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石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 30005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出行受限,影院封闭,线下影院开放后新片单调缺乏等原因,使得电视连续剧和网剧成为观众主要的视频娱乐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产电视剧已经从计划性生产发展到批量生产,从对日韩的简单模仿到逐步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类型也从单一家庭伦理剧和古装历史剧发展到了更多类型的探索。重大现实题材剧和古装历史剧、现代青春商业剧迭出。
从传播平台看,热门商业大剧基本实现了网台联动。2019 年以后由于网络观众异常庞大,传统播放模式向“先互联网后电视台”转化,最终实现互联网和电视两个媒介平台的相互融合。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产电视剧和网剧受到的冲击并没有院线电影那么明显,其潜在风险是制作机构的资金供应链断裂。这对于国内影视远期的创作计划会产生影响,影视剧产量会下降,题材种类会减少,编导演阵容相比高峰时期会简化。从市场投资和收益的稳定性来看,电视剧和网剧创作仍旧是各家影视公司和互联网媒体平台在“后疫情时代”投资的重心。未来几年电视剧发展仍然会维持原有市场格局和创作方向。电视剧创作对于文学依赖度很强,电视剧剧本可能是文学排行榜的翘楚,也可能是前些年曾经引起比较强烈反响的作品符合当今网络时代受众的取向。青春校园类(包含各种变体及延伸)、宫廷生活类、探险类、职场类等等,网络文学的多样类型、剧情的延展性、庞大受众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剧创作的面貌。而网剧从初创时期的无厘头搞笑、简单化也逐渐向精品化、复杂化转变,而且网剧的审批手续较之传统连续剧要更加简便,大有取代传统连续剧的趋势。但同时网剧也受到了一些局限,某些网剧的话题始终在边缘上行走,使得网剧始终是国家影视审核体系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当今流行的许多网剧都是刑侦、悬疑探案类,一些创作初始灵感直接来源于美国、韩国等国的网剧。影视审查制度的不同使得许多国产网剧在题材上和故事上非常容易“碰线”,一旦受到约谈整顿之后,许多网剧创作机构自然会变得非常谨慎,未来国内网剧发展在创作上仍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0年五大卫视所播放的剧集片单
通过表格中呈现的数据,可见2020 年至今甚至于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电视剧仍旧保持较高的产量。从剧本来源角度分析,网络文学改编仍旧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这个特点和疫情发生之前没有明显差别。《千古尘》《上阳赋》等作品代表了2020 年—2021 年网络文学改编剧的新特点,即电影演员跨界出演电视剧,这也是2021 年电视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成为主流,其中包含许多高收视必备的元素,如靓丽的演员、华美的场景,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但是从较高的艺术层面角度看,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比如缺乏差异化艺术表现和艺术解读,社会热点问题剧的标签化、粗浅化,古装剧作品同质化、内卷化、浮夸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剧集长度也在日益加长,前情回顾以及有意放慢节奏地拼凑剧情成为一种常态。拼奢华制作、拼演员名气等现象在电视剧创作活动中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作品打上了“爆款”的标签,但实际上难以保持长久火爆,大多都是按照先前获得成功的作品的轨迹进行重复,并没有给观众新鲜感,甚至出现了伪现实主义倾向。如果观众对于国产电视剧、网剧兴趣下降,从而引发观众注意力弧线缩短,黏性低,失去了观众基础必然导致国产电视连续剧现象级优秀作品的产出遭遇困难。
国产电视连续剧不仅承担商业艺术作品的基础功能,也承担了中国当代文化对外传播的任务,所以要将电视剧目前的发展状况放置在更长远、更高层次的艺术角度上看待。以上问题不能引起关注并得到解决,会对近几年积累的口碑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产生不良影响。“风险更多是来自于创作思维,古代历史题材聚焦于权力的争夺、阴险狡诈的人性,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观众的三观,对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构建产生负面影响。”[1]
从主题角度看,抗疫题材是2020 年文艺创作核心主题,庆祝建党百年题材是2021 年文艺创作的核心主题。反映抗疫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本应是2020 年最成功的热点,掀起了收视高潮。时代大主题不进行深加工仅凭上流量热搜难以产生其预期反响。因为从艺术角度讲抗疫故事架构比较宏大,表现的内容复杂,因此剧情发展比重不均衡、缺少必要铺垫、虎头蛇尾,细节描摹少等问题出现也不足为奇。从外部环境讲近些年鼓励现实题材创作,但是创作机构实际上更熟悉互联网思维下的影视创作,依旧从网络小说中寻找剧本来源和灵感,而网络小说更多是在造梦,所谓现实题材变成了肤浅的男女情感剧。无论是以职业剧还是悬疑剧作为包装,粗制滥造的作品矮化了职业剧等高层次类型剧的艺术水平,同时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使得作品的创作更加的粗糙,造成重大题材缺乏深耕、急于“贴标签”蹭热度而不重视细节铺垫、追求真实性的创作原则,导致优秀题材被平庸化处理,无法变为精品。在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本大行其道之时,应当对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定位、思维、方法途径重新加以审视思考,提高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水平,探索出打造精品的新路径。
