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改革发展,学生培育目标也正经历着变化,从过去的知识教育到如今核心素养培育进行了深度变革。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活动是通过生活化、休闲化、体验化的教学来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在研学课程中以我国“元曲”为主内容,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文艺形式,“元曲”融入研学课程中,让学生走进元曲的艺术世界,通过收集元曲艺术图文资料,探究元曲文学艺术研究,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行开展以元曲为核心与教改编制高中语文教材融合进行,从多个融合的角度出发,在课程实践中融入趣味性、生活性,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一、研学旅行概述及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人墨客游览大好山河,体验风土人情,在精益求精下成就非凡。研学旅行注重是行、思、学的融合观念,注重校外校内的融合,注重教材与学生真实情感体验融合,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体验合作探究,塑造良好的品格。研学旅行是创新型培育方式,与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比较吻合,研学旅行不是单一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多层次、可视化和情境化教育方式,能够更好促进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研学课程的重要性。研学旅行中的每一位学员参与研学课程,在原有思维学习模式上加深教材内容的理解,实现行、思、学的一个学习过程,从中感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实现了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
教学的改革是促进研学课程重要原因,现代教育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核心素质,注重“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质量考察中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三大方面,而这些恰恰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研学课程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探究性、体验性实践活动,还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根据不同教学组织或者不同学校进行设计的区域活动,注重“以生为本”创设更符合学生个性特点或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特色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学识的应用,提升学生与文化与自然亲近,强化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在2016年我国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學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课程计划纳入教育计划当中,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体验和应用,通过看、听、说、写等方式表达情感,实现“行、思、学”为一体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当前我国中学阶段的“元曲”教学现状
研学旅行课程是基于教学环境的考量所创设更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体验性课程,从当前我国语文课程中的诗歌元曲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教学中忽略情感渗透,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等主要原因的影响,因此创设研学旅行课程是最具针对性,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中元曲教育不仅是新高考的要求,还要在教学时渗透核心素养。但是在应试环境巨大压力下,元曲的教学更是围绕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教学。随着教学改革诗歌元曲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中“朗读并背诵全文”成为高中诗词曲根深蒂固的教学思维,于是课堂就会出现程序化、结构化,而元曲的渗透就呈现出形式化。当然这种传统的教学也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因为能够快速在应试环境中脱颖而出,很显然这与“行知合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出入。
(二)教学理解把握不到位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有着它独有魅力,与我国诗歌一样是非常凝练的文学样式,尤其是元曲中所描写爱情的篇章,感情更为泼辣大胆,这也是元曲的魅力所在,也是能够永葆元曲魅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元曲的过程中,常常只是做浅层的释义,没有能够真正直击元曲更深层内涵,导致教学解读完全不足,影响学生去体会元曲作家的时代、立场、经历等,文字是表达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尤其是对政治及社会表达的愤懑不满情感,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环境,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可惜由于对这些情感与立场教师的把握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真正体验。
(三)教学元曲素材比较单一
经典教材是渗透传统文化、推动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大多数都被禁锢在课堂,而课堂又是以教材教学指导为主,导致课堂上教材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这也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不高。另外单一的教材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比较空洞片面,缺乏一定学习体验。很显然研学旅行培育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够更好为学生打造研学环境,能在实践情境的影响下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不断完善和提升的有效保障,教学评价不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由目前教学的情况来看,高中元曲教学主要评价方式还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影响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无法检验学生思维的提升,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健全教学评价是语文素养提升重要保障,而研学旅行学习评价是阶段性、全面性、针对性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三、研学旅行课程中培育语文素养需注重现实
中学生在高强度的教学环境下参与研学旅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学习环境、放松心情,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行学”行为,能不断将学生自己的身体及心灵融入我国的山水中,融入到广大的疆土上,并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为此,导师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要以教材为依据,将高中“元曲”内容融合到活动当中,要注重语文素养培育下“元曲”融合的几点要素,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第一,要融合传统文化情感。
以“元曲之路”为主题研学旅行,应融合元曲民族文化,在旅行的环境中应引导学生探究“元曲”,感受元曲独有的魅力。元曲被称为我国“文化沙漠上的一片绿洲”,这充分说明元曲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指出元曲的起源地。元曲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文化地位,与我国唐诗、宋词齐名,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文学之盛,是基于元朝时期残暴的等级制度和知识分子处在“八娼九儒十丐”的悲惨境地下产生,使元曲的形式具备不一样的文化土壤,推动元曲的空前盛行。著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是元曲巨制之人,关汉卿所创作的《窦娥冤》经过几百年来仍然深受人们的传颂。为此,以“元曲之路”为主题研学旅行,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二,要融合研究性课题思考。
