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技能是人和人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个人成长、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完成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经过程。尤其是在特殊学校里面,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通常存在社交沟通障碍。因此,在智障学生语文课堂中运用社交情境剧作为突破口,实践发现,可以有效提升实效性。
一、情境剧教学的价值:融合与育人
(一)育人性
社交情境剧之所以具有育人的功能,在于其包含的各种元素。如:角色设定、情境布置、情节内容等都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导向一致,如言行规范、集体意识、心理健康等主题;更在于社交情境剧本身的实践性特征,在演练学习中,智障学生能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情境,获得更多的社会性成长。
(二)发展性
社交情境剧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将学习内容引入情境,为智障学生提供适合合作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空间,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以协作的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内化社会性角色,在阅读、理解、体验、交流方面获得提升,同时培养自信心,增强合作能力,从而获得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融合性
社交情境剧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从生活语文课堂出发,又不局限于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社交情境剧将融合多学科、多环境、多手段进行整合性教学,通过立体形象地呈现书本上的抽象知识,以有趣灵活的形式为智障学生完整地打开学习的窗户,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促使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二、情境剧教学的实施:重构与适性
社交课本剧教学的实施要从智障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着眼于他们的生活需要,从适应能力的发展来进行评价,基本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五步:
(一)从生活出发学课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社交课本剧也从生活这一核心出发,以生活语文教材为学习内容,通过生活化的目标、方法、情境让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再以社交情境剧实现知识迁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课文知识是进行社交情境剧教学的首要前提。统编版《生活语文》教材兼顾智障學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单元主题式框架向学生展示常见的生活场景,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如:一年级上册《老师同学》,很多智障学生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因此要引导他们认识老师、同学。教学中就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通过听、看、认、读说等趣味性的方法学习生字词:“我”“你”“他”“老师”“同学”“你好”等;句子:“老师,你好!”“我们是好朋友”等。扎实学好课本知识,是编演社交课本剧,提高综合能力的根基。
(二)从需要出发编剧本
社交情境剧的创编着眼发现生活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的关联点,由点切入,编写实用性较强的剧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剧本源于课文、高于课文,实现智障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提档升级。
剧本的编写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真实的需要,一份智慧去融合生活社交的场景,一支神笔去编撰适合学生的剧本,才能使智障学生入情入境入戏。如:统编版《生活语文》一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课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男”“女”的区别。教师可以从社会生活中男女性别差异明显的“上厕所”入手编写剧本,沿用教材中的人物形象,设计符合智障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动作和简练的语言,还要细化旁白、道具提示等,使社交情境剧的编写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再如社交情境剧《理发》《我们的爱好》《打扮自己》等都是根据课文《男生女生》整合延伸而成的简短剧本。如:天天和贝贝两家人一起逛商场过“六一”儿童节,天天挑选了汽车、手枪,和爸爸一起投篮,贝贝挑选了发夹、布娃娃,和妈妈一起过家家。剧本必须可操作性强,对话丰富,适合生生反复合作练习,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的参与度,加深情感体验。
(三)从能力出发选角色
夸美纽斯曾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智障学生能力千差万别,选角时一方面要从能力出发选择恰当的角色,不盲目拔高;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人意愿,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活动。
社交情境剧的演员全部由智障学生来扮演,遵循“以能力定角色,鼓励全员参与”的原则,老师可以将剧情内容告知学生,并进行简单的示范。之后,智障学生可以自荐或互荐角色。如一年级上册《教室》一课创编了《我们一起大扫除》的社交情境剧,可以推荐平时劳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扮演被帮助者,在你帮我助的合作互动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提高的舞台。除了选定台前的角色,还有幕后的角色也不能忽视。智障学生要承担道具制作、场景布置等任务,喜欢绘画手工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画画剪剪贴贴,一起动手参与,共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四)从适应出发演文本
表演是社交情境剧的呈现方式,也是智障学生参与社交的真实反馈。通过体验不同的角色,经过台词对话、动作表现、站位提示等训练,逐步深入理解、体验社交情境,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交情境剧要进行反复排演才能完整地呈现。老师要指导他们背台词,了解角色的动作、表情、把握心理活动。表演是逐步体验融入角色,创造性表现角色的过程,从中培智学生也在逐步习得倾听、表达、交流的技能,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发展出适应性行为。如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互相介绍》。
场景一:教室。学生运用句式,学会沟通:“大家好,我叫***。”“我是一年级学生。”
场景二:校园。在真实环境中初步培养学生沟通意识:“你好,我是一年级的***。”“这是我的朋友***,他上二年级。”
场景三:社区。鼓励智障学生大胆交往:“你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我叫**。”“你好,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加入动作“抱一抱”,或者“微笑”的表情等等。
社交情境剧表演极大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他们社交沟通能力的良好途径。
(五)从发展出发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大,发展性评价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社交课本剧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情感状态、伙伴关系、内容效果等,多元、开放地评价智障学生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剧本表演的评价和分享是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互动的交流过程,也是互相促进提高的过程,更是加深认知理解,达到“以演促學、学以致用”目的的过程。如一年级上册《元旦》编写的社交情境剧《拜新年》,智障学生组成家庭,在喜气洋洋的新年氛围中去亲戚家拜新年,他们知道了拜年的习俗和礼仪。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智障学生交往能力评价表》详细记录学生表演过程的细节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在社交中各项能力的发展和社交沟通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你们在做什么?”“某个角色有没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今后,你们知道怎样去别人家里做客了吗?”等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回顾表演内容、链接未来生活,让他们都能从中受益。
三、情境剧的成效:革新与成长
社交情境剧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支撑下,为智障学生量身定制有趣、适切的剧本情节,涉及学校生活、个人生活、交通安全、健康饮食等主题。社交情境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多学科知识,以别开生面的剧本形式呈现可触可感的社交场景,将听、说、读等语文基本要素有效地融合在具体形象化的“演”之中,通过经历完整的社交过程,积累社交经验,发展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从而切实提高与人沟通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在培智生活语文课堂中运用社交情境剧的教学新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表演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使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丹丹.提高智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必要途径[J].现代特殊教育,2008.(04).
[2]李振华.打开学习语文的多扇门——听说读讲演的综合训练[J].教育园地,2016.
[3]张红芬.课文表演让学生爱上语文[J].学科教学探究,2016.
[4]汪海荣.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
王瑜欢,江苏省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385250058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