电视剧的创作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拓宽或恢复一些广受观众喜爱的类型、内容与表现范围,增加生活喜剧、公安题材剧、更真实的家庭伦理剧,在此应该特别关注的是情景喜剧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以北京英氏兄弟、天津杨氏父子、辽宁赵本山团队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喜剧艺术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杨光的快乐生活》《乡村爱情》等系列喜剧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剧集,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现在。剧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最普遍最普通的生活哲理和现象,将人民的喜怒哀乐化为幽默的故事。这些电视剧没有故弄玄虚的情节,也没有高高在上俯视生活,而是真正贴近人、贴近生活,让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心境回味剧作时都能够产生不同感觉,这就是那一时期喜剧作品的魅力。越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也就越需要通过喜剧滋润心灵,缓解压力。而近年在国内电视连续剧领域却几乎找不到一部真正获得观众认可、融入观众内心的生活喜剧,因此让生活喜剧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重新回归也是国内电视剧创作领域亟须关注的。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电视剧类型是职业剧,比较典型也容易突破的是公安题材。在20 世纪90 年代,《12·1 枪杀大案》《燕赵刑警》《9·18 大案》等纪实类犯罪案电视剧风靡一时,这些作品凭借方言特色和剧情的真实性,使其影响力延续至今。而以公安题材为代表的职业剧其制胜法宝就是逻辑真实与细节处理的细腻化,而不是故弄玄虚和制造紧张情绪。尽管国家广电部门对于公安题材剧出台了更加严格的政策规定,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剧集随意化处理的借口,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回避和隐晦一些过于血腥暴力、敏感甚至是表现犯罪过程的细节,但是对于案情发展轨迹还是应该合理表达出来。其实不止公安题材,但凡带有职业背景的剧集或者是生活喜剧其实都需要创作者在平时深入观察生活、细致收集相关信息,让生活和职业的细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感融入剧情中,就能将国产电视剧表现题材范围最大化地拓宽。
近年《谁说我结不了婚》《三十不惑》等一系列和女性,特别是当代职场单身女性婚恋生活状态相关的作品出炉,并且迅速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引发关于女性题材在当代中国社会角色的观念反思。相比男性有体育竞赛和游戏等更丰富的选择,女性对于影视的依赖度更高,女性成为一种消费上的重要取向。创作者会将女性所关注的一些元素安插在剧集之中,精致帅气的男性人物,靓丽妆容、奢华服饰、时尚梦幻的场景,情感充沛的对手戏,让女性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推动了女性题材剧的繁荣。但是现阶段国内的女性题材或者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家庭题材剧,其主题多是象征概念大于内容。创作者应该避免价值观和故事发展预设的先入为主,将本身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题变成了消费主义化或者男性视角的一般性化解,再或是贩卖情感和家庭生活焦虑,导致伪女性题材电视剧泛滥荧屏。女性或者成为怨妇,或者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或是变相将作者观点强行导入电视剧角色的价值观中。在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时代,过于简单的处理往往会使这类作品失去实际意义,而流于一般化的青春偶像剧和爱情婚恋剧的俗套。
2020 年上半年,国内院线基本维持半开放半关闭的状态,开放时期也多以播放经典老片为主。而从2020 年下半年开始,影院开始从完全的老片重放逐渐变化为新片与经典老片混映的状态,其中曾经出现过多个引发观众热度的影片。一部是管虎导演执导的抗战主题影片《八佰》,一部是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片《信条》。新片的上映使得影院的上座率和实际消费订票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观众观影热情也明显提高,甚至又出现了抢票的现象。国庆档期,影院将春节档积压未播的影片,如《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安排上映,立刻得到观众极为热烈的响应,国庆档票房结果基本令人满意。2020 年下半年以纪念抗美援朝为出发点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大片”陆续登录院线,并且掀起观影的高潮,《金刚川》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2021 年《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登录院线后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长津湖》取得了国产电影国内票房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也证明这样的商业主旋律大片在电影市场上的价值。当然最重要的电影档期是庆祝建党百年电影档期,集体采购观影会充分保证这类影片的票房成绩。
