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9 01:15陈金塔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

陈金塔

摘 要:初中数学知识难度增加,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逐渐提升。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思维水平逐渐从幼稚发展成熟,由原来的以具体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效提高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問题导学法;初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1-0173-03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HEN Jinta  (Yongchun Jiefu Middle School,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difficul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crease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abstract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gradually increase. Compared with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level of think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from the original concrete thinking to abstract logical thinking. Teachers need to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in class, and carry ou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level.

【Key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Strategy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轻松接触多方面的信息知识,对于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需求,传统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需要转变方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掌握相关基础内容知识。初中生心理发展比较剧烈,容易受外界干扰,自尊心较强,外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许会影响学生今后发展。初中数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需要学生逐步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问题导学法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逐渐增加,在原有的小学课程内容基础之上,增加了诸多原理性知识,这时内容和难度都在逐渐增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都有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学习内容较为简略,学生只需了解相关知识,从而知道如何运用即可。初中数学在原有的表层基础之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深入,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升入初中,学生难免会对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产生不适感,此时教师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导入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而这对于教师问题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过大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抵触心理,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掉以轻心,不再重视数学学习。难度设置要符合维果斯基所提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同时问题设计的量也不宜过多,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反而对教学效果造成消极影响。相关问题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综合评估,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一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去括号以及添括号等计算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已有了解,不过进入初中之后,没有了具体实数,取而代之的是几何字母,这需要学生在思维上进行一个转化。能够理解“换汤不换药”的数学知识概念变化。但对于学生初学本课内容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心中难免会产生疑虑和困惑。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相关问题,通过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整数之间的运算法则,提问学生自己所掌握和了解的相关运算规则,此时学生会陷入思考和回忆,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问,这些方法如何在整式运算中得以应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上讲台进行题目出题,点名让其他学生上来解答。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学习相关内容知识。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代数转化,用不同的字母代表数字,让学生思考通过代数整式学习与实数整数学习之间在运算法则上有没有不同?学生会进一步陷入思考,经过实验验证,答案是两者运算规则是一致的,没有明显差异。经过问题环环相扣,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理解会更加透彻,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习能力。问题设置的基础是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相关问题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2.丰富补充教材内容,满足知识渴求

教材内容的设置是根据现阶段学生普遍接受水平,以及素质教育模式下教育大纲对学生的新的要求而设计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但是,教材内容较固定,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换一种角度,跳出书本教材思考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立场,以学生的心智和观点看待相关数学问题,并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和扩展,比如数学文化知识以及数学原理的由来,通过对传统数学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數学知识背后的魅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和扩展,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文化,这对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教师要注意的是,相关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一定要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行设置,不能跨越学生的发展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会使得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相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前引入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轴对称不仅在数学知识中出现,而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对称美”,通过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连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对本课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从而在接下来的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传统图案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不同的图案图片,通过变换无穷的图案变化,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到数学相关知识,体悟对称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比如北京天安门、故宫图片、京剧脸谱、中国结以及各种各样的剪纸艺术,等等。同时,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一下身边还有哪些对称图形,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别说一说每个人眼中的对称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帮助学生为接下来学习平移和旋转现象打下基础。由此看来,教材内容知识并非呆板、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适当加入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鼓励多元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学生的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矛盾,情绪多变化、不稳定,容易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外界对于学生个人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鼓励往往大于批评,教师对学生的一句鼓励,胜过对学生的十句批评。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学生,尤其需要外界对于个人的肯定,特别是来自父母和教师。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密切观察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发展情况,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说出个人的想法。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后,任何工作都会在接下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一成不变会造成多方面的失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在遇到数学困难题目时,当一种方法不能解决困难,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从另一方面入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也会使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牢固、深刻。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相似图形的几何证明原理、相似图形的性质以及相似图形如何应用等。对于证明全等图形的内容来说,有多种原理可以加以判定,对于多种图形混合交错的情况,学生不仅需要找出相似图形证明的原理在图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还需要写出证明过程,找出相应判定原理。当学生对三角形证明全等时,难以找到三条边相等的关系时。此时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从两边及其夹角相等判定两图形全等这一原理出发,进行相关全等步骤的证明。与此同时,若有其他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继续提示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此时学生会进一步陷入思考,证明图形全等的判定原理有几种,分别拿来试一试,除此之外还有两角及其夹边的判定原理,若两个三角形两角及其夹边均相等,那么可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本课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创新答案,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和能力。创新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知识内容比较灵活,如果学生以单一呆板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被自己的思维拘束在自我空间内,难以突破知识的框架,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脱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发现新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思路。

4.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促进思维发展

问题导学法旨在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是与传统教学法中教师直接给出知识点所相反的。在问题导学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的过程理解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自我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导学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启发性问题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作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使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规则。以“x+2x+4x=140”为例,在看到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式时,学生会发现这个方程式等号的左侧有多个含有x的项,而等号的右侧是一个常数项,由于等号左侧的各个项之间是相加的关系,所以这个方程式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是等号左侧所有的项之和等于等号右侧的常数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个方程式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等号左侧的含义是什么?等号右侧的含义是什么?通过思考上述问题,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要解答该方程式需要将等号左侧的所有项目相加,在求出其总和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运算,即7x=140,最终得出x=20。以“3x+20=4x–25”为例,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首先需要进行移项。虽然学生知道要进行移项,但是学生对于移项后的变号存在疑问。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启发性问题:要将等号左侧全部变为含有x的项,将等号右侧全部变为常数项,我们应该怎么做?看到这一问题时,学生会想到等号左侧减去20、等号右侧减去4x,但是等号左右两侧减去的量不相等,那么等号就不会继续成立。因此必须在等号左右两侧分别减去相同的项,即3x+20–20–4x=4x–25–20–4x,得出3x–4x=–25–20,进一步得出–x=–45,最终得出x=45。通过提出这种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也能够根据教师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向下深入学习,实现自我思维的发展。

5.连续提问进行总结,完善知识体系

问题导学法除了应用在课前以及课中外,还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中所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例如,在“平行线的判定”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全课内容,即“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的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分别是什么关系” “如何根据同旁内角、内错角和同位角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通过思考上述问题,学生能够将整节课中所需的重点知识重新梳理一遍,达到强化学习记忆的效果。

总之,问题导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具有牵引作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未知知识产生极强好奇心,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提高问题设置的质量是有效发挥问题导学法的基础和关键,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接受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概念。由此看来,问题导学法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环节,而且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从而共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琴.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93850118639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