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登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从苦难走向辉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个谜题必须到党的历史中寻找答案。党史积淀着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
有道是:政史不分家。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自己所教的高中政治学科为载体,观照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用鲜活的党史素材设置情境,带着问题、领着学生一起追寻党史轨迹,尝试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中心议题,以“学史明理,树立科学精神”“学史增信,增强政治认同”“学史崇德,实现价值引领”“学史力行,自觉公共参与”为四个子议题,努力探寻我党走向百年大党、强党的奥秘,浅谈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学史明理,树立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在统编版必修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学生质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像苏联和东欧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积极组织学生争论,并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得民心者得天下;二是立足国情,基于历史和现实,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危中转机;三是党不断地完善、超越自我,从容应对各种艰难险阻。
对于这样棘手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党史,基于国际比较以及《政治与法治》的学科视角,揭示党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坚持了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等。
也可以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歷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做到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党史教育的教育思路和表达。从风云变幻的历史现象追问到政治层面,再上升到马哲的高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二、学史增信,增强政治认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思政教师要抓住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要讲好党的故事,让枯燥的政治理论课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党性教育,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穿越百年的时空,历久弥新。红色文化是一种崇高的文化信念,是扎根中国大地所诞生的特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的符号。结合统编版必修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中华最惨痛的沉沦造就了最辉煌的崛起。这就是1934年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中国南方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六千人。可正是这支军队,从苦难走向了辉煌,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借助长征路上的“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金色的鱼钩”“半条被子”等经典故事,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当中,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达成政治认同的素养目标。
坚定的信仰不仅能让人有奋斗的方向、有前行的力量,更能收获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学生获得感是衡量和检验思政课实效性的试金石。思政课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磨砺,以史为镜,必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充满蓬勃朝气。
三、学史崇德,实现价值引领
思政课上渗透党史教育,如果只注重知识灌输,缺乏情感培养,入脑却不入心、入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也只是一纸空谈。习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那么,怎么去引领我们的青年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引导学生闲暇时观看主旋律影视剧,既可放松身心,又能润物无声。如:今年上半年霸屏热搜的《觉醒年代》,它将镜头对准了1915年—1921年期间那群以救国为己任的热血青年追求真理、为改变中国命运而奋斗的澎湃岁月,尤其是早期的共产党人如何坚定革命信仰投身革命洪流。即使学生时间有限,无暇整节整节地观看,也可精选相应文本资料——高燃台词,剪辑精彩短视频,设置课堂专题讨论,开启一段跨越百年时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对话:有的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他们则是因为相信而让我们后来人看见。
借助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我们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乃至人生规划的深入思考,并对全班所有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成为这样的人?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填报志愿和选择未来职业时就意识到: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时代、与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坚决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用主旋律影视剧代替传统说教,转化为情感启迪,学生深受感染,将爱国情、报国志自觉投入到报国行的接续奋斗中去,这才是故事的真正迷人之处。
四、学史力行,自觉公共参与
思政课堂虽小,但社会课堂很大,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式、现场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思政小课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大可能。
为此,探寻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程中协同育人,特别是充分利用乡土红色资源以及红色背景下的名人文化,追寻乡土红色基因,譬如:见物——到访红色基地;见事——宣传先进事迹;见人——访谈优秀党员等,进行现场互动教学,重温党的峥嵘历史。先烈们正是用热血和生命浇灌了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先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使得他们获得了永生。
真信才能笃行。通过知名人知名事,家乡人家乡事,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真正涵养家国情怀、爱国担当。对广大学生来说学史增信,更要学史力行,教育学生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家乡反哺家乡、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中,争做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资政育人,方能传千秋。创造性地利用思政课这一平台,深入挖掘和用好党史资源,将党史宣传教育和思政课教学融合育人,引导青年学生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每位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27475005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