由于国际电影市场的整体萎缩,2020 年至2021 年中国电影市场可供选择的作品还是单一,除了反映国家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作品之外,国内院线仍维持着国产新片、少量好莱坞影片与经典老片轮番上映的状态。这些国产新片在影片叙事构建上,则以单主题叙事和以互相关联又独立的小片共同构成同一主题的拼盘式叙事两种为主。拼盘式叙事模式从2019 年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开始流行,2020 年又出现了它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2021 年又推出了《我和我的父辈》,拼盘叙事模式在市场上确实新颖并且有效,但是连续三年依照同一模式创作未免过于单调。2021 年7 月前上映的反映英雄守岛夫妇事迹的《守岛人》、以青春激情反映建党历程的《悬崖之上》《1921》《革命者》等献礼片在不同时段引领票房风向。目前从艺术角度看,《悬崖之上》的口碑最好,其艺术价值也被认为远高于其他几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绩,因为它严格地遵循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规律。
动画电影在2020 年至2021 年依旧保持强劲的表现。“封神”系列是近年来中国动画IP 开发中为数不多的包含完整思路的作品,其市场表现也是商业电影中最好的。由于有众多的群体作为基础观众,因而动画电影仍旧是中国电影市场最亮眼的类型。动画电影经历了民族风、日漫风的争论,最终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沉稳的步伐走上了相对符合现今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年轻人通过作品逐渐认可了国产动画电影,其利用最新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加之价值观植入和情感引导式的主题叙事方法使得故事更加突出并且能够牢牢把握住观众。但是从2018 年至2020 年期间取得良好票房和口碑收益的国产动画电影,如《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等几乎都是在没有引进进口影片,缺少竞争对手的档期中上映的。如果与海外优秀动画作品同台竞技,国产动画电影是否还能保持这样强劲的势头则未可知。虽然国际影坛持续低迷,但是动画电影作品生产并未完全停止,还不时有佳作在网络平台流出,不少作品一经推出立刻就获得反响,可见海外动画电影的创作也在积蓄力量。国产动画更应该以现在的成功为契机继续探索。引进的日本动画方面,宫崎骏等导演作品《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成为票房的重要保障,《柯南》剧场版,《火影忍者》剧场版等作品在国内院线的成绩也相当不俗,可见日本动画电影在我国动画观众群体中还是具有市场吸引力,假如其有新的电影大作出现,国产动画电影的神话就有可能被打破,因此国产动画电影还要在观念上继续革新。当前国产动画的创作模式多是古典神话IP 附带现代价值观,或者是以《熊出没》为代表的电视动画IP 改编大电影,因此必须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多元类型方面继续加力,培养带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和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创作机构。就如2017 年获得极高评价的国产现实题材动画《大世界》,其导演刘健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思想深度,而出品方“彩条屋”也是近些年国内很有创意的创作机构,二者的结合创作了这部在中国动画电影历史上经典的现实题材作品。与大电影相比,优秀国产动画连续剧依旧供应不足,B站等主流动画视频网站几乎都被日本动漫垄断,更多点击率和收视率来自日本动漫,因此必须有强有力的国产动画连续剧支撑,国产动画电影才会继续稳步提高和发展。
相比动画电影,同一时期主打老牌明星、遵循传统叙事模式的电影作品就显得相当逊色了。有些作品依靠一些知名导演,明星的名气和话题的热度赚取流量,某些创作者或演员缺少上进的动力和认真对待市场和观众的态度。某些作品被评论界专家过度吹捧,但是从艺术水准上考量其实并不高。这些依靠商业宣传炒作出来的作品评论非常容易带动舆论导向,让创作领域误以为它们的艺术实力不俗从而加以模仿。只有极个别的评论者和观众群体能够不受“小圈子”文化的干扰,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冷静的头脑。这种评论与创作互动关系的失衡也是国内影视创作中蕴含的隐形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商业指挥棒对研究和评论的一种影响。如果国内影视创作真的想要强大起来,也需要我们的批评家和理论专家敢于直面问题。
