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庶的江南苏州地带,与“虎”的缘分真不浅。从地名上看,苏州有100多条位居江苏地名“虎气值”榜首。其中因白虎而得名的虎丘塔尤为盛名,苏州还有光福的虎山、黎里镇的浒泾、浒墅关以及虎啸桥……众人所知,苏州园林里也曾养过老虎,在老虎尚未成为野生保护动物时,网师园曾住过一只叫“虎儿”的老虎,其主人叫张善孖。张善孖擅长画虎,为了画虎而专门养虎。如今去网师园,还能看到殿春簃庭院西墙上的虎碑。回过头翻看孩子们在虎年寻“虎迹”的感悟,小编也忍不住去觅一觅,“抓只老虎”哉。(编辑:陶瑾)
福虎
傍晚的苏州,彩灯点亮了福虎;
安静的小区,福虎送来了吉祥;
祥和的新年,幸福装满了篮子;
安定的国家,虎威佑护了华夏。
相城实验中学初一(15)班 王雨泽
温润的江南,有不少与虎有关的传说。特别是虎丘,我认为应该排在第一位。虎丘曾引来众多好奇者探秘。“虎丘”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传说,虎丘山上有一只大老虎,无人能敌,所以称之为虎丘。这么一个壮观的千古名迹,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将父王葬于虎丘溪涧之中,阖闾生前曾令当时著名的工匠干将、莫邪锻造千把宝剑,没想到莫邪炼的宝剑有许多不合格。为了锻造宝剑,莫邪竟跳进熔炉里,之后,他们成功锻造完千把宝剑。现在有人猜测:吴王墓中可能藏有珍贵而神奇的宝剑。据说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人试图开挖虎丘吴王墓,但因墓的四周石头布有众多机关,一旦挖开,会使虎丘塔坍塌,所以就停止挖墓,但这也使虎丘塔稍有所倾斜。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而已。究竟有沒有机关,恐怕只有专业考古队实地考察之后才知道。一处景点,不仅风景美,传说也是那么有趣。难怪苏轼会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相城实验中学初一(14)班 张原乾
指导老师 徐沛
《垂虹识小录》是吴江的一种旧志,书中引用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明确记载在当时,虎丘有“十余”头老虎,也许是一个老虎的家族群,它们将同里叶氏在虎丘的墓舍及其大享堂占为“食息之地”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较之最早的一头白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虎丘曾经是名副其实的有虎之丘。另一种传说,在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死去,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改名虎丘山。但普通老百姓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它形似一只老虎。头山门就是老虎的头部,门前两口井为双眼,对称的风墙是双耳,临河石阶是虎牙,前面的黄色建筑,也就是虎丘二山门,是老虎的咽喉,山上的千人石是老虎的臀部,高耸的虎丘塔是老虎的尾巴,整座虎丘山就是老虎毛茸茸的身体。虎丘山宛若一只蹲虎,张开大嘴迎接着游客。
相城区春申中学初一(14)班 陈思睿
要说年味,我家乡的年味可以说特别浓。这过年了,当然是要搬着小板凳听爷爷讲故事。据说虎丘是一只大老虎变的,这只老虎前身伏地,后身起立,尾巴翘,样子凶猛。虽说这老虎凶猛,但以古人的智慧,自有对付的方法,那便是“断梁殿”,算是戳破了老虎的喉咙,因此不再伤人。说到这,倒要提提这虎丘的名字,却是另一种说法。
“孩子们,能猜猜叫什么吗?”爷爷说。小孩们摇摇头,我走近爷爷身边,说道:海涌山。“没错。”爷爷不紧不慢,拍拍我的肩。相传,那儿是茫茫大海。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天地演化,大海和江河冲积的泥沙,越积越厚,地壳变动,岩浆越堆越高,成年累月,变作小山丘,露出了海面。由于山上的岩石受过大海的冲击,看上去特别壮观。“好了,孩子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了。”孩子们却嚷嚷着还要听,爷爷只好又讲了一个。“好吧,其实啊,苏州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不知在哪个朝代,虎丘塔倾斜得越来越厉害,可急坏了土地公公,只好请来神威来。这天晚上,人人做了个梦……”没等孩子们反应过来,爷爷一溜烟地跑了。
吴中区东山莫里中学初一(6)班 陈泺尧
