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说苏轼】玄妙之“变”

2022-03-21 22:57王国刚
现代苏州 2022年5期
关键词:贬谪司马光苏东坡

王国刚

苏东坡《众妙堂记》载,“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老子》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庆观”是苏东坡的小学校舍地,却也是苏州“玄妙观”的曾用名。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敕改苏州“太乙宫”为“天庆观”,封观道李志升为“左阶道箓司”,赐内帑大修,建净乐宫、八仙堂、灵宝院,殿堂焕然一新。绘制“天宫胜景”巨幅壁画,敕赐“金宝牌”永镇观内。当时官道三百名,无牒道童不下千人。其为苏州玄妙观历史上最为盛极之时。

然,宇宙之中,世间一切都存有其客观规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东坡一生为官,共遭遇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位皇帝,其间有高光时刻,也遇人生极低。

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驾崩,赵煦接位,是为哲宗,改元“元祐”。尊宣仁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哲宗登基,时年10岁,故太皇太后垂帘。太皇太后在政治上属旧党派人物。其垂帘后任用旧党,以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变法全部废止。司马光赏识苏轼,为相后,他荐苏轼、苏辙兄弟,苏轼因此得以骤迁。一两年之间,青云直上,仕至从官,是苏轼毕生任宦之得意时期。此政治得意,可谓苏轼之飞黄腾达。

元祐八年(1093)九月,太皇太后崩,哲宗亲政后以反元祐之政为急,贬司马光,贬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亲政不到半年,苏轼在贬谪途中贬责诏书接连降至,而且责词之内容有的“极其诋訾”。苏轼不理不接不受,令命官甚为尴尬,好言相劝,一叹苦衷。苏轼望之,叹曰:“尔就此复命,料也无妨。”其实,连当时起草苏轼贬官责词的林希也难以接受,草制罢投笔而曰“坏了一生名节”。苏轼职位一降再降,贬所越贬越远。当时贬谪岭南可以说是最严酷的刑罚,而苏轼不幸竟成为了远谪南荒第一人。相比之下,神宗对苏轼还有既窝火又怜惜的矛盾心态,可哲宗完全没有什么怜惜人才之心,更没有什么爱护贤臣之意,只恨苏轼为何不死于贬谪生涯之途。

同样,玄妙观也遭遇到了其辉煌后的至暗时刻。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下,金朝兀术攻入平江城,纵火延烧五天五夜,城内建筑几乎全毁,苏州民死不计其数。玄妙观(天庆宫)自然也未能幸免,一切变得荡然无存。“总舵主”跑路,净乐宫、八仙堂、灵宝院净毁,壁画成灰,敕赐金牌归金兀术之战利品而回。官道三百,无牒道童四散奔逃不见踪影。盛極一时,毁极一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类处于自然和社会两大复杂环境变化之中,成毁盈虚,皆乃生生不息之变化大流。知变知小知敬为人类之明之大之畏也。知道规律,掌握规律,于规律中顺应变化,于变化中获得我们应对规律之变的勇气。骤变为灾,渐变为顺,是以造物者之无穷变也。

苏东坡两次遭贬影响了苏东坡一生,几乎改变了他少年“致君尧舜”的入世思想,但也恰恰是其人生低谷却给予了苏东坡崛起的力量,由此生发出他诗词文章之巨大张力。对于神宗、哲宗我们该如何来对他们进行褒贬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总脉,文义甚深,人生的起伏使得苏东坡深谙此义。大道无形可说,若可说,则为非不变之常道;天下有定名之物实乃无,无名则常名。世间一切都有其客观规律,但规律又非一成不变,永恒之变才是不变之规律。

“我生祸患久不择,肯为一时风雨阻。天公变化岂有常,明月行看照归路。”

2750501705381

猜你喜欢
贬谪司马光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千年英雄苏东坡
永不说假话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司马光说谎受责
苏东坡学无止境
司马光“警枕”夜读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