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视域下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探索

2022-03-19 23:43李水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剡溪拓展性课程课程群

李水君

[摘   要]文章结合嵊州地方文化特色,以“风雅剡溪”古诗词课程群为例,对在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理解;拓展性课程;剡溪;古诗词;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3-0010-03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让“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拓展性课程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特色和嵊州地方文化特色,开发 “风雅剡溪”课程群,致力于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涵,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合地方特色,选择拓展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剡溪为笔者所在地嵊州境内的主要河流。历代诗人冲着剡溪的风光而来到嵊州,如谢灵运、李白等,他们挥毫泼墨于嵊州的青山绿水之间,让嵊州的山水充满了诗意,催生了独特的嵊州地方传统文化形式。这便使得“风雅剡溪”古诗词课程群拥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开发的“风雅剡溪”古诗词课程群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熏陶下逐步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质朴的道德操守。

二、整合学科资源,开发系列课程

“风雅剡溪”古诗词课程群整合各学科资源,由 “诗话剡溪”“诗雨唐宋”“ 诗说科学”三门微课程组成。这三门微课程既有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课程群的内容

1.“诗话剡溪”微课程

本微课程以历代咏剡诗为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嵊州的风土人情、体会嵊州的风流遗韵。微课程基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七、八年级主要教学一些描写嵊州山水风光的诗,九年级主要进行王十朋、李白和谢灵运等人的专题作品研读。下面以《桐冈茶唱》这首描写嵊州山水风光的诗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诗作展示】

桐冈茶唱

金永绍

谁说桐冈竟树桐?新茶郁勃向春风。

山童一曲枝还密,邻女微吟叶正丛。

指甲和烟归夜捣,肺尘尽洗出灵通。

歌声上下行相答,合似霓裳同不同?

【作者介绍】

金永绍,清嵊县马塘人。道光三年(1823年)为嵊县《刘金氏宗谱》总监,撰有《续修监谱叙》。

【内容梳理】

《桐冈茶唱》是金永绍所写的《雅堂十咏》之一。其描写了阳春三月山童邻女在桐青茶绿的桐冈(今为桐柱冈)上,一边劳作采茶,一边歌唱吟曲的生动情景,并把山上茶歌与大雅之堂中的霓裳曲相提并论。

【思考探究】

(1)本诗写了马塘村哪些风俗?

(2)本诗通过记叙“桐冈茶唱”的盛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雨唐宋”微课程

此微课程围绕唐宋较有名的诗(词)人设置专题,包括“文人詞鼻祖”温庭筠、“赤子之心”李后主、“奉旨填词”柳三变、“自是一家”苏东坡、“山抹微云”秦学士、“词中老杜”周邦彦、“别是一家”李易安、“英雄词人”辛弃疾等,让学生通过探究专题,了解相关诗(词)人的生平轶事和他们所作的经典诗词。下面以“‘自是一家’苏东坡”专题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课程名称】

“自是一家”苏东坡。

【诗人小传】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二年(1057年),20岁的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先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因此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属豪放一派,在词作创作方面,其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因此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还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

【著名作品列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活动·探究】

对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其反映了作者消极颓废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

3.“诗说科学”微课程

此微课程所选内容都是包含科学知识的经典古诗词,分天文地理、生命科学、物理化学三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品诗词”,从文学的角度赏析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第二环节“学科学”,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用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诗词中的科学现象;第三环节“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爱文学。下面以《大林寺桃花》这首划分入天文地理类的古诗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品诗词】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芳菲落尽。从“芳菲尽”到“始盛开”,诗人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由愁绪满怀,变为惊异、欣喜。“长恨”一词正好印证了这种变化。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科学】

大林寺的桃花为什么比山下的开得迟?这主要是由于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了气候的垂直变化,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远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下降0.6 ℃,故山顶的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植物的生长受气温的影响,所以,处于不同高度地理位置的植物景观必然会出现差异。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所处位置比山下平原高出 1000 多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 6 ℃~7 ℃,加之庐山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就来得迟了。

【思考探究】

(1)诗中哪些词句包含科学现象呢?

(2)请用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说说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景象的成因。

(二)课程群建构

1.“诗雨唐宋”微课程是基础拓展课程

该微课程介绍有代表性的唐宋詩人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高洁思想,从而产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品读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初步形成古诗词鉴赏能力。

2.“诗说科学”微课程是兴趣拓展课程

该微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涉及的科学现象,再以科学的角度赏析古诗词名句,加强了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感受诗意的同时探索科学的奥秘,在科学探索的同时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诗话剡溪”微课程是研学拓展课程

该微课程主要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开展,组织学生探访嵊州的名胜古迹,如艇湖山、剡溪、百丈飞瀑等,让学生在研学中学习咏剡诗,传承乡土文化,更深入地了解嵊州,培养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落实任务驱动,促进主动学习

古诗词所写内容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用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学习。例如,可以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以“王十朋咏剡诗”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任务。任务一:了解作者,明确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王十朋,确定所选四首诗的主题内容:《剡溪》抒发不求名利、潇洒自适的真性情,《剡溪舟中有感》抒发离愁别绪,《了溪》《戴颙墓》通过凭吊古人,抒发人生感慨。任务二:创设情境,生成活动。(1)朗诵这些诗,围绕主要内容、创作风格、语言特色、情感主旨等方面设计并填写表格。(2)举行王十朋诗歌报告会,用PPT进行展示。(3)结合朗诵体会,完成“王十朋咏剡诗”专题阅读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任务三:交流成果,自主评价。完成以上任务后,进行班内展示交流、学生自主评价。

任务驱动学习是一种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拓展性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导学方案,开展探究学习

课程群内容丰富,而教学时间有限,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编制了一套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有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咏剡诗主题诵读”导学案(见表1)。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给学生指明了学习路径。在本课程群实施过程中,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利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开展多元评价,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拓展性课程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可采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教学内容评价。自我评价能够应映学生在课程群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学内容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完善教学设计。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以激励评价和展示评价为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积极探索与思考。

首先是激励评价。如笔者制订了《爱德初级中学拓展性课程学生评价积分表》,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开展争积分活动。

其次是展示评价。展示评价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一是竞赛式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展示成果。二是表演式展示。鼓励学生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节、元旦文艺会演等活动中进行表演。三是展览式展示。在醒目的位置展示学生的小论文、黑板报、手抄报等。

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要及时、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元评价能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风雅剡溪”课程群,让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古诗词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拓宽了文化视野,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蒋成荣.“浸润童心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的校本化建构与实施[J].中小学校长,2019(8):57-60.

[4]  章新其.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有效开发的三个原则[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Z1):16-20.

(责任编辑    农越华)

2292500520281

猜你喜欢
剡溪拓展性课程课程群
唐诗中的“剡溪” 地理意象分析
——以《全唐诗》为文本
从宋诗的“剡溪”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文化审美趋势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依托“剡溪文化”培育学生素养的实践探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