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富春:用脚丈量地球一周

2022-03-21 08:31余玮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3期
关键词:施工

文/余玮

燕雀纵无鸿鹄志,亦当凌空搏云天。“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平庸。”受访时,郑富春如此坦言。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就看自己怎么定义意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说自己对意义的认识主要是能把专业学以致用,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建造业的发展,即使一点点,也感觉很满足,觉得活得有价值。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来,郑富春主要在海外做工程,阿富汗、肯尼亚、坦桑尼亚……为这些国家建造了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一路走来,从技术员到总工,到项目经理,直到电建市政集团东非分公司总工,要说体验有什么不同,首先应该是压力来源不同。做技术员的时候,主要压力来自领导的要求;做总工的时候,主要压力来自工程师的要求与项目技术人员水平暂时不匹配的矛盾;到做项目经理,压力主要来自自身了,想着把项目干得更好,怎么培养更多的人才,怎样让业主更满意等;到了分公司总工程师这个岗位,压力主要来自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分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现状的差距,以及自我能力水平如何更好匹配公司发展。”

不服输的劲撑着一路走来

2003年,郑富春参加工作,入职中国水电十三局(现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经过岗前培训后,被分配到内蒙古一个公路项目。碧空如洗的湛蓝天空,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若隐若现的羊群,莲花般绽放的蒙古包,郑富春到工地之前很难将这么优美的景色与繁忙嘈杂的工地联系起来,但在内蒙古就神奇地结合了。虽然有生产实习的经历,经过岗前培训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现实中的工作还是比想象中辛苦得多。“首先起床就很不适应,那里地处内蒙古东部,纬度较高,凌晨4点太阳就出来了,晚上9点还不下山,早起完全靠别被人看扁的尊严支撑。其次,正是大干攻坚阶段,任务繁重,根本容不得你学习思考就要很快进入战斗,几乎零时间完成角色转变。最后是心理落差,以前网上有调侃我们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段子图片,你妈以为你工作时候的样子——戴着安全帽、穿着白衬衣、意气风发地讲解图纸、指挥施工,实际样子——被晒脱几层皮的黝黑脸庞、因风沙而干裂的嘴唇、磨出洞的蓝色工装、急匆匆奔走于各个工作面的单薄身影,唯有眼神还是那么清澈坚毅。回到宿舍吃完饭,顾不得洗澡躺床上简直秒睡,有时候衣服都没脱,当时的项目经理都说,能从这个项目坚持下来的人,后面任何项目都不会怕了。”

郑富春,电建市政集团东非分公司总工。图为郑富春(左)与肯尼亚基图伊郡长合影

如果说郑富春刚开始是靠着一种不服输的劲撑着没做逃兵,那么后面则是慢慢理解并主动担当而坚持下来。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他说,像自己一样坚守下来的人,除骨子里有吃苦耐劳的基因,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深刻的理解,对工程行业有正确的观念,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么就将它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无悔前行。

2004年,中国水电十三局接到阿富汗一条公路的施工任务,从全局挑选优秀的技术人员去实施。当年出国做工程,都是整个局里优中选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优秀的管理水平,更要具备非常端正的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还得通过公司党政联席会决议才行。郑富春凭着各方面的优异条件,被选中出国工作,这一出去基本就没再回来过,几乎泡在海外。

第一次出国到阿富汗,满目疮痍的战后景象、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军队,以往电视电影才能看到的镜头活生生展现在眼前,郑富春真有想退缩回去的念头。还是那不服输的性格,以及身边领导和同事的互相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他说,在这里升华了自己的爱国思想,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出国的人更能体会对祖国的热爱,尤其到这种战乱高危国家。