2020 年,电影产业公司加剧整合,一些中小规模的电影公司在疫情中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国影视工业的梯队也由多强变为几家独大,这种情形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中国电影的大型骨干企业会更加突出,有利于打造高水平商业电影体系。不利的方面则会加剧垄断态势的形成。商业模式化程度变得更高,使得电影创作更加有保障,中小成本和艺术电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则会受到更多挤压,个性化特色会被降低。受到国外疫情的影响,互联网企业参与电影行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其基本的规模业态已经建立起来,在“后疫情时代”从世界范围看线上流媒体娱乐公司与传统影视公司的竞争一直在进行中。Netflix、Hulu 等影视新媒体平台公司异军突起,亚马逊等互联网内容、服务、产品供应商或者是苹果等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纷纷涉足影视创作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票房口碑,有的甚至开始参与奥斯卡奖的角逐。互联网企业具备和传统电影公司一较高下的技术和财力基础,其在用户和营收规模上也是占优的,他们正在改变电影业的游戏规则。国内互联网影视巨头主要由新兴互联网实体企业,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综合消费平台等几个部分组成,腾讯、爱奇艺、优酷、阿里等都是我国具有很强实力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它们已经在传统院线电影业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领域崭露头角。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也从单一的网络通信基础技术服务商向网络内容服务商跃跃欲试择机进发,这些企业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运营轻车熟路,它们身后又有雄厚的资本支撑,资金链稳定,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文化科技在影视市场上能够分到高比例份额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证。
在2020 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以及2021 年上半年的国内电影市场上,世界电影生产速度继续放缓,好莱坞影片播放平台由院线转向网络院线,电影产业进出口放缓,加之中美经贸摩擦等原因的综合影响,我国好莱坞电影的引进量已经减少到历年来的最低点。2021 年及未来几年,进口片的状态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但是为了丰富国内电影院线的产品供应,一些非好莱坞出品的影片也成为海外引进电影一个亮点。前些年在海外表现优异的经典影片,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品的反映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情感,艺术性较强的引进片填补了2020 年国内电影市场的真空地带。好莱坞引进片方面,除了诺兰导演的《信条》获得了4.56 亿元的票房之外,其他作品票房均表现平平,某些作品夸大其词,实际质量并不高。在其他海外引进片领域许多艺术电影和小众电影由于其内在缺陷,无法与曾经产生巨大反响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相提并论,但是尽管如此,在市场相对冷清的2020 年,这些海外引进片对于丰富国内电影市场产品以及唤醒市场活力仍具有实际意义。
2020 年国内引进好莱坞大片票房成绩列表
2020 年国内部分引进片列表
(数据搜集自豆瓣、时光网等专业网站,作者整理)
国内电影市场能否全面复苏有赖于全球疫情能否得到更好地控制。2020 年末至2021 国内电影市场主要档期还是会出现小高潮,由于海外电影生产的整体低迷,国内电影市场暂时只能寄希望于本土影片的供应,无论是知名导演还是新锐青年导演执导的作品都会比过去更加受到市场业界和观众的注意。在作品供应不足的时期,电影产业的参与者都期待能够有某部影片出现票房的爆发,而这部爆发的影片未必一定来自知名导演。《战狼∏》等影片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爆款”影片有时就是一些强大商业营销手段包装之下的“冷门”作品。从2020 年全年和2021 年上半年的影片类型度看,战争英雄题材与传统商业类型影片数量大致持平。观众需要获得一种超脱现实之外的虚拟生活体验与想象力的释放、解脱,再或者说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公共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是家庭集体外出观影,也可能是朋友或情侣间的社交活动。线上视频平台的影视观赏固然非常重要,但仅仅用这种单一方式观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影院的进一步恢复开放,“院线影片从题材到国别甚至再到类型,选择上的进一步丰富既是市场复苏的需要也符合普通大众意愿”[2]。
在电视剧领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的作品是2021 年度电视剧的主流。它们中有的宏观直叙展示历史的传统型历史剧作,有的是由国内知名的影视公司联合传统创作统筹机构和宣传部门按照商业剧集的方法打造的剧作。2021 年最受欢迎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就是这类电视剧的代表。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戏更多强调整体性和全景化的叙事铺陈,重心是史料中标注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节点,而目前流行的创作方法则是更多以艺术真实为架构,重点表现人物和情境,特别是那些青年才俊是如何走上进步道路,以此传达党领导人民追求进步、追求富强的历史必然。在表述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加强情感渲染,注重演员的外在形象与表演技巧,以青年人喜爱的形式和有号召力的演员的表演让青年人正确认识党史,增强人民爱国爱党的意识。