创造未来。

以现代科学方法,重新诠释墨家精粹学理,促进墨学现代转化,使墨学作为新时代铸造中华文化辉煌的必要与重要成分,为亿万华夏儿女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让墨家科学精神的宝贵遗产,如长流的清泉,继续滋润读者的心田。

墨家科技思想的合理性:工匠技巧理论化,墨经科学酝酿成。《经上》说:“巧传则求其故。”即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探求缘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探求工艺现象的规律,从工匠技巧上升为科学理论,一语道破《墨经》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与机理,是《墨经》科学精神的表现,说明墨家有高度自觉的理论意识。

墨家科技思想的客观性:摹略万物求实证,墨经科学有准绳。客观性,即真实性,真理性,理论合乎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反映世界真相,本来面目。《小取》说:“摹略万物之然。”即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与所以然的规律。又说:“其然也,有所以然也。”“然”指现象、现状、结果。“所以然”指本质、原因、规律。

《公孟》记一次墨子生病卧床,学生跌鼻推门进来问墨子说:“您是圣人,怎么会生病?”墨子答:“人之所得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从自然界探求病因,符合“摹略万物之然”的客观性原则。

《贵义》记墨子从鲁国出发,到齐国游说,路遇算卦先生说:“今天上帝在北方杀黑龙,您长得黑,到北方去不吉利。”墨子不听,毅然走到北方,遇淄水暴涨而返,算卦先生奚落他说:“我告诉你不能去北方,果然如此。”墨子指出算卦先生的迷信谬论,不符合事实,是用子虚乌有的话骗人。

墨家科技思想的有效性:循法操作求实效,墨经科学有纲领。墨家认为,人遵循规律行动,能达到预期效果。《经上》“法,所若而然也。”遵循法则,产生预期效果。把人自觉实践的环节,纳入“法则”范畴的定义,循法而为,获得预期效果,是对法则(规律)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科学理论揭示现象规律,实践遵循规律,产生预期效果,通过效果,证明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际的一致。

《经说上》定义:“志行,为也。”有意识行动,叫自觉实践。《经说上》解释“合”(符合)中的“正合”概念:“矢至侯中,志功正也。”射箭时,意志、动机是射中靶心,结果射中,动机效果一致,是人对射箭法则正确认识和熟练运用的结果。

《经说上》说:“意、规、圆三也,俱可以为法。”“意”:判断,定义,作圆的指导思想,“圆”的定义“一中同长”(一个中心,等长半径)。“规”:作圆工具,圆规。“圆”,指被用来作为制圆参照的标准圆形。三者都可做制圆的法则方法。

《经说上》说:“法取同,观巧传。”概括共同法则的事例,可从代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技术中观察。墨家熟悉当时各种手工业技巧,《墨子》论述“天下群百工:轮车(车工)、鞼鞄(鞣革工)、陶冶(制陶冶金工)、梓匠(木工)”,以及穴师(洞穴坑道工)、明习橐事者(鼓风工)等,论述军民用机械器物的制造和应用。

《墨经》总结科技知识,用来作为实例、实证材料的手工业工种,有“为衣”(缝纫)、“举针”(刺绣)、“禬屦(制鞋)、“铄金”(冶金)、“为甲”(制铠甲)、“垒石”(建筑)、“车梯”(木工)等。《墨经》的数学、力学、物理学、机械学和光学等科技知识,是当时各种手工业技术的理论升华。

《墨经》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重政治伦理、轻科技理论的主流意识大相径庭,酷似古希腊哲学家重视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鲁问》载墨子说:“所谓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手工业技艺的功效价值,表现在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经上》说:“功,利民也。”《墨经》的科学理论,发扬墨子科技“利人民”的思想,贯穿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

《墨经》科技哲学的特色与魅力,是对世界本体的认识与改造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科技哲学理论,涉及农工商兵医各种实践活动,是人类主体改造世界客体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在知识指引下,改造自然的物质性活动。

有意识从事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墨家所说农工业者从事的操作,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实践活动。墨家“求故明法,利人为巧”的科技观,对当今中华民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的启迪借鉴意义。

三、人文精神

劳动圣人重人文,人文精神有纲领。第一是劳动生产观。《非乐上》载墨子说:“今人固与禽兽麋鹿,飞鸟征虫(爬虫)异者也。今之禽兽麋鹿,飞鸟征虫(爬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爪,以为裤屦,因其水草,以为饮食。故虽使雄不耕稼树艺,雌亦不纺绩织纴,衣食之财,固已具矣。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墨子肯定人生本质是劳动,指出动物利用自然现成条件生存,人通过生产劳动改变自然创造生存条件,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耕柱》载墨子说:“能从事者从事。”从事即劳动。墨子说“从事”82次,指各种劳动。

