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堃宜 李 芝 李 舸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省佛山市 528305
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机体代谢异常疾病,在众多与患病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中,超重和肥胖是比较常见的。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使肥胖人群的比例逐年升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研究调查显示,在吸烟、高血压、遗传等多因素进行分析时,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在对此类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降糖药,因为多数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这就容易加大降糖药的服用剂量,久而久之,不但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降糖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临床除了采用最为常见的二甲双胍治疗之外,多数患者需要在饮食控制及运动基础上再联用其他降糖药综合治疗[2-3]。洛塞那肽是一种长效降糖药,适用于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本文为了探讨其与二甲双胍联用的疗效,选取本院既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2)体质量指数(BMI)在28.10~35.60;(3)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2)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3)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代谢性疾病;(4)合并肿瘤。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34±4.1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5±1.21)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56±4.0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36±1.1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52,0.5g×30片]口服,起始剂量500mg,1次/d,晚餐前服用,每周剂量增倍,最大剂量为2 000mg,具体用量遵医嘱服用,治疗3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应用洛塞那肽(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0025,0.5ml∶0.2mg)治疗,皮下注射,1次/周,0.5ml/次,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ml送检,以邻甲苯胺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正常空腹血糖水平:3.9~6.1mmol/L,正常餐后2h血糖:2.8~7.8mmol/L。(2)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ml送检,以氧化酶联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3)临床疗效。治疗后FPG、2hPBG水平降低30%以上,且处于正常稳定范围即为显效;治疗后FPG、2hPBG水平降低10%~30%为有效;FPG、2hPBG水平降低1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4)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低血糖、皮肤反应、肝肾损伤的情况。
2.1 血糖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FPG、2h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2.2 血脂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TC、TG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对比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575,P=0.003<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4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543,P=0.461>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90%~95%,而作为最常见的患病因素,肥胖是更为常见的合并症[5]。伴有肥胖的患者脂肪细胞数量多且体积大,机体代谢系统压力较大,长期患病就会导致脂肪细胞源性激素的表达增强或减弱,进一步降低血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糖的水平难以控制。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多建议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基础上联用2种以上的降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饮食上控制摄入量,合理调配膳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运动锻炼上制定长期目标,采取步行、慢跑、健身操等形式开展持续性、规律性运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药物控制,二甲双胍是最为常用的经典降糖药物,适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等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洛塞那肽属于新型降糖药,是由艾塞那肽改造而来,经过聚乙二醇化修饰及氨基酸改造后产生与艾塞那肽近似的降糖效果,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艾塞那肽,洛塞那肽相对来说比较少见[6]。
本文中将二甲双胍联合洛塞那肽用于研究组患者中,结果显示,其对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的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FPG、2hPB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血脂得到有效控制后,会纠正体内脂质代谢功能紊乱,选择性地降低脂肪水平,从而形成一种利于疾病控制的良性循环。姚璐等[7]研究中采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血糖水平、体重水平等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与本文相符。洛塞那肽经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相比于口服,其不用每天用药,有助于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且药效作用时间久,更利于长期使用。多数降糖药长期应用后会有恶心、呕吐、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本文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洛塞那肽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临床对其单药试验后发现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较低,联用治疗与单药相比无更多不良反应[8]。胃肠道症状属于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在本文中两组均有少数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因此若伴有胃肠道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药。关于药物排泄,洛塞那肽主要通过肾脏代谢途径,经尿液排出体外,少部分由胆汁排泄,对肝脏及肾脏的不良影响轻微。
综上所述,在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洛塞那肽可以改善患者代谢指标水平,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