研学旅行需要结合课题作为研学的载体,活动开展可以是学校集体安排,也可以是学生本人确立所研究的课题。校本的研学旅行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对元曲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旅行探究、体验风俗民化等,将每个学生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汇总,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要融合语文学科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研学旅行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在研学旅行中融合语文学科内容,通过将语文教学中“元曲”知识融合到研学旅行中,为“元曲”教学培养拓宽了教学渠道。“元曲”融合到研学课程,还可以融合更多学科内容,比如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将研学旅行培养的时间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研学旅行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旅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研学旅行中要有活动策划、行程安排、导游讲解、宣传总结等活动,在这些研学活动中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从旁协助指导,在参与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研学旅行不仅在学生组织策划管理方面综合能力提升,在其生存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野外生存技能,包括食物来源、住宿管理、逃生演练,提升学生潜在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意志力,塑造良好的品质。
四、基于语文素养培养下研学课程的实施对策
针对当前的教学环境,高中的“元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研学旅行课程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补,是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同时也是教材知识与情感体验的融合,为此,创设优质的研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元曲”知识的渗透和传承。
(一)明确校内与校外的融合
教学改革是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研学课程是一门全面且丰富的课程。研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研学旅行进行渗透教学,在“行、思、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研学课程《元曲之路》需要挖掘文化旅行资源,整合家、校、社三方力量,结合新教材,帮助学生参与和了解社会民俗和风土人情。开展“元曲”研学课程,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本学情,通过丰富学生的教学感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国的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而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为了能够系统培养学生核心目标,开展元杂剧深入发掘和研究,并观察和收集元曲艺术图文声像档案资料,将元曲艺术不断渗透到学生中。
(二)打通研学课程与教材渗透
研学课程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热点,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情境教学环境中检验知识、体会情感、提升技能,从而提升核心素养。研学课程要积极打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壁垒,在共同促进作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获取学科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从而达到旅行学习目标,将在旅行的过程中畅游知识海洋。教师强化研学课程与教材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模式,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沉闷紧张的教学环境变革到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研学旅行课程优势,做好教材为“点”,以研学为“面”,发展好“点”与“面”的关系,全新的教学模式更符合新时代的需要。
(三)加大课程与人才培育融合
传统的教学是单一知识输出方式,而研学则是传统教学的升级改造,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知识理论与应用实践全面展开,强化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实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针对研学课程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教育意义,并鼓励各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强化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研学旅行课程路线选择山西,可以游览著名的“花戏楼”,认真观赏花戏楼的工艺结构,感受我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包括花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内容,听一听戏曲,感受一下关汉卿元杂剧《窦娥冤》,通过现场的戏曲表演,能够深刻体会《窦娥冤》“以悲为主,悲喜交加”的民族风格,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正確的情感观念。
(四)构建科学客观的考评机制
研学旅行是基于“生活即教育”,通过转变教学模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本质。研学课程是融合多个学科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发挥研学课程应用价值,构建科学客观的考评机制,通过采用过程考评和柔性考评等多种考核力法,能够更加全面评价此次研学旅行的成长情况。多种考评方式能够更好激发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体会情感,继承与发扬传承文化,并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研学旅行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是学校根据教学需求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各个学科核心内容,打造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研学旅行不仅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还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技能。以研学课程《元曲之路》作为此次研究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晓瑜.基于研学旅行培育语文素养——以研学课程《唐诗之路》为例[J].语文教学研究,2019,000(011):P.11-15.
[2]毛锦旗,郭剑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以河西走廊研途问景为例[J].地理教学,2020(15).
[3]陈金星.“素养为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策略——以《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性学习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9(11):122-123.
[4]雒社阳.多元结构 异彩纷呈——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话剧、戏曲)剧目述评[J].当代戏剧,2018:10-12.
王嵩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教师。
399250058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