苏州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拙政园、狮子林等,但景点最丰富、景色最宏伟的还得数虎丘。虎丘塔塔高47米,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记得上次,我们登上这座塔的顶端,从塔顶上看,虎丘的美景一览无余:绿树葱茏,鲜花遍地,绿树满山。从这能看见剑池那颜真卿和王羲之豪爽的字,仿佛看见古时他们挥笔写下这千古流传的字体;也能看见孙武练兵场,又好似见到《孙子兵法》的编写。塔顶茶香味更是十足,虎丘茶十分有名,坐下来品一杯香茶,多么美好。看见此情此景,不禁想到,中华儿女创造了多少的伟绩啊!从黄帝炎帝到周武王,从唐朝到明朝,多少文人墨客出世,多少伟大发明诞生,多少震惊中外的建筑被创造。站在虎丘塔上可以联想到许多,我们想到了中华军事崛起的《孙子兵法》,也会想起清朝落后就会挨打的悲壮;想到了中国书法的昌盛,也会想起今日子孙后代不可写出一笔好字;想到了建筑的精美,也会想起圆明园被可恨的英法联军烧毁……我们要铭记这些教训,为这些成功而自豪,我们要创造更多的奇迹。
相城区望亭中学初一(3)班 樊帆喆
指导老师 周凤娟
进入农历虎年,走进商店,各式各样的虎玩具琳琅满目,走亲串户,不少人家都挂有虎的年画。我跑去问奶奶,奶奶神秘地说:“在你很小的时候啊,奶奶就给你做过一双虎头鞋,你穿上可漂亮呢。”说完奶奶便去柜子里翻来翻去,好一会儿,她手里捧出一双精致的小鞋。鞋子是全红色的,上面绣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头,大眼睛,小耳朵,额头上还有一个醒目的“王”字。“你小时候最爱听奶奶给你讲虎头鞋的故事。”奶奶说。我都忘记了,嚷嚷着让奶奶再讲给我听。于是奶奶娓娓道来。
传说黄河岸边有一个船工,他为人勤劳善良,助人为乐,每当两岸的穷苦百姓摆渡时,他从不收钱。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船工准备靠岸回家,这时一位老奶奶要过河请医生给家里人看病,船工听后,让老奶奶回家,自己不顾危险渡河去请大夫。老奶奶千恩万谢,送了船工一幅年画,画的是一位正在绣鞋的俊俏姑娘。船工很喜欢这幅画,把它挂在自己的茅屋里。说来奇怪,自从挂了这幅画后,船工每天回家,桌上都有热腾腾的饭菜。一天船工早早回来,发现家里的烟囱冒着烟,走到屋前从窗外看进去,一位姑娘正在做饭。船工推门而入,那姑娘先是一惊后又笑了,船工问:“姑娘你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我家?”那姑娘说:“是你带我回来的呀?”“啊,我怎么会带姑娘回来呢?”船工一头雾水。这时姑娘指了指墙上的画,船工这才发现,画上的姑娘不见了。“我就是这画中的仙子,喜你心地善良,特与你相识。”船夫大喜,从此与画中仙女结为夫妻。几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小虎子”。过了许久,县官听说了画中仙子的事,派人强行抢走了那幅画,挂在自家,每天甜言蜜语,希望画中的仙女下凡,可画中仙子就是不出现。再说船工和小虎子,小虎子失去了妈妈整日哭闹,船工只好来找那位送画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船工,让小虎子的姑姑连夜绣双虎头鞋,然后穿着去找妈妈。第二天船工带着小虎子来找妈妈,县官为了让仙女下凡,把画拿到他们面前。仙女果然从画中走出,县官马上叫差役去抢人,这时小虎子的虎头鞋变成两只老虎,赶走了差役,吃了县官,他们一家人又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虎头鞋的故事。”奶奶说。听完奶奶讲的故事,捧着我小时候的虎头鞋,既奇妙又美好。
吴中区碧波中学初一(9)班 张欣卓
2022年春节我们一家留苏过年,为增添节日乐趣,我们家开启了新年“寻虎之旅”。妈妈率先活捉了我这只“小老虎”,没错,我是2010年出生的虎宝宝,据说我出生时长得虎头虎脑,现在的我依旧活泼勇敢,爸爸说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趁着新年,我们一家再游虎丘风景区。景区内古树参天,各种假山盆景堪称巧夺天工,鸟儿欢鸣着像是在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据查,虎丘的原名“海涌山”,《史记》中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地,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所以改名“虎丘”。远观“虎丘”,的确像一只蹲着的大老虎,威武雄壮,蓄势待发。接着我们来到位于三香路的“虎哨桥”,地如其名,水流拍打着岸边就像老虎在低声咆哮。传说那里曾有一只山猫大老虎,夜里常在江上踱步咆哮,但它意外淹死在江中,后来人们在上面造了座桥,可是既然是老虎咆哮,为什么这座桥叫“虎哨桥”而不是“虎啸桥”呢?回家后我查阅资料也没有找到科学的解释,大概古人也有粗心的时候吧。不过一个“哨”字减了老虎的凶狠,倒也平添了一丝可爱呢。别看这座桥不起眼,它可是当地居民的交通要道,每天早晚,老人小孩带上宠物聚在这虎哨桥边谈天说地,别提多惬意。“寻虎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山塘老街,这里能看到许多民间工艺品,其中就有虎头鞋。虎头鞋一般由手巧的苏州老奶奶手工缝制,人们将虎头鞋送给小宝宝,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平安顺遂。