《墨经》分知识为七类,第七类“为知”,即自觉实践知识,定义是“志行”,“志”是意志、意识、思想、动机。“行”是行为、动作。有意识行为动作,自觉实践,首先是生产。《墨经》列举六类重要“为知”,即自觉实践的知识,包含根据动植物生长规律种植养殖,是农牧业生产劳动。《节用中》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鞄,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天下各种手工业工匠,造车制皮,制陶冶炼,满足社会需要。生产观贯穿全部墨学,是墨学的第一要义。

第二是劳动本位观。《辞过》说:“民富国治。”人民富足,国家才能治理。《七患》说:“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本”指农业,农业是社会根本。《尚贤上》说:“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民无终贱,有能则举。”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墨家学派的社会基础,墨家自觉代表其利益,为其代言。

墨子理想,从劳动者(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体)中举荐国家管理人才,劳动者有智慧管理国家,把劳动者看作社会的本位基础,执政服务的对象。劳动生产观,必然引出劳动本位观,劳动和劳动者占有社会的根本基础地位。没有劳动和劳动者,社会不能存在。墨子是劳动者的圣人,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墨学反映劳动者的心声。

第三是劳动者权利观。《尚贤中》说:“民生为甚欲。”即人民能生活生存,世代延续,是最大愿望,第一需求。人民温饱生存,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劳动为社会提供财富,衣食住行,社会因劳动而存在,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劳动者贡献社会,应享受吃喝穿住等基本权利。

《尚贤下》说:“为贤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此安生生。”贤人提倡有力赶快助人,有财勉力分人,有道理劝导人,使饥得食,寒得衣,乱得治,人民安定,生生不息。

《非乐上》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下》说:“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墨子理想,人民衣食住行生活条件满足,生老病死有保障。儒家大同理想,融入墨学意涵。孙中山传承中华文脉,把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多次书写“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的条幅。

第四是群众智慧观。《尚同下》说:“一目之视,不若二目之视。一耳之听,不若二耳之听。一手之操,不若二手之强。”《尚同中》说:“能使人之耳目,助已视听。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使人之唇吻,助已言谈。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使人之心,助已思虑。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使人之股肱,助已动作。助之动作者众,则其举事速成矣。”这是现代群众路线的古学渊源,文脉传承。

第五是人力能动观。《非命下》说:“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以为其力也。”运用求同求异并用的科学归纳法,有力论证“非命尚力”(不靠天命靠人力)的深刻哲理。

第六是人民价值观。墨子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视人民的经验和利益。《经上》说:“功,利民也。”《鲁问》“所为功,利于人。”彰显“利民利人”的民本人本思想。《贵义》载墨子称墨学是“贱人之所为”,自比为农民产粮采药。

第七是兼爱平等观。墨家强调爱的整体、普遍、穷尽、交互、对等性,是墨家的理想愿望与奋斗目标,有积极的现实与未来价值。兼爱即尽爱、俱爱、周爱,不分民族、阶级、阶层、等级、亲疏、住地、人己、主仆等所有差别,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人,是最普遍深刻的人文精神,人道主义。兼爱整体性,兼即整体,兼爱遍爱人类整体,人类无穷不害兼。《经下》说:“无穷不害兼。”兼爱周遍性,《小取》说:“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失周爱:因谓不爱人矣。”爱人定爱所有人,如有部分人不爱,不叫标准周爱人。

不知人数不害爱。《经下》说:“不知其数而知其尽也,说在问者。”《经说下》说:“尽问人,则尽爱其所问。若不知其数,而知爱之尽之也,无难。”不知所处不害爱。《经下》说:“不知其所处,不害爱之,说在丧子者。”儿子丢失,不知现在何处,同样爱儿子。兼爱包含爱自己。《大取》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伦列之:己,人也;爱己,爱人也。”人口密度不害爱。《大取》说:“爱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又相若。”

兼爱遍及全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取》说:“爱上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兼爱不断立新功(一贯性)。《大取》说:“昔者之爱人也,非今之爱人。”兼爱普遍都相等(不容割裂)。《孟子·滕文公下》说:“墨氏兼爱。”“墨者夷之爱无差等。”《告子下》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兼爱说,包含对现代和未来有重要意义的人文精神与人道主义启示,亟须批判继承弘扬。在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新时代,墨学研究现代化的目标,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辩证哲理

《墨经》辉煌辩证法,辩证哲理价无穷。《经说上》说:“权者两而勿偏。”《经上》说:“见:体、尽。”《经说上》说:“特者体也,二者尽也。”提倡权衡思考,考虑两面,不要只顾一面。两而勿偏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华民族辩证理论思维的基本原则,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同异交得辩证法。《经上》说:“同异交得仿有无。”《经说上》说:“同异交得。于富家良知,有无也。比度,多少也。蛇蚓旋圆,去就也。鸟折用桐,坚柔也。剑犹甲,死生也。处室子母,长少也。两色交胜,白黑也。中央,旁也。论行、行行、学实,是非也。鸡宿,成未也。兄弟,俱适也。身处志往,存亡也。霍,为姓故也。价宜,贵贱也。超城,运止也。”

