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余,周春意
(1.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venous congestion syndrome,PCS)是一种慢性盆腔静脉瘀血引起的女性生殖系统血管病,是育龄期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难以解释的慢性盆腔疼痛的90 %[1],目前,很多患者选择口服止痛药暂时缓解疼痛症状,病情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寻求一种简单有效且适合护理门诊与家庭共同使用的治疗PCS的方法,本研究对比了艾条灸关元穴、子宫穴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两种方法对PCS患者影像结果及血清PGE2、PGF2α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62例PCS患者来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或中医护理门诊,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根据入组先后顺序统一编号,采用Excel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2 a,最长21 a。对照组3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2 a,最长23 a。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过程中,对照组1例因意外妊娠退出本研究。
①临床症状:盆腔坠痛及低位腰痛,以夜间为甚或经期加重;深部性交痛;月经多,白带量多;②体征:腹肌软,腹部无明显的固定压痛点,体位试验阳性即膝胸卧位时疼痛消失或减轻;③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呈紫蓝色,大部分子宫后位,后穹窿及宫旁组织触痛,触诊有增厚感或包块,压之界限不清;④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卵巢旁静脉稍增宽、迂曲,静脉内径≥4 mm,最大血流速度≤10 cm/s。
①符合PCS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49岁,经产未绝经女性,近4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③未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者;④能正确描述本人意愿,自愿参加并遵守本研究规定,能配合治疗和随访者。
①畏惧艾灸,不愿艾灸者,有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禁忌者;②拒绝经阴道超声检查者;③孕期、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盆腔严重感染者。
治疗前与患者明确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包括艾灸作用、艾灸前准备、艾灸中体位、艾灸后注意事项、每次治疗时长等,患者充分了解后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穴:关元穴,定位在脐下三寸处;子宫穴,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左右各一。操作时,由治疗人员用软尺测量患者从脐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长度总长度折合5寸,以此长度为标准,在脐下3寸处用皮肤记号笔标记关元穴,在脐下4寸处用皮肤记号笔标记中极穴,以中极穴为中心垂直于腹中线做水平线,在水平线上中极左右各3寸处标记子宫穴。将一支纯净清艾条点燃,悬于上述腧穴上方约2 cm~3 cm处,施回旋灸或雀啄灸,每穴灸6 min~8 min,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6 d停1 d后再连续治疗6 d为1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个疗程。操作由中医护理门诊经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的护士专人完成。
口服中美史克有限公司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0.3 g,每天2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连续口服5 d,停药2 d后再连续口服5 d为1疗程。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个疗程。医嘱由医院妇科门诊开具,患者自行服用,并按要求做服用情况记录。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疗程结束时、治疗第2疗程结束时、治疗后第8周进行指标观察。
3.1.1 宫旁静脉直径、最大血流速
阴道超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 VOLUSION E8超声诊断仪。检查前患者排空膀胱,膀胱截石位,探头涂抹耦合剂,外套一层避孕套,常规阴道消毒,从阴道置入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3.75 MHz~7.5 MHz,留取完整、清晰的宫旁静脉二维超声图像并测量最大曲张静脉的直径,并使用脉冲多普勒检测宫旁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最后记录数值。以曲张静脉的直径减小和宫旁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增加为有效标准。
3.1.2 血清前列腺素(PGE2、PGF2α)
两组分别于相应指标观察时间点静脉采血,血样经3 000 r/min离心分离出血清,集中置于-80 ℃冰箱待测。PGE2、PGF2α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血清前列腺素PGF2α值降低,血清PGE2值升高为有效标准。
3.3.1 两组各时间点宫旁静脉直径、最大血流速比较
治疗后,两组每个疗程宫旁静脉的直径、宫旁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均有变化,表现为曲张的宫旁静脉的直径进行性减小,宫旁静脉的最大血流速进行性增大。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点宫旁静脉的直径、最大血流速比较
3.3.2 两组各时间点血清PGE2、PGF2α比较
治疗组进行相应治疗后,每个疗程血清PGE2、PGF2α均有变化,表现为血清PGF2α值进行性降低,血清PGE2值进行性升高。对照组未呈现明显变化趋势。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血清PGE2、PGF2α比较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妇科疾病之一,是由于盆腔静脉瓣膜薄且功能不良,导致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以致下腹沉重感、压迫感和慢性钝痛等一系列不适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以“三痛、两多、一少”为特征,三痛,包括下腹痛、腰骶痛、性交痛;两多,包括月经量多、白带多;一少,妇检阳性发现少。患者自觉症状通常较为严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客观检查结果不明显,常导致延误诊断。前期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以寻求最佳的临床诊断方法为主,通过大量研究证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可全面扫查盆腔血管,显像立体、直观,具有安全、无创伤、经济、方便等特点,对于PCS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对瘀血程度、部位、波及范围进行分级[4]。
对PCS疼痛明显患者现代医学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进行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非甾体抗炎药见效快速,即刻止痛,但疗效难以持久,症状易反复,且长期服药会产生恶心呕吐、双下肢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5]。
根据临床症状,PCS可见于“经行腹痛”“小户嫁痛”“腹痛”“腰痛”“月经量多”“带下”等多种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瘀血”范畴。艾灸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除湿、扶正祛邪的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艾灸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价格便宜、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6]。
本研究选取临近盆腔的关元穴、子宫穴为艾灸干预点。关元穴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为精血之室。《太平圣惠方》记载关元穴的主治病症为“脐下结血,妇人带下,小腹痛,积冷虚乏病”,《针灸大成》述“积冷虚乏,脐下绞痛,冷气结块,寒入腹痛,月经不通,灸关元”,艾灸关元后可达到温经络、暖下焦、止疼痛、畅气血的功效[7]。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妇科疾病要穴,最早见于唐代《千金要方卷三·妇人方》“妇人胞下垂,阴下脱,灸挟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经历代医家探索,子宫穴的主治范围以慢性虚损性疾病为主,涉及不孕症、胎元不固、阴挺、癥瘕、崩漏、带下、腹痛等病,包含子宫、卵巢、阴道、盆腔相关疾病,涵盖内分泌疾病、器质性疾病、炎性疾病[8]。两穴合灸,适用于以瘀血为主要病理的盆腔疾病PCS。
研究结果表明,艾条灸关元、子宫穴同常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均能有效降低血清前列腺素PGF2α值,使血清PGE2值升高,从而减轻PCS患者临床症状。其中艾条灸关元、子宫穴对血清前列腺素值的影响时间依赖性明显,表现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血清前列腺素值持续改善,停止治疗8周后,血清前列腺素值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未发生显著变化,治疗后第8周与治疗第2疗程比较血清PGF2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血清前列腺素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即时性,表现为用药后血清PGF2α值迅速下降,而治疗后第8周血清PGF2α值又接近于治疗前水平。同时,艾条灸关元、子宫穴可增加静脉最大血流速,使曲张的静脉直径逐渐变小,且该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常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仅对静脉最大血流速有即时增加作用,表现为用药后静脉最大血流速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1疗程与治疗第2疗程时静脉最大血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常规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PCS患者曲张的静脉直径无明显影响,表现为对照组各时间点宫旁静脉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足疗程应用艾条灸关元、子宫穴可逐渐增加PCS患者静脉最大血流速,使曲张的静脉直径缩小,同时通过降低血清前列腺素PGF2α值和升高血清前列腺素PGE2值减轻PCS患者疼痛,改善PCS患者临床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对疼痛明显的PCS患者也可联合应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