《觉醒年代》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视成绩再次证明,由国家宣传部门主导、商业创作机构实际操作,二者合力打造的剧集在现今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二者各尽其能,让历史剧、青春剧、民国传奇剧、模式化的市井平民生活剧、轻喜剧化的家庭情感剧与市场实现契合,这样的处理方法对于民营商业连续剧创作机构而言更是轻车熟路,如果能够把握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精心地设计剧本和叙事,也可以打造出精品。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剧集,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上一定要以艺术真实作为第一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艺术虚构和表现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要力避用青春偶像明星的气质让英雄人物过分地平庸化,表情模糊化,失去应有的光环。
电影领域可以预见的是高技术引导下的国产科幻类影片的票房高潮很快会再次到来,尤其是围绕小说《三体》为核心IP 的改编之作非常值得关注。《星核》、预计将于2023 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以及小说《三体》为核心改编源构建的国产科幻影片系列应该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亮点,甚至会逐渐改变青春片为主的整体布局。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影游互动。这个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是由于国内创作者关注度的不足与市场因素影响使得概念始终游离于影视改编市场之外,所以始终没能出现比肩《超级玩家》《失控玩家》《沙丘》等以游戏玩家或者以游戏为架构与核心的影片。游戏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影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游戏中的第一人称、角色扮演、沉浸式情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商业类型片的创作。影游互动的深入将带来游戏架构、游戏叙事模式深度融入电影,这对改变中国科幻电影的格局层次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当前叙事模式难有巨大突破的数码时代,可以通过创新视觉影像技术的多空间感带来叙事的空间变化,从而制造视觉奇观、不断刷新观众视野的边界。因此国内的影视创作要重视对影游互动的研究与开发,使国内影视创作具有更强时代特征,在类型片中开拓出新的方向。
近年国内影视被时代主题和重大历史节点赋予了一些激昂的元素,这就要求创作者要平衡大众化与时代主题化、娱乐愉悦和教育鼓舞之间的关系,影视归根到底是一种文艺的形式,“以文化人是其非常重要的功能和属性,过分强调教育宣传属性或是娱乐属性都容易走向极端”[3],我们应该按照功能区别的观点看待不同类型的影视,不同类型的影视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因此多样性是国内影视创作要继续坚持的原则。
近年,短视频成了影视创作中最突出的亮点,影视创作的大众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抖音和快手App 之外,许多传统视频网站也都推出了短视频和直播来适应新变化,由此可见短视频在当今网络文艺的地位。短视频的创作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从纯粹个人化的社交娱乐工具走向了组织化、机构化,从单纯的个人娱乐到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满足市场商业需求的新创作模式。短视频能否走红,推动力和传统影视相同,一是资本,二是创意,三是话题热度。短视频依托大数据算法和后台信息统计,通过热门关键词搜索,兴趣喜好的定制化推送,可以使创作者在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其创作模式也具有相当强的可复制性。抖音、快手两大平台上的许多作品都有母版,如类似的背景音乐、相同的场景设置模式,相同的AI 语音特效……因此从这一角度讲目前国内的短视频是复制性的视频表达形式。如果想要在短视频的艺术性上有所提高,首先就要在形式上创新。网络红人带动作品是短视频的一大特点,“平台+个体”或者“平台+组织”的社会化协同模式将成为短视频作品生产方式的重要选项。从2018 年开始兴盛,如果从传播角度看,短视频仅仅是一个工具,但是如果将其列入网络文艺的范畴,则应该将其视为影视艺术,是一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新艺术形态。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把影像艺术和日常生活常态结合起来,集合各类热点话题,普及行业常识、推介美食美景、用虚构的生活故事传达某种价值观念,使生活本身成为短视频艺术巨大的创作素材来源。某些短视频中的新闻、各种形式讲故事、歌唱、形体表演等或多或少带有三俗的内容以及低劣套路化的带货视频、过分解读新闻等种种行为将国内短视频内容生产引向歧途,而许多曾经优秀的互联网软件就是由于不规范的行为而被关停。