他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环境,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工作上,从难啃的英标美标规范、艰难的手嘴共用与外籍工程师交流,到现场当地雇员管理、周边外部沟通、面对危险环境,还要规范标准地完成工作,压力于郑富春也是动力,一路成长伴随着艰辛。郑富春说,现在想应该感谢那段经历,培养了自己坚毅勇敢的工作作风、沉稳有序的处事风格,更是积累了国际工程相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惯例等一系列基本知识,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国外的日子里,郑富春在难得的闲暇之时,回望自己的来时路,回顾自己在国内的生活,回味自己的初心。郑富春出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那一年春天。“名字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美好祝愿,因为我是春天出生,父母希望我一生富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春,勃勃生机,富有朝气。为此,郑富春的父母为儿子取名“富春”。当年,郑富春读到很多爱国科学家的事迹,自己也一直憧憬着能学好本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因为我家地处黄土高原,属半干旱地区,常年缺水,靠天吃饭,父辈们辛劳一年,收获勉强维持生计。不怕别人笑话,那时候我就有打通秦岭、引水灌溉关中平原的想法,也就是现在的引汉济渭工程,不过那时候想的是怎么把南方的水弄到北方来,甚至做梦请了神仙把水引了过来。”因此,高考后报考大学时,郑富春看到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是做这方面的,而且实力雄厚,于是第一志愿毫不犹豫选择了这儿,并被成功录取。“进了学校才知道这是西安理工大学最强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都很靠前。”整个大学期间,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郑富春的学习更加深入,生产实习的切身体会让他更懂得报效祖国的宏大理想其实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认真态度、细微处的刻苦努力。他记忆最深刻的是,长江三峡永久船闸工程生产实习。“当实习结束时,站在船闸上看着三峡大坝,我觉得自己能以微薄之力为祖国做事,真的挺激动。学好专业技术能力,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哪怕一点一点。这许许多多的重点工程不就是在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作者们手中完成的吗?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充满着活力。”

交锋之中收获信任

2007年,郑富春到非洲工作。

走出国门时一瞬间的深切感受是什么?郑富春坦率作答:“我最直观的感觉是,现在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了,我代表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维护中国形象最直接的展示。其次是感觉很安心、踏实,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无论外面有多大的风浪,都有祖国在身后支持我前行。尤其出国经历了阿富汗、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更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强大。可以这么说,此后的每一次出国,都是一次爱国主义的升华,每一次的长期驻外,更是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

郑富春到的非洲的第一个国家是肯尼亚,除了中间穿插去了一次卡塔尔,基本都是在东非几个国家周转,从美丽的维多利亚湖畔到“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从东非大裂谷到中坦友谊见证的坦赞铁路,从古老美丽的桑吉巴尔到现代繁华的“东非小巴黎”,郑富春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的皆是民生所望。在这里,让郑富春自豪的是,从自己身上看到了中国近些年快速发展背后的部分原因,他深深感悟到人才的年轻化、技术的专业化、能力的出众化,都是支撑祖国日益强大的不竭动力。

“欧美,包括非洲这边的工程师,都是50岁以上,而且他们非常看重资历,而咱们这边基本都是年轻人,项目经理也就30出头,总工、副经理都是20多岁。刚开始人家根本不信任我们这么年轻能干几千万美元的项目。我们年轻好学,又能吃苦,思维也活跃,解决难题的方式都比较灵活,从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谈判、一次次的证明,最终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也圆满按时保质完成项目,树立了中国公司形象,更是树立了他们对中国不断强大的信任。”郑富春回忆起2012年在马尼奥尼公路项目工作的经历。那是一个“设计+施工”的项目,他任项目总工程师,总监是一个傲慢的爱尔兰人。当时涉及一个箱涵设计,对方根据其经验及参考指标计算的水流量要求涵洞要加大两孔,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是对中国方面水平能力的质疑。其实,郑富春早已经发现这一区域的表面地质为毛勒姆(muram),等同于沙砾,这里是干旱地区,强降雨持续时间很短,再考虑地表植被和土壤特性等,他核算的地表径流比对方计算的小了一半多。后来,召集专家会,郑富春详细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模型,并且在当年的大雨季与对方一起标刻水位记,结果实际情况与郑富春的计算基本吻合。

还有一个是关于桥梁设计的问题。当时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降雨,洪水迅猛,业主因担心而让重新提交桥梁设计方案。对方的方案是加大桥梁的跨度以满足过水断面的泄洪能力,而郑富春根据计算及推演建议加高桥梁但维持原跨度不变。在郑富春看来,加宽桥梁,上下游需延伸好几公里的河道清理工作不说,上下游水流高差并没多大改变,仅在桥梁附近加宽,增加的泄洪能力微乎其微,而加高桥梁,上下游水头差加大,过水断面加大的同时,流速也加大很多,洪水会迅速通过桥梁。为此,双方各持己见,再次召集专家会,郑富春做了详细推演,为直观表达,还和公司信息部门一起做了动画模型,并且将对方的方案也糅合了进去,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哪种方案更好,最后会议一致通过了郑富春的方案。