“有”和“无”集于同一人之身。一个人有富家、无良知,或无富家、有良知,是“有”和“无”集于同一人身。一数与不同数相比,既多且少。蛇蚯蚓旋转,既去(离开)且就(接近)。鸟筑窝折用的梧桐树枝,既坚且柔。剑是杀伤性武器,有像甲的防御作用。未出嫁女儿的母亲,既长(对她女儿说)且少(对她母亲说)。一物颜色比甲物淡,比乙物浓,既白且黑。一圆的中心可以是另一圆的周边,既是中央又是旁。

言论与行动、行动与行动、学问与实践,既有是又有非。母鸡孵雏某一刻,幼雏既成又未成。兄弟三人中老二,是兄是弟都适用。一人身体处在此,心志跑往别处去,身体既存心且亡。霍本指鹤,因霍兼做人姓氏,使“霍”字有歧义。买卖双方适宜价,卖方够贵买方贱,贵贱集于同一价。超越城墙比竞技,既有运动又有止,运动静止同一人。

“同异交得”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原理。交:交互,交错,交叉,渗透。得:获得,占有,把握。同异兼得。兼:兼有,合取。《墨经》论证论题,有理论,有举例。举例多为一两个,为证明“同异交得”论题真实性,列举实例15个。辩证法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不仅是实例的总和,但多举实例,加深论证助精研。

墨家阐发“同异交得”的辩证法,标志登上当时世界辩证哲学的最高峰。“同异交得”辩证规律的论证,是以同异概念对立统一辩证本性为核心的理论思维,是墨家科学思维的灵魂。中华民族复兴与科学的繁荣,亟须发扬中华传统辩证理论思维的方法。

有所敢必有不敢。《经上》说:“勇,志之所以敢也。”《经说上》说:“以其敢于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于彼也害之。”勇是人的意志敢于做某事。敢做某事可说勇,不因不敢做某事,妨害说勇。有所敢有所不敢:某人敢打虎,不敢下海救人,不妨害说有打虎之勇,是“同异交得”(对立统一)的实例。

有所能必有不能。《经下》说:“不能而不害,说在容。”《经说下》说:“举重不举针,非力之任也。为握者之奇偶,非智之任也。若耳目。”人有不能不是害,面容耳目各有能,有不能,不能不害其能。举重运动员,不善举针绣花,举针绣花细微灵巧力道,不是大力士举重爆发力职任专长力道。握筹善算数学家,不善讲演辩论,讲演辩论不是数学计算智慧职任专长。用面容耳目作用局限类比:耳能听,不能看,不害能听。目能看,不能听,不害能看。各有所能不相代,是人才学的普遍规律,有所能有所不能,能不能同异交得(对立统一)。

说久不久都可以。《经说下》说:“是不是,则是且是焉。今是久于是,而不于是,故是不久。是不久,则是而亦久焉。今是不久于是,而久于是,故是久与是不久同说。”即现在是“是”,将来变为“不是”。就现在言,承认这个“是”为“是”。现在这个“是”,已经存在很“久”,这是“是”有其“久”的一面。现在这个“是”,变为不是“是”,这是“是”“不久”的一面。现在这个“是”,“久”于这个“是”,又“不久”于这个“是”,说这个“是”“久”和“不久”都成立。

“是久与是不久同说”的辩证法,刻画世界万物普遍运动变化的代数学,是对宇宙万物普遍适用的规律概括,是科学辩证法形式化、公式化、数学化的可贵尝试。对任一事物说“是久”,说“是不久”,都成立。“久”(长久,事物存在时间绵延)是相对概念。“久”指时间延续,事物本质相对稳定性。“不久”指稳定性的界限,性质改变。任何事物,不论其存在时间的长短,都是“久”和“不久”的对立统一。万物存在的时间,都是既久又不久。

墨子说:“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甘瓜苦蒂”是对立统一的实例,“天下物无全美”是用全称必然命题,概括世界普遍规律。《大取》说:“凡兴利,除害也,其类在漏壅(筑堤堵溃)。”兴利和除害,筑堤和堵溃,是同异交得,对立统一。

《大取》说:“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其遇盗人,害。”“害中取小”,一定意义说不是“取害”,是“取利”。遇盗被迫断指,保全生命,就遇盗被迫断指说是害,就保生命说是利。意为在处理“两害相权取其小”的实践课题时,被迫“取小害”,在整体保存发展的意义上,转化为“取利”。结论是:“非取害,取利。”即不是“取害”,而是“取利”。

经商办货,途经深山老林,遇盗杀人越货,谋财害命,是害。被迫断指免身,在生命整体保存发展的意义上,转化为取利。生命整体保存,来日东山再起。“取小害得大利”的实践辩证哲学原则,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墨家的科学人文精神与深刻的辩证哲理,是现代社会值得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研究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墨子破云梯
墨子教诲青年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