通过“寻虎之旅”,我发现苏州与老虎有关的事物还真不少,让我对苏州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吴中区木渎范仲淹实验小学六(7)班 姜怡
指导老师 戴蕊
网师园中有块碑,画家张大千在上面题写“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画家张大千,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样样精通。书法刚劲有力,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先仲兄,即张大千二哥,张善孖。张善孖善画虎,自号“虎痴”,作品有《怒吼吧,中国》《飞虎图》等。而让他成为画虎大师的,是他在网师园里养的一只老虎——虎儿。
民国时,张大千和张善孖从四川迁来苏州,买下了部分网师园,作为居所。1932年,刘湘一部下捕获两只幼虎,刘湘念同乡张善孖爱虎,决定送一只给他。张善孖赶忙亲自去迎接。回来时,火车不敢带老虎,他只好搭军火船到南京,然后从南京辗转到苏州。之后几年,小虎和张氏兄弟在网师园西北的殿春簃住了下来,并且得名“虎儿”。虎儿越长越大,张氏兄弟担心它本性难移,决定把它送到寺中去度化。大师认为它很有佛性,赐法号“格心”。张善孖把它喂养得毛色光亮,活泼可爱,它时常与主人玩耍。每逢文人雅士应邀集聚网师园,诗吟酬唱,挥毫泼墨,它也常伴左右。张善孖每日观察虎儿的一举一动,对老虎的动作神态了然于胸,所以他笔下的老虎总是威风凛凛。后来,虎儿犯了一事。苏州长三堂子有十女跟张善孖游览东山,游山玩水,不觉已三日,大家都颇显疲惫,他即邀她们回网师园休息。不料,众人刚进门,三日未见主人的虎儿顽劣之态顿显,突然从门后前扑,女子们当即花容失色,吓得软瘫在地。见虎儿如此不给面子,他立刻训斥道:“你这畜生,怎敢惊吓客人!”并在它脑袋上轻拍一下,即刻,虎儿眼中似显委屈,驯伏在地,当晚不思进食。翌日,只见虎儿仍匍匐原处,整天未进食。平日里被恩宠的虎儿,怎禁得住主人的责骂?他马上请来兽医开方配药,虎儿仍病恹恹的,又请来法师给虎儿讲经,进行开导,仍不见效。连他亲自向虎儿作自我检讨,也无济于事。虎儿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最后含恨九泉。张氏兄弟痛惜万分,将虎儿埋在网师园西北角假山下面。张大千立碑并题写“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
光阴荏苒,直到现在去网师园,仍可看见这块碑,他包含着张善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与实践,更体现了张氏兄弟对生命的敬重。张善孖后来的几幅画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也得益于他养的小虎——虎儿。
吴中区碧波中学初一(9)班 陆逸涵
在网师园殿春簃的一个角落,有一块墓碑常常被人忽视。“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当我看到墓碑上篆刻的这几个字时,我就在想,虎儿是谁?先仲兄又是谁?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个虎儿并不是人,而是一只老虎。奶奶告诉我,网师园里以前的确住着一只老虎,这只老虎身世不简单,它是被一名书画界名人张善孖收养的,而他有一位弟弟叫张大千,张大千对他的哥哥十分敬重,碑文上的先仲兄即是张大千对哥哥的尊称。大家都对王羲之再熟悉不过了,要说他是个“鹅痴”,那么叫张善孖“虎痴”是不为过的。他的许多画作都与虎有关,不论是昂首长啸的虎,还是奋扑腾跃的虎,无不栩栩如生。对了,虎儿是张善孖的朋友送给他的,张善孖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它。但后来虎儿死了,张善孖十分伤心,就把他葬于殿春簃中以表纪念。好景不长,张善孖又逝世了,张大千悲痛欲绝,想起哥哥对虎儿的爱,便写下这句碑文,做成墓碑,从台湾寄回大陸网师园。走进网师园,感受着这份永恒的兄弟情深。
吴中区碧波中学初一(8)班 徐嘉琪
“这就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老虎,经历过五百多年历史的风吹雨打,它的艺术魅力却从未减少……”看着眼前憨态可掬的泥老虎,一些温柔的语调好似透过厚重的时间,轻轻落在我的耳边。