这两次的交锋彻底打消了对方对中国年轻技术团队的怀疑,甚至后来很多技术工作都是免检,仅设计一项就为项目节约了工期,降低成本近1000万美元。郑富春由衷地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行业大部分青年人都能独挑大梁,再看看航天中心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看看各行各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对比其他国家经验丰富却年龄偏大的技术领域,发展的加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我深深地相信,假以时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限量。”

2014年,郑富春开始担任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也更大了,他除了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并且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新思路、新方法,还结合国外工程实际情况,对项目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确保项目进度与质量统一、成本与利润相向。

2015年,坦桑尼亚大选年关键时刻,郑富春所在的公司委派他到当年该国政府重点工程纳卡帕尼亚公路项目负责,也是中国公司当时在坦桑市场唯一的非行资金项目,其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外在美观等都影响着中国公司的形象与后续发展。郑富春因地制宜,开辟了施工现场“绿色通道”,将施工现场与职能部门、后勤保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对进度、资源、责任单位等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时时掌控,大大提高了效率,所在标段一直位列整条路段的前茅。同样是该国政府重点工程,相邻标段公司相继收到业主的进度催促函,甚至个别公司坦桑负责人被要求每周到业主总部报告进展及计划,而郑富春所在的单位作为唯一一家取得业主信任、对项目进度表示满意的公司,展示了公司的实力,公司品牌也更加被坦桑市场所认可。

2016年,郑富春开始担任大型EPC+F总承包公路项目负责人,三个标段总投资额5.8亿美元,当时正在实施的第一标段2.29亿美元。该项目是公司在东非的首个EPC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均由我方负责,因此对管理者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制度,还需要对设计方案深度思考,兼顾全面。既要实现使用功能,获得业主满意,还要降本增效,为企业创收。因此,郑富春与业主进行了无数次的沟通,进行了大量方案改良并及时召开了测量、试验、施工、设备物资等部门会审会议,对设计方案的施工难易程度和选材的性价比、供货采购难度进行评估,统筹考虑业主需求及当地居民便利,因地制宜选出最合理的解决路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多年积累的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国际工程管理经验,该项目从前期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报告,到勘探、设计、工程管理等阶段工作,均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顾客满意度回访,业主给出了满分的成绩,该国参议员也写信至中国驻肯大使馆对项目做出书面表彰。施工过程中展现的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企业形象,被当地政府高级官员、驻肯使馆、电建集团及市政集团领导多次赞扬或表彰。“我在这个项目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累计获得8项专利授权和5项专利受理。如无支模桥面板施工技术、排水系统优化、不良路基处理技术、高地下水位土方施工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业主与工程师的一致赞誉,展现公司强大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为继续巩固和开拓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

有关科技成果的取得一般都是郑富春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或者对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沉下心来认真研究,耐住寂寞,不厌其烦地计算求证,最终化为辛勤付出的回报。郑富春曾经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超高反坡段一次成型技术”,就是在遇到行车道与路肩不能同时摊铺的技术难题,他领衔科技攻关小组,耗费半年时间,通过设备工艺研发、方案调整,不计其数的技术数据分析、改进才攻克,不仅进度加快,质量更是提高不少,还节省了很大成本,并且在这一成果下,相继取得国家专利一项、省部级工法一项以及论文若干。郑富春的做法还曾入选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9建筑财税管理优秀案例。当时他在担任项目负责人,因为项目体量大,仅一标段就2.29亿美元,成本波动哪怕1%都是几百万美元,因此他牵头研究成本管理,力求精益求精,将工程技术与财务共享结合,并引入智能化手段,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形成了“目标成本法在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肯尼亚基布韦济—乌苏埃尼(330公里)公路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这一成果。

境外工程的挑战与创新

担任项目经理之后,郑富春开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非洲物资匮乏,当地雇员技术水平有限,经常要因地制宜,创造工作方法解决难题。例如征地拆迁,非洲国家土地私有,未补偿前很难进行任何工作,而政府效率低下,影响项目推进。为展现中国公司良好的施工形象,咱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我就采取租地的方式,先租下来,啥时候业主补偿了,我们就停止支付租金。还有房屋,也是集中租一些,让他们暂时搬进去,同时利用项目的设备帮他们建造新的房屋。而这些花费,因为业主征地拆迁的延迟,都可以索赔回来,或者通过优化有关施工内容补偿我们的付出。于是,一举三得,甚至在330公路创造了长达约200公里的战线,竟然提前半年多通车的非洲施工奇迹。

