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曦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湛江)
[提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未来积极扩展海洋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我国海洋开发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也符合我国以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鉴于此,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运用熵值法,从横向及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11个沿海省市2006~2016年期间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测度评估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海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在推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未来孕育新产业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地。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且企业类型日益繁多,产业结构明显改善。2018年3月,习近平提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的重要论断,充分指明了海洋在全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是当下我国海洋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式依旧以依赖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面临着海洋资源与环境无序开发利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发展形势较为严峻。而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在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有效提升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这对于今后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的在于提高我国海洋发展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的海洋生态发展环境、保持海洋经济的稳定增长,以此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进而促使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由此,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国内学者针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整理2006~2016年我国沿海省市的相关数据,建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对各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及分析,明确各沿海省市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以此提出改进对策,为今后推动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制定海洋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针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并相继诞生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目前,针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发展质量评价、发展效率、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协调分析等方面。在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方面,鲁亚运、原峰(2019)运用信息熵权法,将2016年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刘波、龙如银(2020)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00~2016年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数据,对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以此提出合理发展建议。在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上,苑清敏、张文龙(2016)通过运用SBM的测度方法,对我国2001~2011年海洋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海洋经济生产率的分解构成;赵昕(2016)通过运用SFA模型,测算出2007~2013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探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的分布特征、空间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上,程娜(2017)指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涵盖海洋经济、海洋生态和海洋社会三个方面,此外还从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等六个方面设计评价系统,以此构成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许瑞恒、林欣月(2020)构建了具有海洋生态补偿功能的社会核算矩阵,针对海洋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研究。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上,张震、贾善铭(2018)基于对国内外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内涵、研究内容、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措施四个方面展开梳理总结,为我国今后制定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赵婉华(2019)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针对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分析结果提出对策,为促进河北省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发现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已从多种角度对该研究领域展开探讨,并透过不同维度以及运用多种评价模型或方法去观察及分析其发展质量水平的变化趋势,以此更好反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实际情况。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在学术界内尚未有一致的结论。此外,国内对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当前构建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相关文献仅反映出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及效率等表面理解层次,并未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而无法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基于此,本文回顾现有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以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评价体系,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一)指标评价方法及计算过程。为进一步准确反映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我国各沿海省市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港澳台地区除外),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采用熵值法测算11个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指标具有正负之分,其数值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即正向指标的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的数值越低越好,为方便后面的计算,需对正负指标当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xij指各个省份在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具体数值,而xjmax、xjmin分别指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计算第j个指标第i年所占的指标比重:
3、计算熵值。第j项指标的熵值为:
4、计算各项指标差异系数:
5、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本文在选择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当中充分结合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并在借鉴国内学者关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确立了5个评价类别以及23个具体指标,并以数据为支撑,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具体指标及权重如表1所示。(表1)
表1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一览表
本文所使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相关部门所公布的统计公报数据等资料。上述指标当中有部分指标是通过相关年鉴数据计算得到。由于目前在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对于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只公布到2016年,因此本文研究2006~2016年我国以及沿海11个省市之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计算得出在2006~2016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具体情况如图1、表2所示。(图1、表2)
如图1所示,在2006~2016年期间,我国沿海省市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发展态势呈平稳上升的状态。将11个沿海省市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在2006~2016年期间,广东、上海和山东的综合评价值均位列前三,其评价排序没有发生变化;江苏、浙江两省在某些年份的排序上有轻微变化,但总体变动幅度不大,在第四和第五之间浮动;而福建、天津、辽宁和海南4个省份均在第六至第九的序位之间来回浮动,其中福建的波动幅度最大,其在2006~2008年以及2013~2015年两个时间段期间位列第八位,在2009~2012年期间位列第九位,到了2016年则排名第六位。相比之下,天津、辽宁和海南三省尽管在综合评价上有所波动,但评价排序没有明显变化;河北和广西两省的排名则位于末端两位,且任何时候排名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若将11个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发展水平列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东、上海和山东;第二层次为浙江、江苏、福建、天津、辽宁和海南;第三层次为河北和广西。