外来务工人员总是在烟火里奔波,他们每天脚不沾地,为了自己和儿女在城市里谋求安安稳稳的生活。那是在父母带我离开老家不久,第一次离开熟悉地方的我,已没了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激动之情,到最后沉淀的只剩惶惶不安。父母忙碌,同学陌生,甚至连空气中都嗅不到一丝熟悉。又是一次放学,我紧紧攥着衣袖,在暮色沉沉中等待父母,我有些不安。“小朋友怎么了?”嗓音带着淡淡的担忧,我一听更难受了,她就有些手足无措起来,“别哭啊小朋友,这个小老虎送给你。”我抹了把眼泪,看到一只色泽鲜艳的小老虎,抬头看了看她,是一位满头风霜的老人。她叹了口气也并未说话,而是站在旁边。我偷偷看了看她,又捏捏手上的老虎。没过多久,妈妈带着急匆匆的脚步向我跑来,“妈妈来晚了。”她叹气说。我摇了摇头并未说什么,只听一旁的阿婆先开了口:“你好。”之后她们一路聊回了家,我这才知道阿婆其实是我家楼下的邻居,她是一位独居老人。自此以后她便开始接送我了。
一开始我们并不熟稔,但在一来一回的路上感情也慢慢建立起来,于是我便成了她家的常客,每日放学都在阿婆家吃晚饭。她家里有一张实木桌,上面摆着一大桶泥和颜料,还有一些牛皮。到了暑假,她经常在我写作业时,在一旁做泥老虎。她说她老伴和他的祖祖辈辈都是专门做泥老虎的,以前每次过年,他总会为阿婆精心做一只泥老虎,现在放满一整个柜子呢!她讲的时候眼睛里有淡淡的笑意,还带我去看了看那个壁柜。当我亲眼所见时,一整个壁柜都是栩栩如生的泥老虎,各個憨态可掬,各个色彩鲜艳。我感叹道:哇,好厉害,那现在你们还在做泥老虎吗?她揉了揉我的头说:“没啦,现在家里只有我在做了。”我抬眼看着她,她的眼里泪光点点,我突然抱紧了她,说:“那以后我和你一起做。”阿婆开怀地笑了。从一开始的不成形状,到后面也能做出虎头虎脑的模样。虽然我做的和阿婆的完全不能比,但她总是乐呵呵地夸赞我。那一整个暑假,我便和她,和泥老虎度过了。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泥老虎的含义,直到过年时,阿婆上门带了一整套泥老虎来,我摸着它们爱不释手,我摸着,也琢磨着泥老虎的含义,可能是将自己的祝福与爱意赠给喜欢的人。当时我也暗下决定,一定会好好练习做泥老虎的手艺,但又因国庆父母带我出去玩而耽搁,便打算回来再做。然而,回来便得知阿婆的孙子出生需要阿婆照顾,阿婆搬走了。她走得比较急,急得连招呼都没和我打一声。我气得将未完工的泥老虎丢掉,眼泪却还是不争气地流下。小孩子的气性大概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去后唯余淡淡的思念与忧伤。有时看着逐渐掉色的泥老虎,我想给它上个色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作罢。“发什么呆呢,走了。”妈妈拍了拍我,我渐渐回神,听着讲解说泥老虎走出国门,泥老虎的名声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人关注。我看着笔风遒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婆教我制作泥老虎的语调浮现在耳边。我笑了笑跟了上去,走出的是回忆,走向的是未来。
吴中区碧波中学初一(9)班 廖佳昕
东山坐落于苏州南部地区,这里三湖环绕,景色秀丽,其中让我流连忘返的却是那响水涧风光了。那时正是黄梅时节,我们来到西街,朝着巷子走去,“嘘——”仔细听这声音欲渐欲响,这细小的声音也已不再那么温柔,仿佛轰鸣声震耳欲聋,又欲虎啸轰鸣,响彻云霄。走近一看,响水涧的水流急剧往下游,重重地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宛如猛虎出击,正迈力摆动着大腿,向着猎物奔去,此等雄伟之景,无不让人赞叹不已。
在这里还相传着一位名人,他便是王鏊了。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8岁能读经史,12岁能作诗,16岁随父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一些大臣都称他为天下奇士。明成化十年(1474),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翌年,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一时盛名天下。王鏊致仕回乡至逝世,家居共14年,“不治生产,惟看书著作为娱,旁无所好,兴致古澹,有悠然物外之趣”。他居官清廉,全无积蓄,被人称为“天下穷阁老”。他潜心学问,文章尔雅,议论精辟,使弘治、正德间文体为之一变。著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姑苏志》等。他的成就也如此响亮,正如这响水涧一般,虎啸响彻云霄,成就闻名世界。响水涧,以他流水不腐的活水,以他甘甜、丰盛的乳汁孕育了一代代东山人,东山人难以忘怀响水涧,他那虎啸般流水是东山人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
吴中区东山莫里中学初二(7)班 潘宇
24225017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