郑富春(前右三)等检查有关工程

因为文化差异,工程师和当地雇员有磨合问题,怎么能消除理解偏差而形成合力、高质量加快推进项目?对当地雇员,郑富春开展了职工夜校、雨季培训班、中方导师带徒等方式,利用施工间隙进行公司文化、规章制度、施工程序、操作规程等教学,还开展和中方人员比武大会、角色互换等活动,并建立WhatsApp工作群,加快他们的理解和融入,拧成一股绳,提高效率。“对工程师,我经常邀请他们参加项目的质量会、进度会、年始策划会、年尾总结会等,形成共识,有统一的目标,同时他们也了解项目有哪些难点、重点,可以在咱们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加速磨合,我觉得事半功倍。”

在项目施工中是如何考虑业主需求、周边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便利的?是否最初存在一矛盾,有过一些不快,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对此,郑富春一一作答:“业主需要、周边环境及当地居民便利,其实是相统一的。建造一个项目的最终目标还是改善周边环境,造福当地人民,发展沿线经济,这些也都是业主需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高标准建造工程是我们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考虑更多民生,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公路项目,我们利用项目自身的截水沟、排水沟等,结合沿线的水库、灌溉蓄水池等,想办法给它有机的串联起来,既满足公路排水需求,又改善当地水利生态,施工中就会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又比如我们在河流附近建造生产用水供给系统,也都同时考虑民用,有接口,完工后直接转化为当地民用供水,充分展现负责任的中国央企形象。”当然,郑富春也坦陈刚开始当地居民是不理解的,以为中国公司来会破坏他们的生态,影响他们的生活,如担心牛羊过马路会被撞死、灰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施工垃圾会污染他们的环境等等。“对此,虽然我们有专门的联络员协调,效果甚微,后来我就想到先做一个试验段的方法,让他们去参观,再做一个之前已完工相关工程施工的动画视频展示,邀请当地比较有威望的人监督等方式,同时严格要求项目规范标准施工、安全文明生产。随着我们真诚建造的实意,工程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眼看着镇子一天天繁华,进来各种货物,出去各种农产品,市场繁荣、交易旺盛、人来人往、新房高楼层出不穷,不但消解了矛盾,并且成为他们最欢迎的人。”

为“一带一路”有所作为

说到企业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而有所作为,郑富春说:“我们单位属于全球500强的大型央企电建集团旗下特级企业,自1987年走出国门,从转包经营到工程总承包,再发展到如今的设计加施工、EPC、投融资等高端经营方式,从单一的水电施工,发展到非水电多领域,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包括英、法、俄、葡、阿拉伯语五大语系地区,先后在40多个国家开展工程承包业务。公司很早确立了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多年征战国际市场,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营销和项目实施经验。应该说对接‘一带一路’,我们有很好的根基和资源,公司海外发展战略也切合‘一带一路’倡议,凭借多年的优异业绩及良好口碑,许多重大民生项目都能顺利取得。”郑富春说,非洲国家缺乏基础设施、缺乏规划,有可能会给未来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障碍,而中国公司紧跟“一带一路”及沿线国家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我们管理和技术的优势,主动甚至免费为沿线国家提供咨询服务,为其研究编制国家或区域的行业发展规划,正在创新走出一条规划设计先行、带动建筑施工传统业务的新路子。“例如已经落地肯尼亚330公里公路,合同额5.8亿美元,就是我们公司主动介入,帮助肯尼亚政府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并且联系大使馆引入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作为独家承包商实施了该项目。”

宣传“一带一路”方面,郑富春不遗余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说,这不仅是国家倡议的海外解读,也是展示单位形象、承接更多工程的契机。他经常通过资助学校、赞助当地活动,参加惠及民生的社会公益、拜见工程所在地政府领导,或者有重要人员访问项目时等场合,介绍中国公司正在做的工程的同时,积极宣讲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所做的重大工程,以及这些工程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助推作用。“我送给议员、郡长等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们都很喜欢,里面一些思想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到他们。不同的高级官员曾不止一次对我说,他们真想改变,像中国一样,发展大于一切,文明富强起来,而不是在西式自由民主里面徘徊,耗费时间和资源,发展迟滞。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一带一路’是支持和欢迎的。”

