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体验姑苏繁华与江南文化,自古“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七里山塘是最好的去处。其实,除了欣赏街上古迹,人们还能在支巷中发现“惊喜”。比如跨过山塘街边著名的通贵桥,就来到了东杨安浜,而这条整洁宽敞的巷子里,有着一座玉涵堂。
通“贵”通往“阁老厅”
东杨安浜以河浜为名。民国《吴县志》将其与西杨安浜合称东西杨安浜,《吴县图》《苏州图》均有路标。巷内有玉涵堂,即吴一鹏故居,俗呼“阁老厅”。玉涵堂始建于明嘉靖十年,是明代苏州山塘街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意。
吴一鹏与山塘的渊源颇深。“通贵”,意為贵人通过之桥。《丹午笔记》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这座桥通往的贵人,或许指的就是“阁老”吴一鹏。
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今苏州)人。弘治六年进士,世宗即位后迁礼部左侍郎。嘉靖六年进礼部尚书,入内阁典诰,张璁、桂萼忌之,出为南京吏部尚书,两年后致仕,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祭酒、太常卿,著有《吴文端集》四十卷。吴一鹏特别注重孝道,故居即是他为孝敬母亲修建的宅院。吴一鹏为官正直,体恤民情又颇著风节,沧浪亭五百名贤石刻上对他评赞:侃侃吴公,独持大礼,宁被罪愆,不敢失礼。
吴一鹏故居历史悠久,是苏州城外明代最大的古建筑群。主要建筑分为三路五进,厅、堂、楼、阁、斋等,汇集了中国各种房间的形态。玉涵堂是吴一鹏故居的主厅,建筑高大宏敞,面阔三间,东西两山墙有砖细勒脚,青石古墩柱础,轩敞古朴,属明代遗构。由于年代久远,玉涵堂几经变化。清代,这里是舞榭歌台。诗人袁学澜曾有诗赞:“袍笏登台劝客觞,歌舞楼台枕山塘。人间富贵原是梦,阁老厅高作戏场。”范广宪《玉涵堂》也道:“旧家人溯住山塘,解组归来别业藏。访遍舞裙歌扇地,秋风吹老玉涵堂。”
山塘河边运茶忙
玉涵堂内还藏着虎丘茉莉花茶的传奇。
旧时,东杨安浜就有窨制花茶的加工场,而在近现代,玉涵堂更是成为了苏州花茶的重要生产和销售基地。
这要从经营着吴馨记茶庄的吴子平说起。这位茶商善于经营,也会用人,以吴胜元字号主营长江以北的茶叶生意;长江以南的生意用吴馨记字号聘用同乡远房侄儿歙县人王子颂协助经营。北方市场以慈禧最爱的茉莉香片最为著名,成为八旗子弟皇宫贵族的专享。南方市场上,吴馨记分号一直开到福建下渡、南洋新加坡等地。
吴馨记和吴胜元经营的花茶都由王子颂负责运送到福建去窨制。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子颂采用苏州当地茉莉花,改进花茶窨制工艺,减去了福建花茶的火气,提高了香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苏作花茶工艺,受到了南北方老茶客的追捧。他还大力倡导苏州虎丘地区栽种茉莉花,对茉莉花成为虎丘地区名牌产品作出了贡献。
同时吴胜元茶号从药材商人手中购得玉涵堂。当时这座四路五进的“阁老厅”,东二路被用作古董收藏和接待宾客品茶之处,西二路用作厂房,精制茶坯,窨制花茶,其水路运输一直通到正门前杨安浜。1956年公私合营,以吴家为首的吴馨记等徽商字号和玉涵堂一起被并入苏州茶厂,取消所有字号,创立了虎丘牌,王子颂受聘为苏州市茶叶公司顾问。
后花园里品“三花”
新中国成立后,玉涵堂为苏州城市产业和城市品牌发挥了很大的功能作用。主厅用作苏州茶厂的生产车间,其余为居民住房。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玉涵堂修复工程被列入苏州市政府实事工程,得到了全面的保护修缮。
东杨安浜2号作为玉涵堂西一路,建筑面积660平方米,从门厅往里的三进老宅,雕花格窗、砖雕门楼富有浓浓的传统韵味。4号为玉涵堂主体西二路,进门即是2层门厅,有三进传统院落。
其中玉涵堂西一路设立了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玉涵堂主体西二路的三进传统院落内设立了姑苏区运河文化展示馆。展示馆分三进两层,一楼以“四季非遗文化”为脉络,集中展示了姑苏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作品,二楼设有姑苏区非遗传承交流和互动体验空间。
玉涵堂中路为中医药展示馆——国涵堂,展示苏州吴门医派中医药文化,为游客与周边居民提供配套中医服务。
玉涵堂后花园为山塘街真趣园,结合了苏州园林和昆曲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元素,以及苏州地方特色评弹和茉莉花茶。让人坐享园林实景,体验苏州文化。
与此同时,姑苏区虎丘街道也在积极挖掘玉涵堂的历史文化底蕴。2021年,虎丘街道与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联合开展了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其间完成了对留园、许宅雕花楼、玉涵堂、吴晓邦故居、叶天士故居5处名人故居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挖掘了苏州名人文化,扩大了“江南文化”影响力。虎丘街道给自己设置的要求是寻访中一定要见到名人后人,听他们亲自口述记忆,将与古建老宅有关系的故事记录下来,之后按照人物生平、涉及领域、家族沿革、名人故居情况的脉络来整理。几经辗转,玉涵堂也寻得了原房东的后人,得知了其父当年经历的离奇故事。
苏州花茶因虎丘而一直享有盛名,玉涵堂既是文保单位,又曾经是虎丘花茶的制作基地,更是将虎丘“三花”文化通过花茶窨制传播到全国各地的桥梁纽带。山塘街边的这座展示馆,正在将江南雅韵与“三花”文化沿着运河传播得更久更远。
33245019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