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2-03-21 12:25刘松涛渠亚超李瑞利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密度病理学内分泌

刘松涛,刘 梅,渠亚超,李瑞利,邵 晨,闾 军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类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异质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胰腺和肺[1]。该类肿瘤非常容易发生肝脏转移,文献报道可达到60%以上[2]。如果NEN仅表现在肝脏时,则称为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HNEN),但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文献报道约占所有NEN病例的0.4%[3]。PHNEN在发病初期,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并诊断,甚至有文献报道从有症状至确诊的时间长达53.8个月[4],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诊治的4例PHNEN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总结了其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提高其诊治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因肝占位而确诊为PHNEN患者4例。PHNEN诊断参照《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年版)》[5]。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结局。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0岁、52岁、73岁和40岁。汉族。1例患者发病前7年有肝脏血管内皮瘤行手术切除病史,发病前2年未规律复查;1例合并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均否认长期吸烟饮酒史,均否认慢性肝病史。

2.2 临床表现 在4例患者中,2例无不适症状,体检时发现肝内占位;1例主诉中上腹部隐痛;1例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已3年,但一直未针对性诊治,直到出现右上腹部隐痛,再次就诊。体格检查时,2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2例患者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

2.3 实验室检查 4例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均无异常,部分肝功能检查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铁蛋白(ferritin,FERR)等肿瘤标志物检查见表1。异常凝血酶原、癌胚抗原、CA153、CA199和CA724等指标均正常。

表1 4例PHNEN患者肝功能和部分肿瘤标志物结果

2.4 影像学检查结果 4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病例1肝左静脉未见明确显示,门脉右前支和左支显影欠佳;病例2门脉右后支和肝右静脉受压变细;另2例患者均未提示肝内血管异常征象(图1)。

2.5 组织病理学改变 3例患者接受肝活检,1例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获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部分行免疫组化检查(表2)。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类,1例为神经内分泌瘤G2,其他3例为神经内分泌癌,其中1例(编号2)病理学表现见图2。

2.6 治疗与转归 病例1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在治疗8个月后监测病灶无明显缩小,调整为卡培他滨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已治疗20个月,监测病灶变化不大,仍继续接受药物化疗;在病例2,未接受任何治疗,11个月后死亡;在病例3,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12个月后复查仍有新发病灶。随后,选择支持治疗,33个月后死亡;在病例4,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术后18个月监测提示病灶复发,序贯给予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但肿瘤仍未缩小并有新发病灶,给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规律治疗1年,病灶曾有所缩小,但随后又出现肿瘤增大,调整为替吉奥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至今已随访81个月,病情稳定。

3 讨论

PHNEN临床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PHNEN起源于肝毛细胆管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肝内异位的胰腺和肾上腺[6]。对22例PHNEN患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肿瘤蛋白P53和包含1B基因的SET结构域(set domain containing 1B gene, SETD1B)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7]。与野生型相比,SETD1B中的A1054del基因突变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PHNEN发病率低,本文4例患者均为女性。有人报道140例确诊患者中,女性为85例,男性55例,女性偏高一些[8]。但也有文献报道性别差异不明显[9],是否有性别差异暂无定论。

图1 PHNEN患者腹部CT表现A:病例1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不均匀低密度影,部分相互融合,部分病灶可见液性低密度影,边缘可见环形钙化影,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部分见分隔,延迟期强化稍减弱;B:病例2肝右叶见17×16×21 cm团块状低和稍低密度影,边界尚清,CT值为21,边缘呈软组织样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中央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边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C:病例3肝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散在分布,境界欠清,最大直径约为7.1 cm,其内密度欠均匀,CT值为31~45 Hu。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边缘呈轻度强化,右叶下极病灶内可见分隔;D:病例4肝内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境界欠清,直径约为3.1 cm。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改变

表2 4例PHNEN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治疗转归

图2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肝组织病理学表现A:肿瘤细胞排列杂乱,细胞呈巢团状表现,细胞小而密集,胞浆少,核大深染,诊断为肝脏神经内分泌癌(HE, 400×);B:细胞CyA弥漫性阳性(免疫组化,400×)

由于病变部位在肝脏,一般患者并无明显的不适症状或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腹部疼痛或不适是PHNEN最常见的症状,甚至部分患者有腹水或类癌综合征表现[10]。如果肝脏为转移肿瘤,一般与原发部位相关有关。在本文4例患者中,3例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其他部位有相关病灶,明确肝脏是原发部位,1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未随访是否有远处转移。有文献报道可发生肾上腺、腹腔淋巴结、胆囊和腹膜等部位转移[9],故在治疗过程中需动态评估。

本文4例患者中仅有1例ALT轻度升高,2例ALB下降,其他均正常。在肿瘤标志物检查中,AFP、CEA、CA199和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均正常,CA125仅有1例升高,有2例患者NSE轻度升高,有特异性的提示作用,但是其敏感性不足。血浆嗜铬粒蛋白(chromogranin A, CgA)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嗜铬性颗粒内广泛存在,并且在血液中半衰期长,成为诊断、疗效评价中常用的指标[11],但由于PHNEN患者易被误诊,所以术前很少进行上述检测。本文4例患者均未行CgA检测,故对于该指标的检测意义无法分析判断。

PHNEN的影像学特点也有一定的特异性。PHNET具有如下的CT特征:(1)肝脏巨大囊实性肿块,直径多大于5 cm,内部可合并液化坏死,有时可出现钙化灶。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不明显,可呈持续强化;(2)一个大的病灶周围可有数个小病灶;(3)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肿物影,瘤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后肿瘤不强化,但是可见分隔强化。如有癌栓,可见血管内充盈缺损影[12]。本文4例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呈不同程度环形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但仍持续强化,与文献报道相一致[9]。文献报道如果原发于肝脏,则为单发肿瘤多见[13,14],但是本文4例患者均为多发占位,有报道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12]。

有研究认为MRI通过对PHNEN血管侵犯、淋巴结肿大坏死征象和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信号特征表现,可以帮助诊断和分期[15],但因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实际参考价值不大。合理的免疫组化染色是确诊的关键,Syn、CgA、突触素、CD56是特异性免疫组化指标,根据其阳性表现均可确诊,但是在区分肝脏原发还是转移肿瘤方面,却又略显无力,无法像其他恶性肿瘤肝转移一样有特定的组织学特点,导致了诊断的难度增大,尤其是如果患者同时发现多部位病灶时,更难以区分鉴别。

手术或局部治疗是PHNEN首选治疗方案,能够手术切除的患者预后更佳[14,16,17],但是如果病理分级较高,预后较差[18]。本文4例患者肝内病灶均为多发,仅1例曾行手术切除,可见只有早发现才能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该手术患者术后1年半肿瘤复发,虽然序贯给予介入治疗,再加上另2例首选介入治疗的患者,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2例序贯加用了替莫唑胺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抗肿瘤治疗,随访监测发现病情稳定。替莫唑胺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已在胃肠胰NEN患者中得到肯定的疗效[19],而在PHNEN患者应用较少。本文2例患者治疗后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可作为不能完整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首选。肿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阴性表达时可能效果更佳[20],但还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我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评价索凡替尼在晚期胰腺外NEN患者的治疗作用,共入组198例患者,其中包括11例PHNEN患者,发现该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21]。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如果肿瘤仍有进展时,应充分评估利弊,考虑是否行肝移植治疗[8,22]。

猜你喜欢
低密度病理学内分泌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