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娅
摘 要: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生活教育理论就是指“生活即教育”,强调发挥生活对幼儿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采用生活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来对幼儿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简化幼儿对知识的学习难度。本文立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背景下,结合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潮流分析,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当中如何更好地优化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生活化;幼儿园;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4-0058-03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WANG Meiya (Kindergarten of Yangcheng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Kunshan High-tech Zone, China)
【Abstract】In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life education theory refers to “life is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education and influence of life on children, using life-oriente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work for children, and further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children's learning of knowledg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combined with the main trend of our country'scontemporary educ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to better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science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 scienc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cultivate children's core scientific discipline literacy.
【Keywords】Tao Xingzhi's education; Life-oriented;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1.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幼兒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必要性分析
(1)有利于构建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教学和幼儿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有很多幼儿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也无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一些科学现象。但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来传递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让幼儿在生活经验学习的过程当中,去突破、创新生活经验,以知识服务于自身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去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把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科学知识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培养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的理念。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构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简化科学教学难度,培养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在进行科学学习的时候,常常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对于幼儿教师进行知识元素传递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又非常得脆弱,一旦其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遇到太多的困难和阻力,就很容易挫伤他的探究欲望和科学自信心。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适当地简化知识元素,也是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而通过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形式,既能够把科学元素拆分成一个个小的方面,融合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又能够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处处接触到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知识的熏陶和影响。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具备一定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当幼儿教师在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时候,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支撑,那么就会感觉到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容易。另外对于有些知识,幼儿教师通过口头强调和讲述的模式,幼儿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幼儿教师能够换一种方法,比如列举一些幼儿在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可以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这种方法对于幼儿来讲好接受得多。所以说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活动当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科学知识的教学难度,让幼儿更加方便地去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内容。
2.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幼儿教师的科学教学活动局限性较强
很多幼儿教师针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常常采取封闭性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环境的选择方面,幼儿教师更加倾向于户内教学。一方面因为户内教学模式更加有利,方便进行管理,所以会避免在教学活动当中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体现在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立足于课本教材,很少对幼儿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在科学教学活动当中,同样如此,有很多幼儿教师,为了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没必要进行过多知识的灌输。所以幼儿教师常常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局限于课本教材,学习环境和学习场地局限于教室范围之内。但事实上科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采用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幼儿大脑的开发,也不利于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针对幼儿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应当以更加开放的模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快速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部分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
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教师想到的都是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但是科学教学进行游戏设计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很多科学知识是非常严谨的,不能过度地进行娱乐化的改变。于是就会有一些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开展科学教学的时候,采用单一的口头强调模式。这种模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幼儿觉得科学学习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除此之外,科学活动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手段,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针对幼儿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将科学实验活动落到实处。最终导致幼儿教师所进行的科学教学,只是践行理论的强调,而没有让幼儿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探究。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常常是非常好动的,并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这就意味着科学教师如果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很难进行高效的知识传递。所以从目前来看,突破幼儿教师科学教学的思维局限,采用更加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手段,是促进幼儿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分析
(1)生活即教育,要注重发挥生活对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
在针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理解能力有限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局限性,所以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地去想办法,对科学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简化,一遍一遍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强调和巩固。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生活现象都与科学知识息息相關,所以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当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借鉴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注重发挥生活化教育对于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就比如说,在幼儿日常生活当中,每到秋天树叶都会发黄并且落下,这就是生活当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非常好的素材,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将这一生活现象引入科学课堂当中。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询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落下吗?很显然很多幼儿是不懂的,幼儿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和引导。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编这样一个小故事:就像我们人生活需要喝水一样,大树生活也需要喝水。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冬天即将来临,大树的树根也会像人一样不敢出去工作,想要在温暖的地方呆着。所以大树的树根就会减少吸收水分。可是大树上长的小树叶,也会像我们人一样呼吸,当它们吐气的时候就会释放一些水分。这样一来,大树能够利用的水分就更少了,大树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大树妈妈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秋天的时候让小树叶们掉落,这样就会减少大树的水分消耗,也就能保护自己了,等第二年的春天又会长出新的树叶。通过这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现象的结合,再采用小故事讲解的方法来对幼儿进行引领,既能够简化科学知识的难度又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够用很简单的方法来解释科学现象。所以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借鉴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结合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来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2)注重落实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强化对于科学知识的巩固
在针对幼儿阶段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他们的记忆时间比较短,常常在完成了新知识教学之后,需要对幼儿进行一次又一次地知识复习,否则幼儿很容易遗忘幼儿教师所讲的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幼儿教师可以采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式,把科学实验探究变得常态化,融入幼儿的实际生活当中,既能够降低时间消耗,又能够丰富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比如,可以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观察到的种子发芽,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幼儿教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黄豆,给每个幼儿分发5~10粒。然后,挑个容器,底下铺点纱布,浇点水使纱布湿润。放黄豆下去,不要放太满,然后盖一层湿的纱布在上面,保持湿润,再把幼儿的容器放在阴凉的地方。
(3)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因为身心发育较晚,心智还不成熟,知识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学,在调动幼儿学习热情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幼儿虽然理解能力差,但是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对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知识教育,让幼儿学会利用自身优势,捕捉新事物,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为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幼儿教师需要培养幼儿边学边做、边动脑边思考的能力。幼儿科学教育主要任务是启蒙教育,主要培养幼儿认识新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对此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时都需要结合幼儿特点、需求。注重为幼儿创设以动手动脑、实践操作为主的科学教育活动课程,让幼儿可以边学边做、边动脑边思考,形成科学的认知习惯、学习意识。比如,教师需要根据科学教育基本要求和内容,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分析、操作、探究、互动等,以此更好地理解、运用新科学知识,感受世界的奥秘,最终有效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
(4)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陶行知倡导社会即学校,建议将学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社会中,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知识认知空间和实践探究空间,促使学习者采用生活视角,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并且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对此幼儿科学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校内环境和教学内容,需要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进行结合,以此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现象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完善科学教育知识体系,增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促使幼儿从多方面感知科学技术、科学现象,最终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另外,陶行知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该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和要点,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和学需要同步、双向进行,学习活动和教育活动都需要在做中进行,根据事物本身的原理进行探究。对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本质,将做作为科学教育目的和任务实现的唯一途径。
(5)合理创设科学教育活动区域和教育活动
科学活动区域是指在幼儿园中根据幼儿特点和需求为幼儿创造适合的科学实验活动场所,比如,自然角、科学区、科学角等。在选择自然角区域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性别、身心发育情况、兴趣喜好等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植物种植区、观察区、探究区等。并选择幼儿熟悉的植物,便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对植物生长环境变化、植物施肥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和品质。此外,幼儿教师在创设教学角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学龄段选择教学辅助工具,比如玩具、教学用具、实验工具等,尽量根据幼儿的喜好让幼儿自主选择。对于科学角,幼儿教师需要从安全角度为幼儿提供一些实验用具、物品等,并准备好一些制作材料,便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在保证幼儿操作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其独立操作、动手的能力。以上教学方法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此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科学素养,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尝试把幼儿园科学教学工作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然后以故事讲解的形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现象的解释。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在幼儿的实际生活当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科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才能够逐渐养成幼儿的科学精神,促进幼儿科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金凤.回归儿童视角引领科学探究[J].好家长,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