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美,赵 艳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山东 淄博 255300)
在临床上,颈椎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颈椎骨质增生诱发,典型症状是颈肩部疼痛,疼痛区域能放射到头枕部,也可放射到上肢,且多数患者伴发眩晕。本病的发生与颈部长时间姿势僵化,导致颈部应力异常和肌纤维低负荷收缩有关,主要病变为颈椎4~5节和5~6节这两个区域。西医治疗多以抗炎、止痛、抗水肿为主,收效有限。而中医外治法对颈椎实施干预效果尤为突出,包含针刺、艾灸、刺血、火罐、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案,使中医护理真正能够发挥显著的临床作用。我院近年来开展了颈椎病的中医外治专项护理研究,为此类患者应用特色的中药罐进行辅治护理,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纳入病人群体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并收治的116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查体、X线检查完成临床确诊,将全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50.32±6.78)岁;病程0.5 a~9 a,平均(3.22±1.49)a。观察组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36岁~70岁,平均(49.58±7.25)岁;病程0.5 a~12 a,平均(4.01±1.09)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关于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中颈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贫血、严重皮肤病、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类疾病、皮肤对研究药物过敏。
所有患者给予颈椎病常规对症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休息、牵引、脱水、止痛等西医处置。同时给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选穴包括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和外关穴。患者坐位,常规以医用酒精消毒针刺区域皮肤,术者用30号毫针科学对选穴依次进针,得气后给予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即可出针。每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同时选穴大椎、风门、风池、肩中俞,给予艾条温和灸治疗,每穴灸至皮肤温热泛红为宜,每次15 min,每日1次,合计治疗2周。
在临床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每次灸后给予其颈部按摩,促进其颈部充分放松,改善其颈部皮肤血运。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时,指导和监督其每日进行低头、抬头、旋转颈肩等康复动作,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其长时间从事文职工作,必须定时休息和活动颈部,合理配置枕头高度。
在临床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特色中药罐辅治护理。中药罐辅治的选穴同艾灸方案,首先进行散刺放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护理人员为取穴区域消毒,以消毒后的三棱针对取穴区域快速向下点刺造成出血,然后放血5 mL~10 mL。而后配置中药罐煎煮方。药物组成:独活、地龙、牛膝各15 g,秦艽、羌活、杜仲、川芎、茯苓、桃仁、甘草、没药、当归、人参、香附各10 g,防风、丹参、肉桂、生地黄各8 g,桑寄生、细辛、白芍、白芷各6 g。以此方兑入5升清水内,连同竹罐浸泡水中30 min后再煮沸30 min,而后将浸泡煮沸后的竹罐从中药液内捞出,首先甩干中药液,而后迅速用冷水蹚过竹罐开口处,并趁竹罐内热气未散将竹罐果断扣在出血点处吸拔,5 min后取下药罐,充分擦净出血点处污渍并充分消毒,每3 d处置1次,合计开展5次。
①疼痛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对患者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治疗2 周、治疗后2 周的疼痛进行评分。②症状功能: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3]对患者的症状功能实施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轻、生活质量越好。③满意度分析:为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和比较两组的满意率,问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个选项。总满意率即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人数之和除以总病例数再乘以100 %。
3.3.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 d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治疗2周及治疗后2周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顺次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7 d、治疗2周及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3.3.2 两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 d的CASC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 d、治疗2周及治疗后2周两组CASCS评分均显著顺次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7 d、治疗2周及治疗后2周的CAS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比较分)
3.3.3 两组治疗后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93.1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79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率比较 例
西医治疗颈椎病多给予对症干预,如止痛、改善微循环、消肿、抗炎、牵引等[4]。中医治疗本病方案丰富,如汤剂、针刺、灸法、针刀、推拿等,可松解颈部粘连的肌肉组织,恢复血供,解除神经和血管所受到的压迫,从而使症状减轻或消除。由于本病是慢性疾病,因而高度重视护理层面的干预,传统的简单生活方式调整及康复训练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巩固疗效,但是难以发挥显著的辅治效果。因而,临床上亟待更新颈椎病的治疗及护理理念,开辟更多的临床路径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干预之中,以期发挥更为显著的效用。
散刺放血疗法和中药罐法都是中医外治的重要辅治疗法[5],将其应用于中医护理,能够极大地巩固治疗效果。散刺放血疗法能够刺激穴位,促进病灶区域的血液循环恢复通畅。在散刺放血基础上,应用中药罐进行出血点拔罐,还能够在发挥火罐疗效的同时,使中药有效成分渗入患者皮肤内直达病灶起效。
由于火罐对皮肤产生温热刺激,且拔罐处距离脑部接近,因而可将刺激传递到神经系统,改善病灶处的神经传递。同时,火罐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病灶处的局部代谢,且增加局部的应激耐受性,清除蓄积的炎症物质和自由基。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6],本次应用的中药罐泡煮方剂,以独活寄生汤这一经典方为根基,额外添加羌活,使发散效果更强,还可辅助独活祛风除湿、散寒除痹、通络止痛。川芎、当归、地黄可以养血、活血、行血;秦艽、防风祛湿通络;肉桂温中散寒温内、通达血络;细辛散寒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白芍壮骨强筋;地龙利水通络;桃仁、没药、香附活血行气;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正,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可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邪逐湿、行气活血,因而能够极大地强化整体治疗效果。中医护理应用火罐辅治颈椎病,当前临床上也有广泛研究,邢涛琴[7]等曾针对颈椎病给予平衡火罐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改善更优,症状恢复时间更短。欧阳意霞[8]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火龙罐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更好,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更低,且治疗后的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改善更优。以上文献报道均支持本次研究的结果和学术结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7 d、治疗2周及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颈椎病引入中医特色中药罐辅治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患者满意,因而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