一般项目有重大活动,比如总统剪彩、大型社会公益、特殊日子的团建活动等,中国公司都会邀请驻外大使馆出席,郑富春等也会积极参加使馆组织的有关活动,与大使馆保持紧密联系。他认为,这样确保时刻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所属国的政策及动态等,能更好地正确履行有关职责。

郑富春曾荣获水电优秀工程师、电建市政集团安全生产优秀项目经理、集团青年岗位能手、集团优秀项目经理、中国驻肯大使馆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模范个人等许多荣誉。他谦逊地说,能走到今天,除自身努力外,很大程度也是公司平台的支撑、机会的给予,还有祖国发展下的机遇。因此,他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说自己有幸生活在国家复兴崛起的新时代,有幸工作在公司快速发展可施展才华的关键时期,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有什么借口不拼搏!

目前,郑富春走上了中国电建市政集团东非公司总工程师的岗位。他说,前路漫漫,我心依旧,唯有收拾行囊,昂首奔赴下一个战场。

言及目前在单位最大的挑战,他坦陈应该是自己能力提升的水平是否适应公司集团化发展的速度。“我们单位从水电十三局改制为电建市政集团,各项指标都突飞猛进,从公司战略、业务方向、管理水平等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跟上公司发展步伐,郑富春一刻也不敢懈怠,除持续加强专业技能提升外,相继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断突破自己的技术瓶颈,取得了正高级工程师职称。为了更开阔视野,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他还申请了英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希望自己能时刻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说,在单位最欣慰的是培养的一些年轻人都逐渐挑起了大梁,有几个都做了项目经理,最出色的一个马上要成为1亿美元大项目的经理了。公司要持续发展,人才要层出云涌才行。郑富春走上项目经理岗位后,除了项目经营生产,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青年人才培养上。每年的导师带徒,郑富春都会亲自指点,通过轮岗、布置特定任务、集中答疑、个别讲解、不定期考核等方式,将公司文化、管理技术等结合自己经验,一点点传授给他们。“他们中悟性好的两三年就起来了,差点的三五年也没问题,看着他们一个个成为项目骨干,为公司持续发展施展才华,取得荣誉或者有重大喜讯都会及时报告给我,那时候真的是感觉欣慰极了,比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驻外人士,多有一个遗憾,就是不能多陪陪家人。郑富春也是如此,“尤其我大女儿出生,我都没能陪在妻子旁边,没有亲眼见证闺女出生那一刻,只在闺女出生一个月后给她写了封信寄托自己的情思。等我回国见到她时,已经半岁了。从出国时家里妻子一个人,到回国多了个小人,其中滋味难以言表。儿子心心念叨的希望爸爸陪他过生日也没有实现过,马上10岁了,还没给他过过一个生日。还有我的妻子,强大的小女人,朴实、贤惠、善良。任何的成绩,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都是不可能的。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头上早早地爬上了银丝,瘦弱的肩膀承担了过载的责任,我却不能替她分担,哪怕一点点。”说到妻子,郑富春更多的是亏欠。“经常从别人口中得知她生病自己去医院,有时候疼得坐在医院台阶上半天起不来,但从未对我说或者抱怨过,两个孩子反而在她充满爱和阳光的教育下,都能理解爸爸的艰辛,也知道那个不能常伴左右的爸爸为中非友谊在作贡献,所以回家孩子对我不但没有陌生感,还非常亲切。我觉得她的付出更伟大,在我身后给我依靠的力量、前行的动力。”

大学毕业后,郑富春一直只在干一件事。他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干公路,双脚丈量的路应该可以绕地球一周了。“干公路跟行军打仗一样,看地图加侦察。每个项目我前前后后会走几十遍,每走一遍,都有一遍收获,就是积累的过程,如此才能心中有数,知行合一,主观和客观基本相符,则无往而不利,可成功矣!”

天道酬勤!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只要用心,只要愿意给心灵储蓄,沉默的石头也会唱响悦耳的歌!“我的座右铭很简单,厚积薄发。其实这个也很哲学,与量变引起质变异曲同工。量变是过程、是积累,质变是瞬间、是升华。其实,每个人只要在自己愿为其奋斗的方向厚积薄发,都能成功,厚积程度不同,薄发方式不一而已。大到科学巨匠、各行翘楚,小到制造技师、各业能手,无不是在各自领域或者行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积累、奉献,最后等到那个水到渠成的认可与成就。”

猜你喜欢
施工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及其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关于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分析
雷人雷画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大树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