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新型行业的种类不断增多,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需要不断进行改制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稳定良好的发展。在目前社会的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准确制定国企改革的战略和发展的方向,才能使国企改革及发展取得最佳成效,为实现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其实现更好发展,这也成了国有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国企改革;企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6-0085-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6.085
1 前言
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企业需以当下的改革理念作为基础,优化传统思想,推动企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新常态下,企业也要明确自身的新理念,找出匹配自身发展的走向,以此才可确定出更佳的发展方式,在展现自身更多优势的基础上,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项发展。
2 国企改革与发展现状
2.1 国企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有效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最佳的方式即是构建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模式,因此需培养其优秀的创新能力,敏锐地嗅觉出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意识,否则就会因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丧失发展机会,逐步被淘汰。使用现代化企业改革制度,则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其及时应对市场的转变,提高满足社会不断更新的需求的能力,促使企业不断地保持向前进的活力。
2.2 国企改革的方向
我国国企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明确、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目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不断探索改革的过程中,也明确了其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依据不同国有企业产业及其发展方向,对不同的产权进行分类,明确职能,同时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途径;然后是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定有利于发展的目标,有计划的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最后就是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确保企业的改革创新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在国有企业实际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合理分析国有企业经营理念以及制定的发展策略,寻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已经逐渐形成和谐稳定的态势,所以之前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应该全部解决,防止这些问题继续影响企业的发展,对国企的改革造成一定阻碍。同时,也要进一步地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管制度,在人力资源方面开展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制度,确保人才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使员工的素质得以提升,保证人才价值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促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使国企在改革的进程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促使国有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2.3 国企的发展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和扩大对外开放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进,形成较为合理的国有经济构架,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以确保提高经济收益,增强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濟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国企改革的本质是通过改革企业的内部制度、管理机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搭建规范程度较高的投资决策机制,从经济利益出发优化投资决策理念,设计匹配企业发展的人才管理制度。当明确经济人员使用状况时,也需配套对应的约束机制,这样能够更好地确保企业经济有效的发展,建立以资本和利润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优化国有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针对企业内部配套当中的物、人等予以二次考核,进而完善改进制度,使国有企业的职能和分工更加明晰,同时加快分离国有企业的半社会职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3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常态下,国企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应该及时制定可行方案和优良措施。目前在国企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流露出较为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对国家的经济利益有着严重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国企发展形成阻碍,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如何治理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党中央相关会议中已经明确指出了支持混合所有制的态度。对于许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来说,也鼓励他们努力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但是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却对企业改革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影响着国企改革发展的实施。对此,我国应该出台一系列关于国企改革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减少国有资产的过多流失。
4 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对策探讨
4.1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合理进行企业并购及整合,有效实现企业改革与良好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部门面对改革的发展形势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资本市场通过期权、股票等一系列投资的途径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不仅能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实时公开、防止造假,同时还可以优化资本利用率、筹集更多的资本,缓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资金短缺的压力,促进国有企业良好稳定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利用资本的力量有助于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从企业的重组方面来看,资本市场并购尤为重要,对企业经济储备产生促进作用,使企业资本的利用率得到提升,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企业进行并购,实现企业并购的重要通道就是资本市场的合理运行。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实施并购和整合,能够集中企业的资源,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比如从国家重点产业——有色金属企业来看,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有色金属企业的改革,使企业自身集中度得以有效提升,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
4.2 积极改革创新,使企业自身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体系开始调整,国有企业从之前的以提升粗放型经济为目的慢慢地向以提升质量为目的的健康经济体系过渡。企业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逐步转变为以追求增长质量为目标的健康发展模式。从而就需要国企在发展期间必须进行技术的革新,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由之前的快速发展模式逐步转移至稳步发展状态,这样才可以优化企业总体的效益、增强国企各方面的竞争能力。国企在发展时,需在逐步适应时代步伐的基础上选择匹配自身发展的模式,由此才能进一步增强实力,以更专业的模式推动企业的进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化发展。除此之外,当自身强大时,国有企业也能够通过更加快速的方式优化现有的非成熟、不匹配发展状况的技术,这样在创新改革的基础上,也是对国企自身发展能力的一种改良,对其后续的发展来讲有着很大的帮助。以稳定为前提来实现发展,便需要企业首先关注各类工作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活力,从之前只注重发展速度的发展模式中跳出来,把高速发展变成中高速发展,让企业在关注自身发展质量水平的基础上,着重优化竞争水平。除此之外,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同样需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化,在改良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设计长远发展技术,用持续化发展的方式去优化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够正确预估未来市场,就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改良优化,根据实际大刀阔斧进行创新发展,确保企业的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
新常态模式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健康化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在发展中关注更多的是质量而非速度。对此,企业应相应的创新改革,在不断改革传统中不符合实际发展步伐内容的基础上,引进外部先进的理念与人才,从而在内外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减速”,让企业通过中高速发展的模式来获取更佳的市场竞争实力。
除此之外,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这当中需着重关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与环保等相关内容。而国有企业也需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在逐步匹配时代创新发展步伐的基础上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举例来讲,某个企业在行业方面归属战略性新型产业,对创新的整体关注力度是较大的,2016年时其整体投资的战略性新兴领域的资金高达11%,有很大的增长幅度,此种状况下便是对企业创新实力最好的解释。
4.3 实施政企分离
积极实现政企分离在现如今国企改制过程中尤为重要,所以,企业改革发展当中必须着重关注政企分离,以此为核心开展各项政策的执行,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提升国企改革的水平,同时在改革当中也能更好地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对于政府来讲,推进改革时,应该坚守本职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宏观引领政策,使政企分离能够最优的实现,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会更有活力,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仍旧需关注政府各类宏观调控政策,把市场作为首要目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内部整体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推动企业匹配新常态市场发展需求,确保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朝着更好趋势迈进。例如:中铁总公司内部部门与旗下的铁路总局的改制一同实施,加速了改革的进程,目前总公司的内部整体结构已经做了调整,核心部门被拆分,真正达到了政企分离的目的,企业也能够以更佳的模式来进行改革创新。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应对中国内部市场当中的各项挑战,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国企更好地参与國际市场竞争,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进而达到国民经济整体的持续化进步发展。
5 结语
整体来看,新常态模式下,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匹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且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当下,就国企改革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国家已经为国企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给出了合适的建议。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繁荣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保障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应该配合国家治理体系,协同推进发展和改革,不断改进自身的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喆.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6.
[2]袁丛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改革策略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6(10):18-19.
[3]谢晓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世界有色金属,2015(1):54-58.
[4)殷浩,王丹.新常态下国企改革新思路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7(18):39-40.
[作者简介]胡莹莹(1990—),女,汉族,河南人,本科,研究方向:国企改革。
2788501705302