短视频领域并非没有精品,国外有些短视频作品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最典型的是达米安·查泽雷创作的竖屏短视频《超级替身》和林诣彬导演的《Help》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的播放平台都是基于移动终端设备和App,尝试短视频与VR 的衔接,这对国内创作者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超级替身》以类型电影为灵感,用出色蒙太奇拼接和无缝转场将几个小故事加以合并形成完整的故事,毫无生硬之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体验。《Help》更是在手机VR 发展的初期让观众感受到移动终端小屏中呈现虚拟现实的魅力。观众带上放置手机的VR 眼镜,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外星生物降临、地铁逃生、救援、外星生物远去等场景的紧张气氛。影片《Help》最早通过“谷歌聚光灯故事”平台对外推送,在YouTube 视频平台获得热烈好评。除了《Help》之外,平台还推出了一些创意十足、沉浸感极强的VR 动画作品,而在相同时期国内许多手机VR 平台还处于简单的功能探索中。这个事例说明如果我们不懂得利用,先进的技术也难以有效地转化为艺术的生产力,因此如果短视频平台想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最好的方法是提升短视频的艺术属性,强化其影视艺术的功能,至少能够实现抖音的广告语“记录美好生活”的目标。这句宣传语中蕴含的积极意义也与短视频平台目前的发展现状不匹配,因此需弱化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和电商功能,部分保留信息媒介功能,加强影视艺术功能将有助于短视频从数量繁荣走向数量质量全面繁荣。
短视频还要强调以专业化思维和手段,合理使用情节和镜头讲述故事、传递观念。在许多年前微电影是流行一时的视频形式,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后期助力,过分强调其商业推广和广告属性,微电影逐渐成为历史名词而不再受追捧。作为网络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短视频,目前的发展态势令人担忧。短视频不能局限于网络社交的衍生品或者充当品牌营销平台,而是应该向精品化进军。5G 网络高速延展性并未如业界所设想的那样引爆移动终端平台,用户没有体验到新技术的优势,虚拟现实、AI 等技术还没有以更加高级的形态渗透至短视频创作中,5G 网络对于大多数视频创作者而言,除了体验到网速的提升之外,其他功能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因此在未来短视频的创作传播中,5G 模式中的内容消费形态变化将会引发新的用户时长争夺战。非理性传播和泛化娱乐内容的剧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设备对创作和观赏的影响也会愈发加强,观赏也将由单一维度转变为双向维度。
在功能上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方向应一分为二,有所区别。一方面是继续维持商业营销的工具化功能,其核心目的是积聚人气;另一方面是专业化的短视频创作者或者是传统影视著名导演参与的短视频,其特点是技术化、创意化、专业化、精致化。目前许多知名导演也开始涉足专业短视频的创作,作品不同于一般附加简单特效和表情包的短视频,而是积极使用了虚拟现实以及专业级手机电影拍摄软件实现更好的视觉效果。短视频必须加强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结合。实现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其他App 辅助。如今,虚拟现实已经成为高端手机的基础配置,移动终端设备的虚拟现实已经无须借助外置设备即可实现,以简便手段即可为短视频的创作带来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场景,产生真正有情节、有艺术感的短视频作品。
目前国内短视频创作需要从量向质转型,坚持正确的观念和价值导向,鼓励创作者从专业角度以真正影视思维、影视手段叙事,在高清时代以竖屏、小屏形式给观众带来新的观赏体验,使实时的游戏体验进一步增强,为用户拓展新的消费内容,建立更深入、更具吸引力的沉浸式视听网络体验。在技术领域,对于智能手机终端的短视频创作也会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技术革新会极大推动影视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这和电影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的技术革命带来的艺术形式革命是一致的。因此应该继续加强短视频平台的建设,以技术手段为短视频创作平台提供更开放的应用空间。未来随着资费的降低,5G可发挥作用的潜力还很大,5G 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互动影视和智能影视的兴起,并带来强大的观影流畅性和沉浸性体验。5G 环境下自然语言处理、更具沉浸感的AI 特效和剪辑等技术的进步,将推动人机协同式创作更进一步。
近年,国内影视业在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市场冲击之后,“实体院线和网络平台的互动融合之间的平衡是为电影从业者提出的新课题,要考虑如何在经济内循环模式下用少量的资金创新电影创作的新格局”[4]。国内影视业要不断提高创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对技术和艺术之间辩证关系的把握,以更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对待作品和观众。同时要有开放的心态,以更高的技巧和策略参与国际竞争,大胆引进海外作品,开展有质量的国际交流,弥补与世界影视发展潮流之间的差距。近些年国产商业大片取得的市场成就使得影视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夸之风,对此要给予冷静的分析判断。当今中国影视的发展水平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影视强国的发展目标及广大民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不断改变着影视创作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段,中国影视也要在新技术浪潮中居于前端位置,发挥我国在创作上和管理体制上的优势,实现中国影视真正而持久的繁荣与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