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杨越丹
因为生活在我们身边,“小人物”的“善行”总让我们不断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社会的正义、正气。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又因没有距离感,更让人倍感亲切。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花苑,正是一群“小人物”用自己的力量感动、支撑、照耀了周围。
爱书人捐赠图书千余册,构建静心读书的文化氛围
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花苑7幢的居民汪宏华给社区捐赠了千余册图书。这些图书种类繁多,包着书皮封面,完好如初。其中一批是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精装版,具有收藏价值。社区工作人员将书籍整理后,整整装满了2个社区图书馆书架。
将珍藏多年的图书捐赠出来,汪宏华解释:“这些书我都看过,放在家里也无法产生更多价值,不如分享出来供社区全体居民阅读。”话语朴实而真挚,很让人动容。
汪宏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小喜欢读书。“小时候,别的孩子最喜欢收到糖果、玩具、布偶之类,而我最想要得到一本新书。”据他介绍,那时候的书籍非常珍贵,1本普通图书的售价约几毛钱,相对于家庭每月几块钱的工资来说,太贵,很少有家庭愿意给孩子买课后读本。但为什么汪宏华会有这么多书?他说:“我父母本身也非常喜欢阅读,从小教育我,读书好,读书开阔人的眼界……受了父母熏陶,我很小就开始读书,课堂之外还读各种课后读本。别人父母可能认为阅读课后读本是浪费时间、耽误功课,也浪费金钱,我父母则很开明,虽然家里不富裕,也从工资里挤出钱来给我购买书籍。”
将家中珍藏的这么多载有珍贵回忆的书籍捐給社区,汪宏华说,不仅是对书本价值的升华,也是父母乐意看到的。老人家对现在的读书状况很是担忧,以前就经常念叨说周围看书的人越来越少,都在上网、玩手机,特别是年轻一辈鲜少静下心来好好阅读。通过这次捐赠,如果能让更多人加入读书的行列,也算是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花香沁人心肺、余味深长。
时髦阿姨奇思妙计,创造方言承袭的文化环境
“易拉罐、碎玻璃、旧衣服,旧鞋、旧棉絮、牙膏壳子,硬纸板、废旧报刊、塑料瓶,屋里堆了不少,快点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这是一段出自领秀金品花苑退休居民许海英编排的垃圾分类吴语rap,通过将苏州特有的吴侬软语与普通话结合,以rap说唱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怎么会想到这样一种形式呢?许海英回忆道:“有一天下午,我去学校接孩子放学,路上听他哼唱新学的儿歌,我突然想到我们苏州的吴侬软语那么好听,可很多小孩对此已经很陌生了,很多年轻人也只会听不会讲。我们把吴侬软语与普通话相结合,编成rap或绕口令,可以让小孩多接触、多学习苏州话。”
61岁的许海英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自社区成立之初就肩负起自管小组长的职责,帮助社区快速掌握辖区退休人员情况,同时将有能力、有精力的退休人员带动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帮助社区打造出第一支社区文体队伍秀韵舞蹈队。社区开始招聘网格员时,她又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并拉上好姐妹一起加入。
许海英常说,她作为退休人员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发挥点余热。说得轻松,做起来却不易,能坚持下来就更了不起,她用真情、爱心给社区、居民留下了太多感动。
“好搭档”真情真意,助力患病居民走出心理困境
家住领秀金品花苑3幢的居民费大桢,年初不小心摔倒被送进医院,虽然及时送医,但因意外造成的大面积血管堵塞造成脑梗,引起半身瘫痪。脱离危险后的费大桢被转入苏州瑞盛康复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刚开始我每天都很悲观,基本自暴自弃了。”费大桢说,“突然从一个正常人变得无法控制自身行动,一时间无法接受。”眼看着治疗需要源源不断地花钱,任凭家人如何劝导宽慰,始终无法说服意志消沉的他配合治疗。
获悉情况后,社区网格员孙成鱼和陆福宝第一时间赶去看望费大桢。一番掏心窝子地唠家常,让费大桢的抵触情绪逐渐消减,“和他们聊得多了,我扭转了心态,既然已经这样了,我就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治疗才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费大桢愿意接受各项治疗,太太潘志强和家人深感欣慰。
在康复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费大桢和家人决定回家继续康复。得知潘志强照顾不过来,孙成鱼和陆福宝又自告奋勇学习脑梗康复训练方法,从网上查阅资料,不断向医生请教,坚持每日上门陪练。有时费大桢会有畏难情绪,甚至不给好脸色看,但孙成鱼和陆福宝始终情绪高昂,哄着他完成各类康复训练。
四个月后,费大桢借助辅助已经可以坐、立,半边手脚也慢慢变得不再僵硬。潘志强说:“他们是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什么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丈夫情况能够好转,恢复到现在这个程度,我由衷地感激孙成鱼和陆福宝的陪伴和帮助。”
领秀金品花苑的这群“小人物”,用他们的行动温暖着这座城。
312850190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