图1 2006~2016年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情况图
结合表2中11个沿海省市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分均值排名情况进行分析,第一层次的广东、上海、山东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相对最高,各项指标均衡发展且处于领先位置。一方面这些地区均属于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这些地区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点,相关产业体系亦是成熟完善,且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升级转型的条件;另一方面广东、上海、山东三个省市都是我国的海洋大省,不但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且在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海洋经济发展底蕴。
表2 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均值及排名一览表
在第二层次当中,各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为接近,且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与第一层次的省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受限于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或是在各方面的发展表现平平,影响了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质量水平。如,江苏的海洋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且发展规模小;浙江在海洋科技创新及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上发展薄弱,是导致其发展质量与第一层次的省市相比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天津由于其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了其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辽宁、福建和海南三省受自身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小、传统低效及粗犷的发展方式以及科技创新能力过于薄弱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发展质量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与上述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尽管河北和广西两省的海洋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果,并且发展质量水平也稳步提升,但两省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所有沿海省市当中最为滞后。一方面河北、广西两省的海洋经济规模较小,加上两省也存在着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即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水平较差,无法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而影响了河北和广西两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河北和广西两省在海洋产业开发上缺乏相应的宏观指导,其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结构性矛盾,加上河北和广西两省还面临着海洋科研创新水平低、海洋生物资源及环境开发利用不合理、新型劳动力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导致河北与广西两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下的关键因素。
本文在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起由5个评价类别及23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体系,从横向各沿海省市的实际情况以及纵向时间顺序两方面出发,评价分析2006~2016年11个沿海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情况,根据其所反映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整体上看,在2006~2016年期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从各省市的表现分析,广东、上海、山东三省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三,而河北和广西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则在所有沿海省市当中最为靠后,且根据高质量发展总评分的情况反映,只有广东、上海、山东和江苏的得分均在0.4以上,其余沿海省市的得分则在0.4分以下,其中位于最后的广西得分仅为0.1892分,约为榜首广东得分的1/3,反映了当下我国沿海省市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3)从各省市在各评价类别及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大多数沿海省市在海洋产业发展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导致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配置创新发展资源,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针对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需要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增加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培养海洋科技人才以及设立海洋科研机构的能力,并及时关注当前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为有效解决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瓶颈以及解决海洋技术“卡脖子”技术难题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海洋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通过设立海洋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产业园区的方式,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以此加强海洋开发方面的研究,提升地区海洋创新能力,并且要充分利用地区涉海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引进或培养海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使其与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进而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并以此成为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有利途径,为地区整体发展以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进区域间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以广东、上海、山东为代表的具有深厚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区,需要明确地把握未来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其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并将劳动密集型等相关产业转移到海洋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其他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丰富资源与发展环境的优势,统筹陆海资源,积极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海洋产业,有序培育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做好承接来自沿海发达地区海洋劳动密集型等相关产业转移的准备,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丰富自身的海洋产业结构,并以此打破行政分界的限制,加强国内各沿海省市之间的深度合作,推进海洋发展资源在区域间的要素流通,达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整体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高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首先,必须要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政府在充分发挥海洋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障体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其次,在产业发展上应从绿色节能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海洋产业布局选位,摒弃过去低效益高耗能的落后发展方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方式,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最后,通过宣传教育、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等方式,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思想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以此唤醒并提高居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为形成海洋绿色发展模式及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创造有利的社会发展条件。
(四)深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推动沿海地区开展更大范围和高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既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进一步将海洋经济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有力途径。对此,要充分加强与我国周边国家及地区在海洋经贸往来、工程建设、科技研发、资源环境以及人文交流等多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鼓励国内涉海企业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外资资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借此契机打造出一批国际知名的涉海企业及产业,从而提高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以及发展质量,推动沿海地区的整体发展进程,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国内沿海省份地区和周边沿线国家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